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区行政区划
1969年3月,郭巨渔业公社更名为海防渔业公社。1971 3月,撤销王后公社,成立大高公社。1982年4月,占城公社改名古城公社,马营公社改名郭利公社,撤销郭芙公社,建立郭芙镇。此时全县总面积为2741.5平方公里。1983年9月,义和、寺口、太平、新湖四个公社隶属东营市,县辖1个镇,14个公社。
1984年6月撤公社建乡镇。全县辖郭芙镇、古城镇、下洼镇3个镇,11个乡:大高乡、黄生乡、刘中乡、永丰乡、泊头乡、七曲乡、何炅乡、郭利乡、下河乡、冯佳乡。同年5438年6月+10月,成立海防办公室,县辖三镇,11乡,1办事处。乡镇辖443个行政村。1996 6月5438+2月泊头乡、冯佳乡撤镇设市,永丰乡撤镇设市6月5438+0998。2001年3月,撤销七曲驿乡,行政区域并入郭芙镇;撤销永丰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下洼镇;撤销李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冯佳镇;撤销刘中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高乡;撤销何炅乡和图海河农场,以何炅乡的行政区域和图海河农场的管辖范围设立滨海乡,滨海乡人民政府设在原图海河农场。2002年8月,大高乡撤乡设镇。2009年8月,撤销郭芙镇,分别设立郭芙街道办事处和富源街道办事处。2010年6月,黄生乡、滨海乡设镇。中国土壤分为2个土类、3个亚类、4个土属、82个土类,总面积137200公顷。
潮土:直接发育在黄河沉积物上,分为潮土和盐化潮土两个亚类。滨海潮土是潮土亚类中唯一的土属,包括15个土种,土壤结构大多具有较厚的粘聚层。分布在郭芙南部的图海河沿岸和秦口河中游以东,面积2.96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65438±0.6%。土壤表层多为轻土和中壤土,土壤肥力较高。滨海盐化潮土是盐化潮土亚纲中唯一的土属,包括34个土种,面积5.22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38.0%。土壤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差,贫瘠,受干旱威胁。
盐渍土:由海洋沉积物和陆地沉积物组成。滨海潮盐土有1个亚型,包括滨海潮盐土和滨海滩涂盐土两个属。滨海潮汐盐渍土包括27个土种,面积4.0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9.8%;滨海滩涂盐土包括6个土种,面积14500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0.6%。两个土属主要分布在县东部海拔3.5米以下。表面质地多为轻质土和沙质土,沿海潮盐渍土既有中质土也有重质土。土壤结构以厚砂层为主。地下水的盐度很高。
土壤表面质地有沙质土壤、轻质土壤、中质土壤和重质土壤四种类型,面积分别为654.38±0.36万公顷、6460万公顷、4040万公顷和654.38±0.86万公顷。轻质土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7.1%。沾化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象特征明显,四季差异显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90.3小时。一年中日照时数5月最大,65438+2月最小。历年年平均日照率为665,438+0%,7、8月明显偏低,5、6月明显偏高。年太阳总辐射平均为126.3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量为63.2千卡/平方厘米。太阳辐射的高峰出现在4月到8月,这正好是农作物需要更多光照的时候。
年平均气温为65438±02℃。月平均气温:65438+10月最低,平均气温-4.4℃,最高气温-2.5℃,最低气温-6.9℃;7月最高,平均气温26.3℃,最高气温28.0℃,最低气温24.6℃。最大月平均温差为30.7℃。年平均最高气温18.3℃,年平均最低气温6.8℃。境内虽位于渤海之滨,但不受海洋影响,海防与富国年平均温差仅为0.1℃。
降水主要靠夏季风带来的水分。雨季的开始和结束与冬、夏季风交汇形成的锋相一致。降水年内变化很大,集中在夏季风强的夏季,暴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5.5毫米,最大年温差为641.4毫米..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布是不均匀的。雨季一般从6月底或7月初开始,到8月中下旬结束,雨季持续时间近两个月。历年雨季平均降水量376.6毫米,2009年沾化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8年增长13.7%,增幅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2.57亿元,比2008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0.99亿元,比2008年增长16.3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1.44亿元,比2008年增长1.1.7%。第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88: 43.86: 32.26调整为23.76: 43.15: 33.0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170元(按年汇率折算为3849美元),比2008年增长6.98%。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43.8+003.6亿元,比2008年增长24.8%。402个建设项目中,新开工项目353个,比2008年增加120个,占全部建设项目的87%。项目239个,总投资10万元,比2008年增加37个,完成投资94.3亿元,占总投资的965.438+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6543.8+0.9亿元;第二产业投资65.9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5.8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4.6%,其中房地产投资6543.8+0.4.9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加6543.8+0.7亿元。
2010年,沾化区生产总值达到1109亿元,比2009年增长14.7%;全地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4.5亿元,比2009年增长22.6%;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比2009年增长26.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3万元和71.98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1.2%和1.05%。2010至1-4月,地方财政收入2.34亿元,比2009年增长35.47%;固定资产投资28.34亿元,比2009年增长265.438+0.7%。
2012年,沾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05亿元,比2011年增长10.9%。第一产业增加值32.35亿元,比2011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56.97亿元,比2011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57.73亿元,比201增长11.0%。三次产业比例为22.00: 38.75: 39.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9438+0亿元。财政总收入8.42亿元,较201增长20.1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4.49亿元,比年初增加6543.8+0.343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2.03亿元,比年初增加8.6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67.99亿元,比年初增加119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0元,比2011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00.76元,比2011增长15.5%。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9%。在种植方面。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26万亩,比2008年减少19.62%,粮食总产量13.67万吨,比2008年减少15.22%。棉花种植面积达到471万亩,比2008年增长7.06%,皮棉总产量3.77万吨,比2008年增长1.21%。蔬菜瓜果面积2.54万亩,比2008年减少18.36%,总产量12.54万吨,同比减少3.98%。
林业、渔业和畜牧业。2009年新增造林面积1万公顷,林地总面积达到59439.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1.10%,比2008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区肉类总产量4.63万吨,比2008年增长27.55%;禽蛋产量3.06万吨,比2008年增长153.66%。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21494吨,比2008年增长2.16%;其中海洋捕捞37517吨,海水养殖72233吨,淡水养殖11744吨。
2009年,农业机械化总收入达到8869万元,农业机械总功率396.8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786台,增长0.52%。机耕、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达到47560公顷、51.957公顷和1.87万公顷。全区二次蓄水量1,达到1.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3.97千公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用电量达到6300万千瓦时。
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8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达到257个。山东省有三个著名农产品商标。
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39%。粮食总产量139600吨,比2011增长2.57%;棉花总产量33600吨,比2011减产14.72%。石油总产量为1.582吨,比201年提高27.8%。蔬菜瓜果总产量8.47万吨,同比减少14.27%;水产品总产量143万吨,比2065.438+065.438+0增长4.50%。肉类总产量5.45万吨,比2011年增长4.81%;鸡蛋总产量2.86万吨,比2065,438+065,438+0增长4.0%。水果总产量36.87万吨,比2065年减少5.2%,438+065,438+0。新增造林面积2067公顷。全区农机总动力47.22万千瓦,比2065年增长2.45%,438+065,438+0。沾化冬枣产业,间伐4万亩,推广沾东2号1万亩;成功抵御了台风“戴维”的袭击。在冬枣减产654.38+0亿斤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增加654.38+0亿元,达到25亿元。沾化冬枣减产5万吨,总产量30万吨。销售收入25亿元,枣农人均冬枣收入8000元。畜牧业方面,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9家,沾化白山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水产养殖,认证绿色水产品基地22万亩,无公害产品基地7万亩。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市级以上企业7家,总数达到30家。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法人企业)145家,比2008年增加24家。工业增加值40965438+70万元,比2008年增长18.60%。重工业强劲反弹,轻工业稳步增长。重工业增加值达到17822.6万元,比2008年增长54.28%;轻工业增加值230943万元,比2008年增长14.60%。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58165万元,比2008年增长40.94%。实现利润374,965,438+0万元,比2008年增长37.04%;利税达到65002万元,比2008年增长265.438±0.5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3.53%,比2008年提高了34.59个百分点。
2009年,全区有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4家,实现总产值185269.8万元,比2008年增长21.53%。利税总额15657.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3.6万元/人。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231.500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450平方米。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达到10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78亿元,增长22.41%;利税达到6543.8+0.965亿元,比2065.438+0年增长43.41%;实现利润1.345亿元,较2065.438+0增长45.31%。亏损企业亏损总额9765438+万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1.50,比2011高出35.71点。社会消费品零售
200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37亿元,同比增长18.83%。城市市场零售额达到654.38+0.25亿元,比2008年增长654.38+0.45%;农村市场零售额达到2212亿元,比2008年增长20.93%,城乡市场增长差距由上年的4.98个百分点扩大到6.38个百分点。
批发和零售业* *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7.65438亿元,比2008年增长65.438+08.79%,市场占有率88.6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零售额达到1102亿元,比2008年增长67.82%,占批发和零售业的比重为38.38%,提高了11.2个百分点。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达到3.48亿元,比2008年增长25.58%;住宿业零售额达到2600万元,比2008年增长28.38%;餐饮业零售额达到3.22亿元,比2008年增长22.438+0%。住宿餐饮业市场份额达到10.75%,上升0.57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比2008年增长27.76%,服装鞋帽针织面料比2008年增长0.67%,日用品比2008年增长32.8%;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方面,金银珠宝2008年增长30.08%,家具2008年增长196.67%,家用电器和音响设备2008年增长142.16%,化妆品2008年增长156.438+0%。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4亿元,比2011增长15.03%。其中,城市市场零售额36.33亿元,比2011增长14.72%;农村市场零售额达到654.38+0.922亿元,比2065.438+0增长654.38+0.05%。
进出口贸易
2009年,全区进出口贸易达7075万美元,比2008年增长10.82%。其中出口81.2万美元,比2008年下降0.6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1920万美元。
2012年,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71亿美元,比2011增长5.00%,其中出口121.8亿美元,比201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58万美元,较2011增长184.80%。
旅行
2009年旅游总收入6543.8+0.37亿元。接待国内游客37.9万人次。
201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5.9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33.16%。旅游总收入40.65438亿元,较2011增长39.35%。
金融
2009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92亿元,比年初增加8.8亿元,比2008年增长265.438+0.9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92亿元,比年初增加0.52亿元,比2008年增长1.97%,人均储蓄达到6917元,比2008年增加113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5.45亿元,比年初增加6543.8+0.86亿元,比2008年增长365.438+0.4%。短期贷款较年初增加5.4亿元,较2008年增长24.68%。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加6654.38亿元。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7亿元,比年初增加6543.8+0.4亿元。现金投资增加。2009年金融机构投放现金8亿元,比2008年增加0.1.7亿元。
保险
2009年财产保险公司和寿险公司总资产为265,438+065,438+0.6万元,保费收入为7,730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51.4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21.6万元,财产险和人身险占比分别为45.46%和54.54%。两公司* * *支付各种赔款,赔付3247万元。
财政和税收
财政方面,2009年全区财政总收入6.4亿元,比2008年增长5.5%。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01.72%,比2008年增长1.92%。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8.8亿元,比2008年增长14.29%。其中,农林水支出6543.8+0.95亿元,比2008年增长29.59%;医疗卫生支出0.85亿元,2009年增长69.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43.8+0.23亿元,比2008年增长9.67%;科学技术支出654.38亿元,比2008年增长59.69%。
税收方面,2009年,全区地方税收3.3亿元。其中,国税收入6580万元,比2008年下降4.28%;地方税收收入17888万元,比2008年增长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