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亭酥饼的信息

西亭酥饼是江苏省的名产,原名龙符毛白脆。最早产生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源地是通州市西亭镇。荣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酥饼选料考究,加工精细,造型独特,层次分明,香甜酥脆,营养丰富,是家庭食用、旅游和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西亭酥脆原名“福龙茂”酥脆。

人们总是把它与清末南通状元张謇联系在一起。张謇十几岁的时候,在西亭读书的时候,经常去冷春喜的奶茶店品尝冷氏的酥饼。

后来,他在考试中获得了头奖。他每年都回西亭祭祖。他总是去这家店品尝酥饼,称之为西亭酥饼。回到北京,张謇经常把酥饼作为礼物送给同事、华侨、外商和国际友人。

从那以后,西亭酥饼在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和其他东南亚地区名声大噪。今天的西亭酥饼好吃,甜脆,纯正可口,健脾开胃,老少皆宜。

西亭酥饼是通州市千年古镇西亭出产的传统特色食品。它创建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每个西亭酥饼不到两厘米厚,却有十八层。干吃的时候,感觉又脆又脆,又香又甜。泡食,层次不乱,汤汁不浑,气味清香,而且纯正可口,营养丰富,健脾开胃,颇受人们喜爱。

清光绪初年(约1880),一位名叫冷春喜的镇江商人来到西亭镇谋生,开了一家名为福兴店的茶餐厅,做了一种又脆又甜的食物——酥饼。没想到生意清淡,没几个人感兴趣。为了在同行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冷某聘请了技术娴熟的茶艺师开发出酥饼新配方,并招募弟子传授技艺。他命名为“酥饼”,以精制白面粉、绵白糖、纯精制白油、去皮白芝麻为主要原料。他在色、香、味、形这四个字上动了不少脑筋,所以很快就独树一帜了。

也是缘分问题,因为西亭是清末状元、后来在北洋政府农林工业身居要职的张謇的祖籍。今年他回老家探亲祭祖,就品尝到了相距仅几步之遥的福星店酥饼。他一边称赞他们,一边兴致勃勃地为店铺写上了“福龙茂”的名字,寓意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张状元到北京时,还把酥饼作为家乡的土特产赠送给达官贵人、驻华使节和在京外商,从而使福龙毛酥饼闻名遐迩。

由于世态炎凉,福龙茂脆皮店几经沉浮:抗日战争时期,几乎毁于炮火,陷入萧条;解放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又被迫闭炉;直到祖国改革开放后,这种尘封已久的传统食品才被挖掘出来,恢复生产,并正式注册了“西亭酥饼”商标。

西亭酥饼以选料纯正著称,也离不开工人师傅的精心操作。从和面到烘焙有28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饼胚贴在黄泥炉壁上后,用优质无烟煤烘烤一个半小时以上才出炉。这样做出来的酥饼只有形态完整,色泽金黄,香味扑鼻,真是开胃。

几十年来,西亭酥饼厂从一个只有三个工人、三个黄泥炉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0多名工人和一批先进设备的食品厂。并不断创新,制成椒盐、硒等新品种的酥饼,更受人们欢迎。1989年初,西亭酥脆荣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奖,2001年,西亭酥脆品牌进入江苏省著名商标行列。

当地民间流传着一句歌谣:“西亭酥饼十八层,能明明白白照人。上风吃之,风闻之,甘脆爱恶人。”这大概是对这种传统美食最凝练的写照和褒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