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蒙牛吗?能告诉我蒙牛名字的由来吗?
1978年,20岁的牛根生进了一家牛场。5年后,牛根生进入伊利,从洗瓶工做起,后来逐渐晋升为车间主任。1992起,任伊利管理副总裁。从1998开始,牛根生被伊利董事会罢免。辞退是没有理由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功德盖世。
那时候的牛根生还没有这么轻松。离开伊犁,他很不开心。这一年,他四十三岁,去了人才市场。这里不再考虑四十岁以上的年龄。牛根生人,顾名思义,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不是那种轻言失败的人。
牛根生被誉为乳业“乳业极客”,拥有十余年乳业管理经验。和他一起的,还有伊利的几个中层干部,他们聚在一起,决定重新开始奶业。企业最难的人才问题,在牛根生身上是最早也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牛根生说:“可能我在伊利的时候喜欢给下属送钱,口碑也不错。”原来牛根生在伊利集团的时候,最高年薪达到654.38+0.08万元,经常和大家分享。大家都觉得把钱给牛根生很安全。
和牛根生一起创业,现在是蒙牛集团冰淇淋公司总经理的孙钰斌说:“牛总是不拉我们就出来,总是教育我们在伊利要努力。为什么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还要跟着他?我们在他的培养下一直在学习很多东西,我们也认为他有能力再次做好工作。”
当时几个人都有一些伊利的原始股。他们出售这些股份,收取了654.38+0多万元。他们租了一间200元的一室办公室,在这里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牛根生任董事长兼总裁。但是,区区654.38+0万显然是不够的。
牛根生的老部下听说了这个情况,纷纷投资蒙牛。在这些人的带动下,他们的亲戚朋友以及所有的生意关系都开始向牛根生投钱。这些人敢把钱给牛根生,是因为相信他的能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我们了解到,很多股东都觉得牛根生一定能创办一个大企业。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当时蒙牛在一个很简陋的办公室里,一些创业伙伴和他们的朋友、家人、商业伙伴送了很多现金。突然有人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这里有一个非法集资窝点。结果有关部门查出有700多万。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地方藏了这么多钱,准备作为非法集资处理。蒙牛通过各方面做了很多澄清,但还是监测了很久。
这是个糟糕的开始,但这才刚刚开始。三个月后,蒙牛从租用的办公楼搬到了位于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的乐圣经济园区。公园周围是一片黄土,只有一块地还在闲置,但有几棵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的老树,木材上千立方米。虽然这棵老树的利用价值不大,但是不能砍伐,否则就是乱砍滥伐,问题很严重。当时蒙牛为了建厂房,不得不砍伐这片森林,有人状告国家林业局,闹得满城风雨。
谈及此事,牛根生对和林格尔县县长十分感激。”当时县长对我们说,“你们自己干吧。你抓人,我坐牢,你把企业搞好。你一年做好企业,我一年就能出来;你两年在企业干得不错,我两年就能出来。“县长希望我们把企业搞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多种些有价值的树。”如今的蒙牛工厂,四季果树随处可见。“春天看花,夏天看叶,秋天看果。”牛根生觉得这才对得起县长的信任。
牛根生回忆往事,用了“不堪”二字。他说:“当一个公司是新的时候,每一步都非常困难。”1999 1,蒙牛乳业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万,基本是牛根生夫妇卖伊利股份的钱。“当时我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小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当时只有53平米,月租200多元。蒙牛乳业成立时,仅内蒙古就有以伊利为首的上百家乳企。与蒙牛乳业同在呼和浩特的伊利集团,当时已经上市多年,拥有完整的冻品、液态奶、奶粉产销体系。当年净利润达到8000多万元。
蒙牛乳业1999创业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一无所有。但是,牛根生也有人。牛根生的蒙牛乳业大旗拉着世界各地的英雄回国。得知这个消息后,还在伊犁工作的老部下放下身段,开始分批叛逃。他们一共几百人,无怨无悔地从零开始和他一起战斗。然而,当乳业江湖利益格局基本形成后,蒙牛乳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或明或暗的算计从各个角落袭来。
一些竞争对手开始希望把蒙牛乳业这个新生婴儿扼杀在摇篮里。蒙牛乳业经历了广告牌被砸、牛奶被泼等事件。面对竞争对手的暗箭,牛根生选择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当时的伊利总裁郑俊怀对牛根生的能力深有体会,所以伊利对蒙牛乳业的打压也是最大的。但牛根生在任何场合都对曾经无情抛弃他的伊利表现出了充分的尊重。蒙牛乳业当初很谦虚,广告口号是:向伊利学习,争做民族企业。当时蒙牛乳业是内蒙古第二大乳业品牌,伊利是第一。
牛根生在不同场合提到伊利,言语中总是充满着对伊利的依恋和对老领导郑俊怀的尊敬。牛根生的做法逐渐赢得了更多的同情和支持。至于当时为什么这么做,牛根生的分析是“不还手,就不还口。只有这样,你才能生存和成长。”面对竞争对手要杀的策略,牛根生坦言:“不反击,杀不死自己。只要还手,掐死的可能性特别大。
当时被打被骂是为了避免以后被打被骂,为了生存发展好,最后也是为了避免被打被骂。当你奋斗了几年,经历了打骂的过程,你就要学会不战而胜,不战而胜。"
弱势总是容易被欺负。为了寻求快速成长的机会,牛根生想到了借用资本专家。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CDH投资和连赢投资投资了蒙牛乳业。
然而,摩根士丹利等三家投行在“剔除强者、扶助弱者”的口号下,不仅为蒙牛乳业带来了总计6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还为牛根生套上了枷锁:未来三年,如果蒙牛乳业每股收益年复合增长率低于50%,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乳业管理层将向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三家外资股东支付7800万股蒙牛乳业股份,或支付等值的现金价格;如果管理层能够实现上述目标,三家外资股东将向牛根生为首的蒙牛乳业管理团队捐赠7800万股蒙牛乳业股份。
在强敌环视的制造业每年拿50%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是天方夜谭。这是一场没有胜算的赌博。看来牛军团夺取的土地只有别人才能享用。但是,强敌在身边,只有“快鱼”才能活下来,否则只能被“大鱼”吃掉。牛根生同意了一家国际投行的条款,决定破釜沉舟,高薪养廉,最后一战。
有了资金支持,蒙牛乳业仿佛插上了翅膀。在竞争对手的枪林弹雨中,蒙牛乳业迅速成长。从2001到2004年,蒙牛乳业的销售收入从7.24亿元、1668万元、40715万元跃升到72138万元。“蒙牛乳业速度”引起中国商界关注。央视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牛根生的获奖感言中写道:“他是一头牛,但他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百年蒙牛”是牛根生的一个终极目标。奶业强则农业强,农业强则国家富强。怎么能持续一百年?牛老根知道自己肯定活不到一百岁,团队所有成员目前都活不到一百岁。那么如何才能让“百年蒙牛”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或者一个梦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