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谁?
婚后,他们过着幸福和谐的生活。这对夫妇经常一起吟诗,欣赏碑刻拓片。两位长辈虽然因为政局变动经历了一些变故,但他们自己的生活总体还是平静的。
但作为一个才情横溢、感情丰富的女子,难免对生活抱有较为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李清照虽然生活满足,却时常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究竟是来自于女性的社会压抑,还是因为她对人生理想的更高追求无法实现,她也许并不清楚,但这种惆怅却常常出现在她早期的诗歌中,交织着温暖与欢乐。她的两部《如梦如幻》似乎反映了这种复杂的情感:
常常记起亭子旁小溪边的亭子,直到夕阳西下,陶醉于美景而流连忘返。总是玩到尽兴而归,却输给了朱峰泳池深处的泳池。怎么划一条船出来,不小心,却吓了一群奥卢。
昨夜雨骤风吹,酣睡未耗酒。问快门人,海棠依旧。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它应该是绿色的,胖的,红的,瘦的
第一个表现出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个性,第二个则流露出她对时间变迁的怅惘,仿佛她的青春在晚春的风暴中毁灭消失。
李清照早期词作多是关于她对爱情的感受,尤其是对相思的离别之情,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以前男性作家写这类词大多是以女性口吻,即使没有调侃和欣赏的心理,也隔了一层。李清照写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内心体验,所以她的词特别真诚,细腻,委婉。她从女性心理出发,选取容易与女性的悲伤、难过联系在一起的事物,用女性细腻的笔法进行组织,使之独具特色,如:
红莲藕香,玉在秋日缠绵。谁送云锦书,词雁归来,月满西楼。花从水漂到水,一种相思,两处闲情。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这种情况,只能皱眉,只能介意。(“西梅”)
雾霭弥漫云浓,日子在愁苦中度过,卡普尔在香炉的鸟中。节亦重阳,玉枕纱厨夜半凉。东篱饮酒至黄昏后,淡淡的黄菊香溢满双袖。别说清秋不是人,西风卷旗珠帘,帘中人比那黄菊还瘦。(醉花吟)
“轻解罗尚,独上青船”,那种轻盈;“只在眉下,却在心上”,那种缠绵;“西风卷帘,人比黄花瘦。”那种相思之苦和青春易逝的敏锐感觉,是男作家不易体会的。
在封建时代,虽然许多男性作家以女性的口吻书写爱情,但女性的这种创作在反映她们的情感需求方面有着不同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当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写的作品被反复吟诵时,李清照的同类作品却遭到了不公正的丑化。王拙的《蓝凤漫志》攻击她“胡同里的污言秽语和随意写作”。自古士绅之家,能育女,未曾如此大意。”这种观点既迂腐又荒谬。
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宁静的生活。汴京失陷,南宋初,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李清照也在建言二年(1128)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死了,接着金兵深入南方,她四处流亡,并被诬陷为“授金”即通敌;后来,赵明诚生前收藏的石头古董大部分丢失,她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李清照在著名的《石头记序》中,以真挚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赌茶赏石的欢乐,描述了她南渡后的漂泊坎坷经历,抒发了心中的哀思。由于一系列的变化,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转为忧郁,《长恨歌》的第二部曾经写到过去和现在不同的心境:
中州风华正茂,闺房多闲情。记得重点三到五。铺绿冠,捻金雪柳,簇带争楚。现在憔悴,多风多雾,晚上不敢出门,还不如在窗帘下听人笑。
这种因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而导致的性格变化,使她在南宋的词中充满了过去没有的悲凉情怀。以前我写的是“有人来了,袜子就溜走了。”。而羞惭地走开,倚门回首,却闻青梅”(《垫江唇》)那种热闹不见了,“醉了不知何处去。夜归船上的轻松已经荡然无存,今天的感受就像《武陵春天》里写的:
风已止住尘埃,香花已开尽,夜里梳头已倦。物是人非万物,泪先流。据说双溪泉还是不错的,也打算去划船,怕双溪动不了,多了很多心事。
这首词是李清照住在金华时写的。漂泊久了,一个人在异乡,尽管春光明媚双溪风光,在她眼里,不过是春末的一片忧伤。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人是越来越难过。在李清照的这类词中,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国难的场面,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亲身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我的家乡在哪里?不醉则忘”(《菩萨蛮》);“年年雪中,梅花常醉”,“今年天涯海角,簌簌鬓满花”(《清平乐》);“梦见长安徒然,认出长安路”(《蝶恋花》),可见李清照的“愁”并非以往词人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交织着思乡之思、人生体验之苦、失去亲人之悲、幻灭之怅。因此,这种“烦恼”往往是非常痛苦的,甚至是刺骨的:
找来找去,又孤独又难过。乍暖还寒的时候,最难停止呼吸。三杯两盏酒,你怎么打得过他?来晚了很急!郭艳很难过,但这是一个老熟人。黄花堆得满地都是,枯槁残损。现在谁能挑他们?看着窗外,一个人怎么会黑?梧桐更是毛毛雨,黄昏滴水。这一次,多么悲伤的一句话!
(缓慢的声音)
在词的艺术方面,李清照有自己比较完整的见解。她写了一篇《论词》,对唐代尤其是北宋以来的主要诗人进行了批判,从中可以看出她自己的追求。比如,她认为柳永的词“悠扬,但字有尘”,说明她反对太俗的倾向,具有市民趣味;认为严舒、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词“皆读诗无韵,而常无韵”,说明她反对词风接近诗,用韵不严谨;认为严词“苦而不言”,何柱词“苦而不言”,秦观词“重情而不言”,说明她主张词既要有言,又要有情,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学观特别强调词的艺术独特性,即“别家”二字不同于诗词;特别注意单词的节奏形式;语言需要优雅和老练。
这些观点显然有失偏颇。李清照似乎被传统的词学观念重重束缚,却忽略了词学向许多不同方向发展的必然性和意义,包括有些作品脱离了音乐,偏重于文字表达。
她的诗里有十多首诗和一些片段,往往很豪迈,比如《夏日绝句》:“生是一个杰出的人,死也是一个鬼英雄。我仍怀念项羽,不肯过江东。”《尚书·密汉公·工部尚书公户》:“欲寄血泪于山河,去东山上洒一杯土。”还有那句:“杜南比王导穿得少,北方来的消息欠刘琨。”等等,都是继杜南之后涉及民族国家大事的慷慨悲愤之作,但由于“别是一家”观念的束缚,这种题材和风格很少出现在她的词中。
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有了上述的词学观点,李清照在抒发情感时才十分注重不同于诗歌的细腻深刻和词的特殊语言技巧。加上她杰出的才华和文化修养,以及复杂的人生经历所引发的复杂情感,她的词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在描写心理情感活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她不仅善于捕捉那些细小而生动的形象来表达不可言传的感情,而且善于表现情感的微妙变化,揭示跌宕起伏中的复杂心境。比如《长恨歌》中的夏洵在回忆了“中秋节”的繁华气氛后,先是说“现在的她憔悴不堪,风大雾大,晚上不敢出门”,因为当下欢腾的场面是内心冰冷的主角不敢面对的,她宁愿自己一个人待着;然后他说:“不如听人在帘下笑”,因为那景象勾起了她的旧梦,令她流连忘返。两层的连接自然流畅,同时翻了一层,越来越深。最后一句话形象的把那种孤独悲伤的心情表现的非常生动,让人觉得酸酸的。再比如《武陵春》。先是说双溪春喜欢划船,然后又说“怕双溪春扛不住船,顾虑多”。也是在一波三折中,用委婉曲折的笔调写出了复杂的心情。
在语言技巧方面,李清照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经过了精心的锤炼,以朴素自然的面貌出现。比如《声慢》开头,接连使用了七对重叠词,既讲究声音之美,又有丰富的内涵(寻求是一种失落的风度,冷清是一种对环境的感受,悲伤是一种心理),有一种连贯的意思(感觉冷清是因为找不到,但在冷清中感觉到内心的悲凉)。十四个字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读出来的,但是感觉还是挺自然的,没有生硬的感觉。再比如“你想谈多少事?”。新人瘦,不干酒,不悲秋”,看起来很简单平淡,但仔细体会却很细腻。在“我要说出来”中,其实包含着难以诉说又无尽的悲伤,所以我干脆不说了;下面两个否定句是用来呼应它的,从不正面讲述,而是从背面反复对比,使要说的内容处于模糊状态,含蓄而不隐晦,令人深思。而且这一段不仅寓意巧妙,音律和谐,不容易读懂。第二,典雅语言和俗语的运用,使词中的语言既有高雅的文人情趣,又有生活气息。在李清照的词学观念中,词的语言既要符合乐府系统的习惯,又要朴实通俗,活泼动人,不沾染庸俗的市井气息。所以她常常优雅自然地使用优雅的语言,优雅地使用粗俗的语言,两者融为一体,独树一帜。比如范仲淹《御街之行》中的“我无法摆脱这种感觉,我却皱眉,我却在心里感受到了”,但她将“眉”与“心”分开,将原来的静态描写改为动态描写,使语气生动起来。尤其是一句话的最后一句,李清照更喜欢用简单口语化的语言。比如《临江仙子》里试灯很无聊,但我没心情踏雪,这次怎么来个悲字?一片香里有晴有雨有风,更有《永遇乐》里听人帘下的笑声等。这使得一个词在结尾并没有陷入平淡的状态,而是充满了活力。所以在李清照的词中,人们看到了词在形成之初的一些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