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智能手机。电池一般在4000左右。是什么限制了电池的容量?体积还是成本?
前几天的MWC2015上,中国厂商大出风头。首先,有传言说金立要发布S7做到4.6mm,夺回全球最薄手机的桂冠。但是金立的S7出于平衡的原因实际上只做到了5.5mm,并不追求不实用的超薄。然而,另一家同样来自中国的制造商引起了轰动。在国内与360合作过的蜻蜓手机,产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场的innos,推出了innos D6000,却以6000mah双电池摘得了全球电池容量最大手机的桂冠。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手机的续航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习惯从三天变成了一天,出门都要带充电宝。带着沉重的充电宝,数据线连接手机“挂瓶子”“挂尿袋”的充电体验真的不好。于是,各个厂商都在结构设计和电池技术上下功夫,希望把电池做得更大,让续航更好,也就有了手机电池容量的进化。一、电池的秘密手机锂电池从专业角度来看其实是电池的一个小类。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电解质种类很少。一类是传统的电解液,我们称之为锂离子电池,没有其他任何名称,另一类是有机聚合物作为电解液,但是有机聚合物已经不是液体了,所以我们称之为锂聚合物电池或者锂离子聚合物电池。这是两类。锂聚合物电池容量更高,由于没有液体,高温下不会爆炸,安全性相对更好。在两大类下,根据电池正极材料的不同(负极材料多为石墨),分为钴酸锂锂离子电池(聚合物,后面不加,下同)、锰酸锂锂离子电池、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亚铁锂锂离子电池。这些电池各有优缺点,有的安全性好,有的过载能力强,但手机要求的是容量和价格,所以目前我们的手机电池基本都是大容量的钴酸锂电池。最好用聚合物做电解液,便宜点的电解液,能量密度差不太多,没有突破性的技术优势。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压每年都会略有提高,但是提高电池容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大电池体积。大电量需要大电池,大电池必须要有大体积,技术优势带来的提升微乎其微。二、手机结构的演变因为人手的大小有限,所以手机的长、宽、厚都有极限。要让电池变大,就要压缩手机其他部分的体积。这就是手机结构设计的演变。功能机时代,续航矛盾不突出,一流企业不看重电池容量。因为国情特殊,中国很早就开始设计大容量电池手机。比如国内的长虹长动力系列。当时长电的做法就是单纯的增加厚度。20mm被称为砖头,待机时间长,但便携性大打折扣。当手机进化到智能手机时代,人们开始从结构上想办法。苹果的做法是内置电池,牺牲可更换功能,去掉电池仓底部的一层塑料,降低手机厚度。这样,在同样厚度下可以插入更大的电池,或者同样的电池容量可以做得更薄。比较好的办法是把手机本身做得更薄,比如摩托罗拉的RAZR,通过一个很大的单层电路板,把手机做得最薄,然后可以保留电池的厚度,稍微增加一点厚度,就可以让RAZR MAXX当时的电量很大。小米2其实也借鉴了这种设计,但是这种设计的缺点是主芯片被电池覆盖,散热会有点问题。随着智能手机屏幕的增大,电池面积越来越大。以前3.5寸手机做到2000mah,算是超大容量电池,现在5.5寸和6寸手机做到3000mah已经很普遍了。7寸华为x2电池容量5000mah,其实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平板。现代手机比较薄,手机的电池容量是通过减少电路板的面积来获得的。同样厚度,电路板面积越小,留给电池的空间越大。华为是这方面的专家。同样大小的手机,华为总能装更多的电池。三、6000mah的秘密MWC2015上发布的innos D6000屏幕并不大,一般5寸以上的手机都在2500mah左右。Innos D6000不仅做到了6000mha,还可以更换电池。它是怎么做到的?其实innos在2012年做了一款D9手机,4160mah也是当时最大的电池纪录。当年的秘诀就是加厚超薄手机的电池。在手机的结构设计上,尽量把电路板做在手机上方,下面多留些空间,然后把手机其他结构做薄,把厚度留给电池,但是那个D9的厚度超过14mm,真的太厚了。这一次D6000的设计更加出彩,双电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先把手机设计成超薄的半电路板,然后在下面塞一块小容量电池。变身超薄手机,摄像头凸出。这也是很多主流手机的设计方法。如果这就是终点,那么D6000将是一款2000mah的超薄手机。Innos添加了第二块电池。因为第一块电池已经和电路板平齐,第二块电池因为没有电路板包容,几乎可以覆盖整个手机(除了顶部摄像头部分),不需要太多厚度就可以拥有惊人的电池容量。将这两种电池组合在一起,可以制成厚度为11.9毫米的6000毫安时电池..更可怕的是,它可以更换电池。用户带一部手机和一个4000mah的小内置电池,相当于带出去一个10000mah的移动电源,而且不需要外接充电线,不会断电。真的是很好的设计。这种结构的额外好处是,由于手机很厚,摄像头可以很厚而不凸出,因此innos可以使用质量更好、CMOS面积更大的高质量摄像头来提高画质。另外,由于两块电池是独立的,供电和充电可以分开设计,这样充电速度可以更快,每块电池都可以完成快速充电,而不需要承受太大的电流。不过这种结构也有缺点,因为第二块电池覆盖了电路板,电路板散热受阻(类似RAZR MAXX和小米2),CPU性能太强的发热问题会更严重。所以innos D6000用的是高通MSN8939,是A53核,八核,低功耗。发热少,耗电少,配合大电池,续航更好。第四,可以更好。innos D6000已经是一款设计非常出色的手机了。用11.9 mm的5.2寸屏幕做到6000mah是很难的,但最好的距离还是一点距离,因为它的设计并没有让处理器性能达到顶级。其实在innos D6000的方案下稍微改变一下会更好,就是改变电路板的设计,分为高发热区和低发热区。高热区和摄像头在顶部,电池没有盖,导热石墨直接贴在金属后盖上。这样就可以同时使用高性能处理器和大电池,实现高性能CPU、高性能摄像头和大容量可更换电池的统一。如果该处理器能够与innos D6000的改进设计相结合,MTK将在下半年生产高性能处理器A72 A53。该产品将非常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