福牌阿胶的历史?
阿胶,既能治病,又能强身无病,对治疗女性症状特别好。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因产于东阿富汗而得名。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圣药”,是中华民族医药的一颗明珠。
阿胶用料考究,做工精良,方法古老。每年春天,挑选纯黑健康的毛驴,喂十二山的草,喝浪溪的水。冬天宰杀皮,加入人参、糯米、当归、熊雄、橙子、甘草,放入郎溪河、阿井,倒入大锅,用银铲搅拌,再加入冰糖、绍酒、豆油、甘草。成品呈琥珀色,半透明,甜咸,清香。清初,张茵安在《本草崇源》一书中对其进行了概述。
这几年阿胶行业竞相发展,很多厂家纷纷打广告,大部分都是“正宗”,让人无法认同;而海外游子久违故土,只认东阿镇“福”牌商标,作为老祖产品欣赏。为了追根溯源,笔者亲自走访,查资料,得出了可靠的结论;山东平阴阿胶厂生产的产品直接归他人所有!
东阿镇位于济南西南一百多里。东阿镇西南三里是狮子耳山,草木茂盛,中药材上百种。驴粮结实多肉,皮毛黝黑,皮质特别适合熬胶。郎溪河贯穿全镇,红帆九泉汇聚之处,比重硬度较低。用它来浸皮熬胶可以减少原料污染,灰分容易控制,存放时间长。东阿镇就是这么独特。
但由于东阿县治多变,概念混乱,对阿胶的传统起源众说纷纭。据考,东明郡始于秦,东阿镇属北齐(公元550-577年)东阿郡。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河患,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逐渐移至东阿镇。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和阿井水的干涸,郎溪河成为唯一的制胶供水地,东阿镇的阿胶业日渐兴盛,达到了“妇孺皆可制胶”的高峰。清代有很多南北方的中医来这里诊病,经营阿胶。到解放前夕,有邓树德堂、涂怀德堂、余天德堂、王景春堂、庄东岳亨老药店等10多家规模较大的橡胶作坊,每家都赢了一千年。
1943年,平阴县与东阿县合并为平安县,以适应战争需要。1948年恢复两县建制,改旧师。以黄河为界,东阿县位于西北。作为原东阿县的东阿镇,位于河东南,属平阴县。从65438年到0950年,集东阿镇的配方和工艺之精华,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国有阿胶企业——山东平阴阿胶厂。工厂沿用国家注册专用的世界知名商标“福”。显而易见,龙会来,也会去。熟悉实际情况的人自然对东阿镇正宗的阿胶敬而远之。更何况,这里的阿胶生产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显示出勃勃生机。
东阿镇阿胶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1915,省级优质产品称号1979,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称号1983,全国阿胶质量(市场抽检)总分1986。现继“福”牌、“东阿珍”牌阿胶之后,又推出以阿胶为原料的新阿胶、黄明胶、海龙明胶、参茸明胶、山东胶泥等十多个系列产品,年产量达60多万斤。东阿镇的阿胶历史悠久,前景光明。
——来自1989.1.8《大众日报》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