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资源的差异

知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与一般的自然资源或物质资源有着显著的区别。下表显示了主要差异。

第一,作为一种物质形态,资源总是稀缺的,如果不是绝对稀缺,至少也是相对稀缺的。经济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原因就在于资源的稀缺性。知识资源是丰富的,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从中创造的知识也是无限的。

第二,物质资源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但是知识资源并不是独占的,是可以享受的。东方人的智慧可以被西方人分享,反之亦然。

第三,物质资源在运动、交换和变化的过程中,通常只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例如,从实物形态变为货币形态。知识资源不一样。在运动、交换和转化过程中,不仅有价值形态的转移,而且有增值和价值增值。英国伟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后,每个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互相交流后,大家都有两个想法。作为物质形态的苹果,一个在交换过程中还是一个;思想作为知识的一种形式,在交流的过程中从“一”增加到了“二”。

第四,物质资源的投入产出关系是清晰的、确定的、可预测的,清晰到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用经济学中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描述这种投入产出关系。然而,知识资源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具有高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情况可能是:投入巨大产出巨大,或者投入巨大产出很少。例子比比皆是。在医药行业,开发某一类新药往往需要上亿甚至数十亿美元。如果R&D成功了,利润会很可观,但如果不成功,就会全军覆没,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R&D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毒理学实验、病理学实验、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投资失败。当然,也有很多相反情况的例子。比如一些商标的设计,很可能是创作者的一个灵感,一个神来之笔。可以说投入几乎为零,但(其产出)是无价的。

第五,物质资源的重置成本或边际成本很高,几乎等于初始成本。如果某个地方建一栋楼需要一百万,旁边建一栋类似的楼也需要一百万。而知识资源的重置成本或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虽然其初始成本往往很高,比如开发某个软件或系统的研发费用就不小),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另存为”或“复制”即可。

第六,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物质资源会被损耗、贬值,其效用降低,直至被耗尽、废弃或自行腐朽。一般不会再生,在使用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危害甚至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知识资源不会流失,可以重复使用和交易,其效用会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产生网络外部性。知识资源不会自行消亡,而是可以穿越时空,永垂不朽;使用时不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危害。

此外,物质资源加工后形成的产品通常只能实现某种功能或效用并具有一定的功能价值;而知识资源可以产生更多的精神价值或观念价值,给用户带来精神愉悦和精神慰藉,提升用户的品味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