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稻米繁荣的哲学”的精髓

在稻盛和夫哲学的一次分享会上,一位企业家提出了一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他说:既然稻盛和夫理念的核心是造福员工和社会,为什么我在企业推广的时候会有那么多员工反对和抵制?

这个问题反映了一些企业管理者的心声。在那次分享会上,一位长期践行稻盛和夫哲学的企业家站出来回答了他的问题:个别被员工反对和抵制学习稻盛和夫哲学的企业,往往只是表面文章,字面意思,说说而已。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分辨稻盛和夫的哲学是真是假?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到阳明心学的力量。众所周知,稻盛和夫对中国文化和阳明先生推崇备至。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稻盛和夫的哲学是阳明心学在商业领域的实践和运用。

阳明心学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最初的想法影响着事情的结局。企业家要想知道员工为什么排斥学习稻盛和夫的哲学,首先要问自己:你真的是为了员工的物质和精神双丰收而追求稻盛和夫的哲学吗?

阳明心学是以心为本的哲学,稻盛和夫的哲学是以心为本的管理。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抓住了稻盛和夫哲学的精髓。

面对员工,“以心为本”就是了解并满足员工内心的渴望。每个员工都渴望有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待遇,但归根结底,只有员工的技能提高了,才有升职加薪的可能。所以对于员工来说,最根本的渴望就是成长,每一个员工和基层管理者都是真的渴望成长。

稻盛和夫先生的企业里,只有少数员工是名牌大学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但就是这群人,造就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稻盛和夫先生成就了这些员工,大大提高了他们各自的技能,是“以心为本”的一种体现。

除了“成长”,员工和基层管理者还有另一个深层次的愿望:建功立业。只有做出贡献,才能有成就感。虽然人们都说要“工作两天,休息五天”,但如果遇到一个能展示自己能力,让自己和家人骄傲的工作机会,谁会不向往呢?毕竟付出爱比接受爱更能让人觉得高尚。

爱与被爱,信任与被信任,尊重与被尊重——这就是人们向往的职场。如果你的企业有这样的氛围,无论是实施学习还是落地战略,都不会有大规模的员工反对或者抵制。从表面上看,员工对学习的不领情和排斥是管理者领导力的缺失,但从根本上说,这是管理者没有观察和考虑员工内心造成的。

02

爱、信任、尊重,围绕这些“以心为本”的表现,我们不妨给自己的企业打个分。如果分数不是那么理想,企业家也不要盲目地、时髦地推动学习,而应该首先提高对阳明心学和稻盛和夫哲学的理解,从创新和提升企业使命出发,为员工提供一个展示技能、获得成就感甚至崇高感的机会。

然后通过学习,借助中国文化和现代管理经典,让员工发现自己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发挥,让员工在具体的工作场景中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实现整个企业的战略。

学习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从“心”出发,在理解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才能理解稻盛和夫哲学的逻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稻盛和夫哲学的精髓,确保企业走在学习和践行稻盛和夫哲学精髓的道路上,成就员工,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