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必须知道的九大商标风险。
案例一:谨慎确定商标。
A公司主要经营美国进口商品。为了体现其商业特点,他们在设计图形商标时加入了美国国旗的星条旗元素,并向商标局提交了商标注册申请。随后,A公司开始使用该商标,并进行了大量的广告宣传。没想到一年后,公司收到了商标局的《商标驳回通知书》,他们申请的商标注册失败。公司咨询了律师,律师告知该商标违反了《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很难通过审查。最终,A公司只能接受商标无法注册的事实,前期所做的推广努力和已经建立的品牌效益都白费了。
建议:《商标法》特别规定,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或者注册为商标,如我国的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等。,以及外国的名称和标志、国旗、国徽、政府间国际组织等。一些具有欺骗性、容易引起误解、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能作为商标使用。还有一些商标因为缺乏显著性而不能注册。此外,商标注册的申请不能与他人先前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如在先近似商标、外观专利、商号、著作权、姓名权等都可能成为商标注册的障碍。
企业应该对这些规定有一定的了解,在选择和确定商标时最好咨询专业人士,进行全方位的搜索。很多企业前期更注重品牌的概念设计和营销推广,忽略了商标的法律问题,认为把商标设计交给代理公司申请就好了。商标从申请到正式注册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如果一个商标因为违反《商标法》的相关规定而不能注册,企业前期在商标推广上的投入就白费了,很可能失去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案例二:小心你找到的logo。
B公司想设计一个公司logo,于是在淘宝上找到了一家商标设计店,该店为其提供了几个设计图案,B公司选择了一个他们认为不错的图案。
B公司向商标局申请注册该图案。一年后,他们也收到了《商标驳回通知书》,理由是与之前注册的商标近似。他们发现之前注册的商标和他们申请的图案一模一样。原来淘宝的设计店从网上偷了设计给买家选择。
建议:现在淘宝上有很多logo设计店,竞争激烈,降低了企业的设计成本。这是好事,但企业也要注意风险。
最好对商标logo有一个初步的想法,然后请设计公司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避免使用设计公司现成的作品。同时要与设计公司签订委托设计合同,合同中要约定设计方案的著作权归属、作品不能侵犯他人著作权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正式申请之前,还应该对标识进行近似搜索,以降低商标驳回的法律风险。
案例三:商标申请的防泄密
C公司构思了一个好字标。为了保证注册成功,他们咨询了一家商标代理公司,让他们代为查询商标的大致情况,但最终因为费用问题,他们选择了另一家代理公司代为申请注册。后来他们的商标因为商标近似被驳回,之前的近似商标和他们的商标一模一样,申请日只比他们早一天。
C公司只是在正式申请前将商标透露给了这家商标代理公司。他们还了解到,这家代理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商标注册的公司,专门注册社会上的热点商标。不久后,被引用商标的权利人向C公司发出警告信,要求他们停止使用该商标,否则他们将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另一种解决方案是C公司高价购买该商标。
建议:在商标构思阶段,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一定要委托诚实可靠的商标代理机构或律师事务所。除了商标代理机构,企业内的员工、合作伙伴、股东、竞争对手都有可能争夺泄露的商标。特别是有一大批“注册商标专业人士”,他们特别关注一些企业的品牌信息。一旦确认企业的品牌没有申请商标,他们就会抢,然后和企业谈判。有些企业严格遵守不申请不公布的原则,在收到商标局的受理通知后才公布商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
案例四商标代理可能没有下限。
D公司想申请一个商标,找了几家商标代理公司进行查询比较,通过网站选择了一家商标报价最低的代理公司。商标申报后不久,D公司收到了代理机构的《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告知他们该商标现在可以使用,正式的商标注册证将在两年后发放。
D公司开始使用该商标,等了三年。在商标注册证下来之前,打电话给代理公司,发现代理公司的电话打不通,网站也消失了。他们赶紧去商标局查询自己的商标,被告知自己的商标注册申请根本没有提交过,手中的《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是伪造的。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赶紧申请了注册商标,但在之前的两年,类似的商标已经在他们之前申请过了,一切都无法挽回。
建议:很多人分不清《受理通知书》和《商标注册证》的区别,而一些无良代理机构就是利用这种情况来欺骗,把《受理通知书》说成是商标注册证。伪造录取通知书的情况更可恨。他们根本没有申请。骗子利用企业的贪便宜心理,低价行骗,最近淘宝上也有发生。几千块钱小,耽误了企业的发展机会。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企业不仅要像上面说的那样找靠谱的代理,还要学会识别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商标申请的信息可以在商标局网站上查询。如果录取通知书是伪造的,肯定不会在网上查询。
案例5无良代理公司的双簧陷阱
E公司是一家小公司。去年委托商标代理公司申请商标,今年刚拿到商标证。有一天,F公司的老板接到外地的电话,说对F公司的商标很感兴趣,想以5万元收购。公司老板没想到自己的商标能卖这么多钱,也没考虑卖,因为商标在用。
过了几天,那个人又打电话来,说这个商标对他们很重要,10万元就可以买下来。如果不卖,他们会抢所有品类,起诉F公司侵权。F公司一听就慌了。正好原来的商标代理公司打电话来询问公司商标的事情,老板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代理公司。
代理机构说,你的商标价值已经很高了,所有类别都要保护,四十五个类别都要尽快申请,让别人注册不了。老板认为他的商标那么值钱,多注册会更值钱,于是决定花几万元申请各种注册。
建议:案例中这种诈骗并不罕见,但很常见。几乎所有申请过商标的人都会接到骗子的电话,很多人都会上当受骗。
当然,申请全类注册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坏事,更能保护企业。但很多时候,企业根本不需要这么大范围的保障。在骗子的鼓励和欺骗下,一些个体工商户甚至申请了全类登记。对于这种丑闻,政府执法部门除了对骗子保持警惕外,还需要加大打击和查处力度。触犯刑律的必须严惩,同时严查涉假机构,加强信用监管,公布其失信记录,列入机构黑名单。
案例6管理好职业经理人,明确商标归属。
F公司是一家大型食品企业,由知名职业经理人r先生经营,公司推出了一款功能性食品,并在上面使用了W商标。公司在这款食品上投入了巨额的广告费用,使得这款食品家喻户晓,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一段时间后,职业经理人R先生因与公司大股东意见不合而离职。公司交接时发现,公司最畅销产品的W商标居然注册在R先生名下,R先生的解释是,这个品牌是他创造和培育的,W商标是他的知识产权。如果公司想继续使用,每年必须向他支付巨额商标使用费。一怒之下,该公司将R先生告上法庭,但R先生当庭出示的证据证明W商标是在d公司成立之前申请的,最后F公司无奈之下,只好向R先生支付费用购买了公司名下的W商标。
建议: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其实际发展和结局远比文章中的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想说明,企业的所有者必须重视品牌的所有权,尤其是商标。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越来越普遍,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企业主在放权的同时,不要“摊手”。
商标权不像股权和公司财产那么敏感,但是潜在的经济利益是非常大的。企业主往往不够重视,出了事后悔都来不及。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的内部管理,经常梳理企业的知识产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所有人及时发现了该品牌商标的注册并予以更正,就不会出现以下问题。
案例7商标转让谨防欺诈
H公司为了满足在天猫商城开店的要求,急于购买注册商标。他们通过一个闲置的商标交易网站找到了一个商标,非常好,符合自己公司的定位。他们找到商标卖家,最终双方以10万元成交,并办理了商标转让手续。
h公司用这个商标在天猫商城成功开店,开始推广。但很快他们就收到了原商标所有人的律师函,要求他们停止使用该商标,理由是根本没有转让过。他们马上联系商标卖家,发现联系不上卖家。原来卖家根本不是真正的商标所有人,而是利用伪造的文件和手续,骗取商标转让的职业商标骗子。最终,原商标所有人通过法律手段想要回商标,H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建议:由于天猫商城对注册商标的要求,商标转让一夜走红,让商标囤积者松了一口气,一些诈骗分子也从中看到了机会。过去商标转让过程中存在一些欺诈行为,主要是股东或利益相关方为争夺特定商标而采取的手段。现在的情况是骗子直接卖别人的商标。一些“聪明”的骗子甚至查询企业的撤销或注销信息,根据名单搜索其名下的商标,然后伪造公章材料进行转账诈骗。
为了避免这种商标转让欺诈,创业者在转让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对于看好的商标,要重点关注其权利的真实情况。比如在工商局的企业信用网站上搜索商标销售者的企业信用状况,仔细查看商标证书的原价,而不是复印件或扫描件。还要注意商标的产地,对一些不正规的商标交易网站上的商标要多加小心。
案例八:品牌加盟骗局不胜枚举。
肖:我开了一家餐馆,但从未火过。他想到了加盟这个品牌。他在网上找了一家很洋气的快餐连锁店加盟。经过几次电话联系和对总部的实地考察,他决定加盟这个连锁品牌。他们签了品牌加盟协议,小I交了几万的品牌加盟费。
快餐店开了几个月,突然有一天,工商执法人员找上门来,告诉小I,她侵犯了另一家著名快餐连锁店的商标权,立即停止使用该商标,接受处罚。小I向执法人员出示了他签订的品牌加盟协议,执法人员告诉他,这份协议中的品牌商标是仿照某著名快餐品牌,根本没有注册,只有一份《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建议:《商标受理通知书》是商标注册申请提交后,商标局发给商标申请人的受理凭证,与《商标注册证》根本不是一回事。用商标受理通知书代替(或假冒)商标注册证在品牌加盟欺诈中非常常见。品牌商有很棒的商标,可能根本没有注册。他们根本不在乎能不能注册。只要他们拿到受理通知,就可以开始发牌了。
虽然法律没有禁止商标在申请中的许可,即未注册商标可以许可他人使用并收取许可费,但未注册商标的权利处于不确定状态。一方面可能会被一审驳回,另一方面可能会对其他商标权人构成侵权。
为了防止在品牌加盟过程中被骗,建议在考察品牌加盟项目时,取得商标注册证是品牌的硬性条件,否则尽量不要冒险,同时要考察品牌的真实实力,不要听信品牌的虚张声势,除了看他们指定的旗舰店,还要实地考察其他加盟商的经营情况。
案例9:公司收购中的品牌法律风险
G公司为了扩大业务,想收购某省的Q公司。Q公司专门做一个女生饰品品牌,在全国有上百家专卖店。最后G公司高价买下了Q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开始了全国品牌推广,并请来台湾省某偶像级女歌手作为形象代言人。
很快G公司收到了法院的传票,他们被外省的一家服装公司以商标侵权为由起诉。此时,G公司请律师查询Q公司的商标状况,发现该公司经营品牌的商标注册申请均已被商标局驳回无效,之前注册的商标在其他省份属于这家服装公司。本案中,G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已一审被判商标侵权,并赔偿对方损失3000万元。二审正在进行中。
建议:公司收购、并购中有很多关于商标权的纠纷。一般是因为并购前没有调查商标权的真实权属状况,认为是买了公司股权后买的品牌。事实上,该公司的商标是以第三方的名义注册的,而第三方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因此引发了后来的纠纷。
本案与上述情况有区别,即收购方没有认真审查被收购方主要商标的注册状况。事实上,在收购时,被收购公司的主商标还处于未注册申请状态,但在同一类别中有非常相似的在先注册商标,被收购公司的主商标根本无法注册。只要买方律师做好商标检索工作,这种低级错误就会避免。在公司收购过程中,尤其是在企业品牌资产非常重要的情况下,一定要做好商标调查工作。
标签
商标事务中的法律风险远不止以上九种。这些问题包括技术问题和社会道德标准问题,但最终还是需要企业重视品牌(商标)的法律方面。企业家越大,企业品牌的法律基础工作就越重要。企业品牌存在很大的隐性风险。企业发展越大,最终亏损越大。创业者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