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新区垂直单元
二、市国土资源局镜湖分局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景观资源尤为丰富。境内景观资源丰富,田园风光优美,河流密布,湖泊众多。这里以“水乡泽国”闻名中外,是余韶平原水网最密集的地区。现有水域面积1206.35438+0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22.1%(规划后将达到1508.2公顷,占。),而且水的形态丰富多样,有河流、湖泊、渎神、沟壑、海湾等等。山地面积74.12公顷。其中,一湖三山、荷叶地的风光成为开发建设的难得资源。“一湖”,即镜湖,是绍兴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2.23平方公里(北湖原方志面积4.29平方公里,自1969围湖以来面积逐年减少)。规划疏浚后,湖面将超过西湖,达到8平方公里;对应南湖,目前水域面积为0.91平方公里,疏浚后将达到1.44平方公里。南北湖的规划定位为“南美北静”。“三山”为新区东北部的梅山、美女山、凤凰山,一脉相连,造型优美。湿地条件弥足珍贵。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在新区中心,水乡有完整的荷叶景观,部分区域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湿地系统。新区规划湿地面积约8.3平方公里。经生态修复后,镜湖湿地可建成具有沼泽、荒岛、野生水生植物及各种湿生植物群落、乔灌木、鸟类等野生动物、湿地经济作物、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多元化的自然湿地生态景观。
——人力资源积累深厚。新区是绍兴水乡、酒乡、桥镇、名人故里的一个缩影。其中,东圃古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形态基本保存完好,有“小桥流水人家”,265、438+06座形态各异的桥梁,36条水色清澈的河流,徐锡麟故居,阜阳茶湖避塘,东圃老街等。,可谓古镇风情、酒国风情、名人故居。历史上著名的梅山,早在越国时期,越王勾践就在山上修建了斋戒台;到了唐代,山西边上有了永杰寺,有了巫山洞、梅泉、石南亭、尚书墓、茶坞等古迹。
——经济基础比较扎实。近年来,新区工业形成了以纺织业为龙头,羽绒制品、家具制造为齐飞两翼,箱包、服装、鞋帽、塑料制品、通讯电子同步发展的经济格局。纺织工业占主导地位,规模以上企业65家,约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57%。羽绒制品和家具制造业位居第二,各占工业经济总量的10%左右。其中,新区工业企业中的“喜临门”、“冠友”荣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喜临门”床垫还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产品质量免检证书”。“梦之星”和“比格”荣获省著名商标。服装鞋帽、箱包制造、塑料制品、通讯电子是新工业区的“第三梯队”,各占新区工业经济总量的3-5%。2004年,全区实现产值6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67亿元,税收2亿元,当年折旧654.38+0.8亿元,利润总额3亿元,工业投资7.5亿元,在建工业项目45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4个,进出口总值654.38+0.681.5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654.38+043.6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4万美元。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1家,新区自营进出口企业总数达到99家。2003年,为适应新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冠友、荣达织造、承天电器、中原纺织等8家规模以上企业已迁出新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近年来,新区在计划生育、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精神文明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东浦镇计划生育协会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全国协会先进单位,南村被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为省级文明村,村老年活动中心被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命名为省级先进老年活动中心。目前,全区有19所小学、3所中学、1所成人技校,其中徐锡林中学是省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级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医疗机构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其中东圃医院是省级文明医院、市级文明单位、世界卫生组织爱婴医院。社会保障网络初步建立,新区2万多农民被征地,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参加新农合6.99万人,人口覆盖率90.88%;集中供养“三无人员”比例达到96.5%。
——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新区成立之初,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设有“一室四局”,即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务局、国土资源分局。根据新区工作实际需要,市编委对新区内设机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将规划建设局内部划分为规划局和建设局,设立拆迁办、招投标办、城中村改造办、信访办、监察室、统计科、金融办、生态环境管理处等挂牌机构, 综合管理办公室和安全生产监督办公室,并设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办公室、质量监督分站、水政监察大队、渔政站和房管所。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为规范征地拆迁和开发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镜湖新区征地办法》、《镜湖新区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镜湖新区非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政策意见》、《镜湖新区被拆迁房屋产权认定办法》、《镜湖新区工程预决算审计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同时,为保证新区有序高效运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制定了会议决策、党风廉政、人事管理、干部任用、理论学习、民主评议、岗位考核、纪律法规、财务管理、信访等一整套内部政策文件和管理规章制度。三是建立了“封闭运行、滚动开发”的建设模式。新区成立之初,市委、市政府就明确了新区封闭运行的财政体制。实施开发建设两年多以来,新区已筹集和使用6543.8+0.809亿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安置小区建设、征地拆迁、环境改善等。2004年,新区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及时对开发建设实施适应性调整,适当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计划,确保安置房建设和重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2005年新区规划资金1.1.5亿元;拟投入165438+7亿元进行建设、拆迁、征地。
镜湖新区建成后,有人形象地将她比作绍兴大城市的绿色“心脏”、绿色“肺”、绿色“肾”和“天然氧吧”,将成为绍兴大城市的生态调节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和行政中心,对实现“一城三群”、提升绍兴区域中心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将产生重大影响。“组团+绿心”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将在今天的城市化浪潮中走一条全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