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口镇的地理环境

津福公路、津永公路、津巴公路、津通公路、津保高速公路等辅路在双口镇交织成网,京九铁路津巴连接线设有客货两用站。双口镇距天津国际机场25公里,距天津新港60公里,距京唐高速入口10公里,距津保高速外环线入口5公里,距天津市区15公里。镇上规划的“双清新家园”被市政府列为天津市10外围新城区之一。分为三部分:南部的广清中心镇,中部的双清新家园(预计2008年底开工),北部的双口中心镇。双口工业园是2006年4月24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17市级开发区之一,2006年5月30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规划面积230公顷,其中工业用地2600亩,仓储物流用地220亩,商业金融用地180亩。四个方向的范围:北至金永路,西至规划环路外的高速公路,南至金宝高速公路,东至京福公路。随着“双清新家园”的建设实施,天然气、供热管网也将接入工业园区,污水将排入“双清新家园”污水处理厂。天津地铁1号线的终点站计划在公园的南侧。

双口镇坚持把提高工程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放在首位,推动工业服务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化转变,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2010至9月,全镇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财政收入8611000元,同比分别增长46.4%和53.68%。

该镇把“招商选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对项目的产业属性、投资规模、单位土地税收贡献率、环境成本、长期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筛选,引进含金量高的项目。该镇借助天津医疗器械产业园的优势,引进了管鲍PVC、吉利光大医用耗材包装、合力昌汽车配件等一批占地少、投资大、效益高的好项目,逐步形成了以医用耗材生产、医药物流、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该镇努力推进投资环境建设,以优质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吸引客商。2009年以来,该镇先后完成了新金永公路、东四工业区永宝路延长线、污水管网、天然气管道等重大项目,显著改善了双口的投资环境。农业是双口镇的重要产业。全镇有林业耕地9511亩,果树种植面积15130亩,蔬菜种植面积8458亩,盛产玉米、苹果、梨、桃、葡萄等农产品。畜牧业方面,2009年,全镇奶牛存栏量已突破1万头,优质鲜奶日产量1.2万公斤;生猪5.5万头以上,蛋鸡654.38+0.8万只。

双口镇以发展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为目标,在原有基础上加快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四大优势产业区,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合理化的产业布局。从2008年开始,北部保护农业区建设了千亩现代化大棚菜菌种植示范区,配套道路、水电。在贷款贴息引导的基础上,政府引入农业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财政资金和农民资金的参与,为区域发展储备充足的后劲;安广芦笋种植区以安广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连片5000亩芦笋种植基地。在奶牛聚集区,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8个高标准市级无公害奶牛养殖小区,制定奶牛良种补贴、统一防疫等扶持政策。同时由龙头企业带动,形成高效的乳业产业链。万亩精品水果种植区将在津西北原有水果基地的基础上,提高水果品质,引进精品皇冠梨、玫瑰葡萄等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品种,使双口成为真正的果蔬之乡。结合北辰区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种、养、加并举,重点发展特色种植、特色畜禽、反季节蔬菜、水果等产业。双口镇立足区位、资源、产业优势,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激活农村经济。

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815亿元,年均增长23.1%;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543.8+8.3亿元,是2006年的7.21倍,比镇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高出6543.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8.5%。镇级一般预算收入5450万元,是2006年的7.87倍,年均增长565.438+。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31亿元,年均增长28%;五年累计完成国内投资46.6亿元,年均增长22.3%;五年累计到位外资4728万美元,年均增长21.4%;农民人均纯收入654.38+0.42万元,年均增长654.38+00%。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二)城市发展布局基本形成。

按照天津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规划我镇“三区”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综合考虑镇内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生产力等因素,小城镇建设规划为镇中心区和河头区,经2010年3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列入天津市第四批小城镇建设试点。地上物勘测、融资平台搭建、拆迁方案制定等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履行各项民主程序。二、经积极争取市、区,占地8.79平方公里的天津医疗器械产业园于2009年成功落户北辰西部,其中我镇约占5平方公里。在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和群众的支持下,除部分工厂需分期拆除外,土地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一批大而好的项目正在建设中。第三,天津农村经济与区域化研究所被录用。在对我镇未来五年农业发展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集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两万亩农业发展规划。示范产业园、农业产业园、农村居住社区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做大农业、做强工业、提升服务业”的工作思路,推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在农业开发上,5年投入9600多万元,引进了脱毒马铃薯、黄瓜良种繁育、蒙德良种奶牛等3个农业龙头项目。建成金生猪养殖等7个规模化养殖小区;推进茶房子山药、鲍旭大枣、河头食用菌、定平三县食用玉米等7个特色种植基地种植;发展设施农业1380亩;建设第二代节能温室和工厂化菌类种植车间45.76万平方米;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26个,其中市级专业合作社4个;鲍旭被评为全国种植业“一村一品”示范村,茶坊子山药、昊宝蔬菜获得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农业经济的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2011年,全镇奶牛、生猪、蛋鸡存栏量分别达到1.1.8万头。到2011年末,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7.7%。五年来,农业固定资产投资6543.8+0.2亿元,年均增长25.6%。在产业发展方面,依托天津医疗器械产业园和东四工业区,全力招商引资。五年来,引进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1个,其中永达电梯、曼特斯风冷等项目5个,总投资25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到60家,比2006年末增加45家。安蜂业获得天津市著名商标,11企业通过和+04000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1个市级技术中心和3个区级技术中心。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22家,批准市级科技项目1项,区级科技项目11项。到2011年末,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万元,年均增长26.5%。服务业发展方面,引进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其中九州通达医药物流、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等两个项目总投资6543.8+0.3亿元。到2011年末,预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25亿元,年均增长24.3%。服务业在全镇经济中的比重从2006年的30%上升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