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对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荷花的傲慢与污泥,我却赞美梅花的傲慢与愤怒。
当冬天的寂静尚未苏醒,当春天的生机尚未到来,广袤的大地,万花凋零,万树凋零。然而,唯有梅花,傲霜雪,冷风独开。点点红梅似殷红血,片片白花似圣粉。在这广阔的世界里,只有这美丽,没有霜雪,孤傲而骄傲。一位绅士。难怪人们对梅赞不绝口,毕恭毕敬地称他为君子。
梅、兰、竹、菊,古人称之为“四君子”,梅花居四君子之首,可见中国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深。松竹和梅子也合称为“老寒三友”。我国人民有着悠久的爱美传统,在栽培梅方面也有建树。梅花本来是野生的,我国人民驯化栽培,成为花中珍品,中国名花。有关梅花的古籍中早有记载,“石梅生于汉中和四川河谷”,引种驯化已有3000多年历史。现在梅花已经遍布全国,随处可见,甚至做成盆景。如果你把它们搁置几次,当你抬起眼睛的时候,你就能欣赏它们。中国人对梅花的喜爱也可以在书法、绘画和诗歌中看到。梅花一直是一种艺术表现,是一种颂词的形象。梅花曾是中国的国花,但在群众倡议选举国花所收集的意见中,仍然有很多人关注梅花。
当然,人爱梅花是没有理由的,梅花的美对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是它的自然美和人工培育的美;它还具有精神象征之美,它不畏寒冷的属性成为中华民族无畏、不屈、坚强、骄傲的精神象征。
梅花的自然美是相当迷人的,花枝招展,体态上有一种韵味。老干部花团锦簇,铁骨红心,姿态奇特,疏密有致,横七竖八。
梅花品种繁多。梅花容易变异,品种很多。我国林业工作经过多年调查,全国18个省市有200多个品种。十二类三十组构成一个系统。如、宫芬梅、大红梅、玉蝴蝶梅、朱砂梅、洒金梅、黄香梅、早梅、杏梅、赵、龙游梅等。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颜色。红梅的花是粉红色的,杏梅的花是红色的,白梅、绿萼梅、冰梅的花是白色的,细梅的花其实是绿色的。梅花开的时候,没有叶子;另外花梗很短,好像花是在枝头上生的。它仍然是梅花的奇迹。
我国人民对李子的喜爱,也体现在种植方式上,或专门开辟梅园,划分区域,独家种植李子,或在溪边大面积密植,名字就能显示其规模。比如:梅园、美菱、梅溪。梅花盛开时,林中的梅花更为壮观,堆成一片片,如火如雪;漫步在五颜六色的花丛中真是仙境。盛开的梅花万朵,清香诱人,千里之外醉人。难怪,在这个时候,人们经常一起去看。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到它美丽的气势。人们称赞这种境界叫“香雪梅”,确实名副其实。它的花卉图案和色彩,不知感动了多少文人墨客,写出了许多名句。苏轼写《红梅》时,有一句“无缘无故把晕肌抛在玉上”,梅花的颜色就像一个醉酒美人的风韵。刘厚存《汉宫春》把梅花写得更淋漓尽致:“冰层覆雪,唯点凝脂;你该冷笑海棠醉眠,牡丹太肌。”“我不贪美,但我欣赏那种安静的姿态。”梅花是那么的羞涩,孤傲,意趣盎然。
梅花分五瓣,装饰丰富。在工艺品和建筑设计中,梅花图案随处可见。梅花的商标,梅花,梅花纪念章,梅花形状的果盒,甚至在苏州的灯尾山上,梅婷本身就是一座梅花形状的建筑。前人还把梅花的五片花瓣描述为五福的象征:幸福、快乐、长寿、顺利、平安。这些都是人们寄托的传统吉祥观念,这些内容在今天仍有价值。当然,它们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梅花的美也转移到了美容化妆领域。《太平御览》中还引用了一个故事: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白天在张寒躺在公主殿下身上。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变成了五朵花。直到三天后她才摆脱它。宫女们惊讶模仿,后来流传开来变成了梅花妆。这是一种偶然美容的美容装饰方法。直到今天,孩子们的额头上还有五个粉红色的斑点,看起来像梅花,作为一种装饰。在红点的映衬下,孩子的皮肤更加亮丽。这大概就是梅花妆的发展和遗留吧。
梅枝之美也是独特的,在梅的美感中占有重要地位。福临《山园小梅》诗中写道:“影横水浅,薄暮飘幽香。”毫不夸张地说,它被认为是咏梅最好的句子。既概括了梅花的美、习性、情趣、境界,又诗意地表现了梅花的枝干,所以他的诗是上乘的。树枝的美不如花朵的美引人注目,所以常常被忽视。梅花的苍劲婉约之美在枝头,其他树没有这种情况,更是绝无仅有。
梅的枝干“美有音乐”,直无体态;以美为美,规律无风景;稀疏是美,保密不是状态。“盘屈、偏斜、疏密为美,其形式之美规律也是奇特的,因而梅菜姿态出众,风光非凡。古梅、老梅,枝干弯折,姿态古雅,花老稀,苔老,与嫩芽、鲜红花瓣、形态鲜艳形成鲜明对比。显然,梅的“曲中之美”与梅的古风有关。
梅花是花木中的长寿者,一般生长300年至500年,更有1000年以上的。一千三百年前隋朝的梅,一千年前唐朝的梅,依然枝繁叶茂。杭外的宋梅,据说是苏东坡亲手种下的。“以过去为美”更是梅的一大奇观。赏梅有四贵,还提倡老贵。四贵就是:贵不贵。"
梅的曲、疏、斜、老、谐之美只是形式美,而中国美学重神轻形,所以梅之美自然有神之美。梅的神之美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清、奇、瘦、劲。这在艺术上受到诗人和画家的青睐,中国画家的艺术创作最为典型,画梅在历代画家中颇有趣味,佳作甚多。中国画中的梅意象形神兼备,更具特色。梅的美被夸张而强化:身材古怪,身弯如龙,老茎奇特,粗细横斜,枝干清健,如剑,羽飞箭飞,身上长满龙林老斑,伤痕累累如鹤膝,繁花似锦,蓓蕾芬芳,前倾回缩,千姿百态。
梅花的美丽增强了它在花木中的观赏价值。在名胜古迹和公园里,种植了许多李树,或沿着溪流种植,或用岩石装饰,甚至以它们为基础建造了梅园。家里的小院,窗前的篱笆斜着,树枝弯着,很有意思。或者做一个梅花盆景,撒上红点,摆在书桌上,也是高雅脱俗。
梅花的清香也被人们所称道。当然,美感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的。虽然有人对嗅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试图将其提升为艺术,但都失败了。香不是审美范畴,没有美感。但梅花的香味浓而不艳,冷而不淡,独特而幽静,与梅花的优雅相统一,仍能增进人们对梅花的感情。
观赏花木中还有一种蜡梅,与梅花混在一起,常被称为梅花。在园艺学上,它们其实是不同科属的两个变种,蜡梅属于蔷薇科。但在审美价值上,和梅花差不多。花、枝、茎之美相近,香味相近。它们的花期接近,所以腊梅经常与梅花间作。蜡梅的花是黄色的,表层像蜡一样,显示出独特的美。可以和梅花相得益彰,娇嫩的黄色和嫩红色竞相辉映,更加浓郁美丽。虽然不是一家人,但也难得在寒长的时候,分享他们的优雅。在鉴赏家看来,没有必要彼此分离。
梅子的美还在含苞待放,盛开了就失去了魅力。尤其是红梅,含苞欲放,一开就凋谢。
梅子生长于自然,梅子的美也应该是自然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忌讳矫揉造作,有的为了迫使梅子的枝干弯曲而任意砍伐装饰,其实并不美好。清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痛斥这种人为修剪破坏了梅花的自然美,说“正其整,扬其旁,删其密,杀其幼枝,锄其直,抑其怒,以增其价,而江浙梅花皆病。”他为此痛心疾首,开了一家梅亭。“是誓待之,纵顺之”解开绳索,让梅恢复自然之美。
当然,盆景也是人工建造和装饰的。高级的盆景是艺术,是艺术家用传统的经验和技巧创作出来的。是艺术美,所以不能认为龚自珍的理论有失偏颇。当然,他对病梅的求助侧重于个性的解放,但龚自珍强调梅的自然美是非常有见地的。梅的美具有精神价值,因为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美的象征。它所特有的自然属性符合中国人高尚的道德观念和理想追求。梅子独立冷峻,抵御霜雪,傲然微笑,象征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逆境不屈、自强不息的美德。它先在春天绽放,一朵花独自绽放,报春而不谄媚。当春天回到地球时,她充满了情感。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骄傲而不自大,高尚而不庸俗,追求而不霸道,有道德,包容而不外露。这不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吗?
这样,中国人对梅的喜爱就具有了双重的审美意义,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对自己怀抱的表达。爱梅、欣赏梅为“四君子”之一的人,精神境界绝不卑微。深爱梅的人,往往以此彰显自己的高贵。在咏梅的诗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诗人的心思。
在喜爱梅的古人中,陆游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最喜欢梅花,拿自己和梅花比。“谁能化身几千亿?一树梅花开。”他写了许多梅花绝句,其中最能体现他的气节并流传甚广的是《布吉算子咏梅》。它的词是:“桥断在岗外,我寂寞。”暮色降临了,梅花无可奈何,已经疲惫不堪,还要经受风雨。梅花不想去争着绽放,花儿的羡慕和排斥都不在乎。散成泥,碾成尘,唯有芬芳依旧。“孤独和荒凉是直接表现出来的。
同样的梅花,另一种精神境界就会有另一种感觉。毛泽东还写了一首关于陆游的诗,故意“反其意而用之”,意象各异,情调各异。“乔不争春,只报春,花开时,笑在花丛中。”
两者都是梅花,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和思想境界,梅花表现出不同的美。两首诗,一首描绘了任嫉妒的孤花,一首描绘了一个群体中的一个成员首先在山中开花,迎接冰雪迎接春天,另一首表达了一个古代诗人的气质与无偿的野心,第一次表达了一个革命领袖的精神和豪情。
在艺术中,人们在欣赏生活之美的时候,关注的方面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也是普遍存在的。大家都爱梅,只是审美趣味可能大相径庭。
中国人深爱着梅,这是很典型的。历代都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故事和趣闻。宋代著名诗人福临为咏梅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歌。他曾被誉为“美妻鹤”。他隐居在西湖孤山,1998年没有进城。他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他在家里种满了梅花,还养了鹤。人奇怪,诗也奇怪。最终赢得了咏梅的最高奖项。当代著名园艺师瘦杜鹃也自称是爱梅的“梅迷”。在他的院子里,有梅屋和小山,种着十几棵梅树,还有几十个梅堆盆景。梅家也有很多著名的梅花画。在梅花盛开的季节,他也是“美丽的”。他还有很多咏梅的诗,其中一首是这样的:“冷艳芬芳梦幻,红蕾绿萼簇成一圈;这里的亭子里也有个窝,不羡仙一角。“巢亭是林对美佳的奖赏。把你的梅家比作一只瘦杜鹃的巢亭,你会比林清更清楚。
梅花盛开在寒冷的季节,古人经常在寻梅踏雪旅行,以欣赏生活的美丽。有时候梅花开得晚,他们甚至会带上被褥,在梅花下等待。朱的《探梅诗》记录了诗人在这方面的心情和活动:“遇霜破雪是寒梅。为什么今天晚上要一个人打开?”是因为花神无心打理,所以烦我辈赶诗;盛世不怕隋唐,流光溢彩者必怜青杯;珍惜南方的酒伴,想办法聊聊香。唐朝给王维带来了丰收,但它反映了一般人对李子的爱:“你们这些从我故国来的人,告诉我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明日倚窗,寒梅开?“诗根本不是故意的,对梅的爱是真的,梅成了游子心中压倒一切的思念。
梅花有些奇怪。虽然他们不怕冷,但他们天生喜欢温暖。所以著名的赏梅胜地大多在南方。比如:杭州西湖鼓山,武昌东湖梅岭,苏州香雪海,无锡梅园。当梅花盛开时,远近的游客争相观看。
相对于中国人对梅花的喜爱,梅花的栽培太少了。梅林和梅的盆景什么时候会多一些?为了更多的人来这里查询梅花信息,流连忘返,培养感情?!
中国,梅的故乡,在16世纪传入韩国,然后传入日本。日本园丁嫁接植物,增加到400多个品种,但比中国多一倍。我们这个爱梅花的国家,审美观独特,能与园艺并驾齐驱,无愧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