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以匿名举报偷税漏税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接到举报的机关和负责调查处理的机关应当为举报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税务局发现逃税主要有三种手段:
首先是举报。比如消费者举报的时候不开发票,还有离职的财务报告(比例很大),竞争对手的举报等等。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这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
二是检查上下游企业时发现问题。比如企业发现虚开发票,接受虚开抵扣肯定有问题,无非是主观故意和不知情的区别。不知道的话,可能会故意坐牢;还有,查关联公司的时候,很有可能整个集团都有偷税漏税的计划,所以是一站式。
第三种是税务局目前最常用的,系统比对。我们国税局有风险识别系统,会根据各种报表的信息(增值税、所得税、会计报表等)自动分析疑点。)的企业。比如,一个工业企业常年耗费大量水电却一直亏损,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因为亏损的工厂通常要减产甚至停工),这会提醒我们税务局要查一查;另外,以后发票系统完全完善后,每一张专用发票都要经过系统,查起来会方便很多。比如企业买了很多不用于生产经营的东西,比如烟酒,系统会怀疑是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多扣了进项还是多扣了费用。这个系统非常复杂,涉及到上百个风险点的设计。在国际税收领域,有更多的风险提示。系统可以查出关联交易定价,转让率的变化,商标价格,是否符合同期数据的资质,是否利用避税天堂开空壳公司避税。
值得一提的是,系统比对主要约束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因为大企业的结付汇和同期数据都是借助事务所发布的,所以数据相对更真实,系统分析有意义。肯定有人会问,如果原始数据不真实,税务局的系统会查不出来吗?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很难做到全面造假。比如某企业声称,一年亏损几亿,不交税就倒闭。因此,从公用事业可以推断,它们每年都在扩大再生产。这是一个矛盾点。但是,确实有一些企业能够巧妙地找出账面数据的大把柄。这时候就要考验税务局工作人员的技能了。
关于偷税漏税的查处,早期的方法是入驻企业,然后像事务所一样逐笔查账。比如进出仓库必须有“入库/出库单”,单据不全就有加税的风险。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企业,涉税风险也比现在简单。其中大多数是隐瞒收入、虚增费用、假发票等。你总能在这些方向找到它们。那时候企业少,每个管理员只关心几十户。他非常熟悉自己企业的问题,相对容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