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瑞福祥丝绸店的历史渊源

1.在北京大栅栏商业街上,有一家西方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店铺,每天人头攒动,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这就是享誉北京、享誉中外的中华老字号瑞福祥丝绸店。

2.要说“瑞福祥”这个名字的由来,鲜为人知。相传瑞蚨祥掌门经过反复推敲和考证,引用了“绿蜻蜓还钱”的典故。可见这个老字号在创业之初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3.据说店名中的“福”是古代传说中形似蝉的昆虫。晋代《搜神记》(卷十三)记载“子必随草叶...带着她的儿子,母亲会飞回来,而不是距离...81便士用母亲的血,81便士用孩子的血。每一笔财产,不管是先用妈妈的钱还是孩子的钱,都会回去,不会有轮换”。这里是钱用光了飞回来的故事。所以老板取店名瑞福祥时,借用了“吉祥”的吉祥之意。现在,瑞福祥以一对母子图案注册为自己的商标,可见瑞福祥人对传统商业文化的高度肯定。

4.北京瑞福祥丝绸店创建于1893(清光绪十九年)。是由山东章丘九郡镇卖寨子布起家的孟家资助的。它的主人是孟洛川,孟子的第六十八个孙子。

5.孟洛川凭借家族的实力在老军事重镇发了财。1880年(清光绪六年)他接手家务后,极力在向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扩张。在北京前门布巷受托经营寨子布匹多年的土兄弟孟金厚,在大栅栏开了一家瑞福祥丝绸店。面向皇室、达官贵人、梨园艺人、人人闰秀、小家碧玉甚至普通百姓等阶层。

6.北京瑞福祥是孟氏家族在中国开设的24家商店中最大的一家。开业后生意兴隆,一时间名声大噪。当时北京有一首赞美别人富有的歌谣:“马聚元头顶,脚内联,身披瑞蚨祥。”可见当时的瑞蚨祥有多美。

7.早些年,前门外有许多布店。如果你想在这里立足,你必须在商业竞争中与你的同行不同。所以瑞福祥的负责人把门面装修的很精致,精心布置店铺,用严格的店规约束所有店员的仪态。让每一位顾客冲动而来,满意而归。所以生意兴隆,发展非常快,在北京的丝绸行业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

8.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场大火让大栅栏花草遍地,瑞蚨祥也未能幸免。店里所有的账目和物品都化为灰烬。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瑞福祥的头颅并没有被这种令人窒息的困境摧毁。他毅然向社会郑重承诺,瑞福祥欠客户的钱全部归还;客户欠瑞福祥的钱全部一笔勾销。

9.瑞蚨祥过人的气魄和高尚的商业信誉,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一时成为佳话。为了挽救瑞福祥的命运,后找到了走失的老店员,在大栅栏的废墟上摆起了地摊。

10,摆地摊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侯和商量,决定重建一个新的瑞福祥。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在大栅栏建起了一座豪华别致的大楼。此后,瑞福祥先后在大栅栏1903、191118开设了“东红记”、“西红记”茶馆。

11.国民党统治时期,瑞蚨祥的生意每况愈下,几乎濒临破产。1949北平解放,瑞蚨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走出困境,获得新生。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大门口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福祥提供的,这是瑞福祥人和民族丝绸业的骄傲。

12,百余年来,瑞福祥始终保持着老店的经营特色,整、新、优。“全”是指从低级到高级的齐全:“新”是指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和颜色;“优”就是汇聚世界各地的优质面料,供客户选择。并且一直奉行百年老店的“十六字方针”,真诚第一,货真价实,不妥协,清白无辜。目前,瑞福祥丝绸店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营业面积近1000平方米,拥有100多名训练有素的员工。1985年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瑞福祥已经成为大栅栏街道的一颗璀璨明珠。

13.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方面,瑞福祥人继承了百年品牌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不断改善购物环境,以诚信和优质取信于民。特别是在加工和展示东方女性旗袍和中国丝绸的独特魅力和美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同胞包括外宾的喜爱。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华时,在时间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到瑞福祥购买中国丝绸面料。

14,今天的瑞福祥人正在积极挖掘自身潜力,探索新的领域,学习先进的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立志让瑞福祥这颗明珠熠熠生辉。经理瑞福祥经常教育全体员工:“我们要珍惜瑞福祥这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金字招牌和荣誉,一定要把业务做得更好,为国家多做贡献,用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