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问题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辖3镇6乡,总人口27.8万。有瑶族、汉族、壮族、苗族等19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14.8万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恭城镇,邮编:542500。代码:450332。区号:0773。拼音: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此数据来自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恭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是山谷、草原和丘陵地带。境内有海拔1000米的山峰318座,其中银殿山为全县最高峰,主峰海拔1885米。恭城河(茶江河)贯穿全县,支流众多。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年平均降雨量1437mm。资源丰富恭城资源丰富,物产丰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在广西占有重要地位。主要金属矿床有钨、锡、钽、铌、铅、锌、锰、铁、铜等10多种,其中钽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铅锌矿床在广西居第二位。主要非金属矿产为花岗岩和大理石,其中已探明花岗岩储量25亿立方米,有红色、浅红色、芝麻花等品种;大理石储量654.38+0.5亿立方米,有白色、黑色、黄色木纹、玫红等品种。水电储量110700千瓦,可开发631000千瓦。主要土特产有“恭城月柿”、椪柑、沙田柚、槟榔芋、红瓜子、黄笋等,驰名中外。水果已经规模化生产,产量大,品质优。是国家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柿子之乡”、“中国椪柑之乡”等称号。恭城柿子是传统出口产品,畅销港澳台及欧美多个国家。沙田柚在全国柚类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2万多亩,总产量35万多吨,其中柿子8.9万亩,沙田柚65438+万吨,柑橘7.7万亩,柑橘18万吨。水果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均居广西第一。基础设施恭城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交通便利,以省级二级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信企业法村电网改造在国内率先完成。全县水电装机3.6万千瓦,完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了与全区电网联网供电。目前有三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2家,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恭城各族人民民风淳朴,和睦相处,治安良好。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成为广西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位一体”(恭城模式)生态农业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广。人民思想解放,整体素质高。高考、中考上线率和重点院校录取率连年在广西名列前茅。历史文化恭城是一个古老的县。隋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开始设县,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恭城县形似天然八卦,茶河呈“S”形横穿全城,让瑶乡更加神秘。恭城风景优美,古迹众多。恭城自古以来就处于中原通往两广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相互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瑶乡地域文化。中国四大孔庙之一的孔庙和中国关帝庙十大理事之一的武祠比邻而建,相映成趣。周伟庙、湖南会馆和东寨瑶古民居建筑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山清水秀,自然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达78%,充分展示了“观自然山水,赏瑶乡风情”的旅游文化内涵,是镶嵌在桂林大旅游圈的一颗璀璨明珠。历史1990 2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2000年,恭城瑶族自治县辖3镇6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271,21.6,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分别为恭城镇45329,莉姆镇4581,莲花镇51,平安乡35589,三江乡1.3450。目前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等。政府领导[1]县委书记:程权县长:林县长:黄强县长:冯县长:县长:段县长:刘重庆行政区划恭城瑶族自治县辖3镇6乡:恭城镇、镇、莲花镇、平安乡、三江乡、加会乡、西岭乡。恭城瑶族自治县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表(下辖3镇6乡):(按当年广西行政区划代码)100恭城镇:恭城镇居委会;周堂、门楼、孟佳、满堂、花雨、白马、西河、江北、乐瞳、万乐、乐园、庄埠、杜雷、古城1438+001莉姆镇辖:莉姆街道居委会;太堂、上涧、马路桥、大英、石首、上寨、莉姆、大河、大涧、高陵、五福、建安、刘玲、梁溪、常家、上官、惠泉共17个村委会。65,438+002莲花镇辖:莲花镇居委会;200个平安乡共有23个村委会,包括莲花、竹山、尖头、璧山、狼山、虎山、门、东寨、岩口、崇岭、老君、平岭、杜诗、严丰、石江、东柯、杨梅、卫龙、平冲、黄泥岗、濮院、桑园、兰东。土北15村委会201三江乡辖区:迪达、三联、黄平、三寨、田丽、十八岭、对面岭、三江、安冲、西角岭10村委会202嘉惠乡辖区:嘉惠街居委会;白岩、* *和、太平、嘉辉、稷山、碧游、苏北、西南、杨家、泗安、宋林、大山、白洋13村委会203西陵乡辖区:西陵街道居委会;新河、下宋、巴彦、地沟、虎尾、费村、西陵、三河、新安、阳西、罗埠、龙岗、德良、道坪、营盘、东、椅17村委会204观音乡辖:观音、师洋、石塘、海滨4村委会205龙湖乡辖:工业总产值32.28亿元,同比增长20.75%,其中工业总产值2654.3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1亿元,同比增长7.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1.2亿元,同比增长70%;财政收入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14.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38+5200万元,同比增长1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1元,同比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4630元,同比增长10.6%。农业和生态取得新成就。四年来,我们按照“跳出农业,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管农业”的发展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升生态农业质量,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被授予“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生态强县地位进一步巩固。能源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大改善。2002-2005年,全县建成沼气池1.52万个,共有沼气池5.66万个,户用率88%,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新型清洁能源在农村得到推广,以电代柴和太阳能的使用得到扩大,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森林覆盖率巩固在77%以上,被命名为“国家生态示范区”。种植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柑橘、柿子、沙田柚、桃四大类水果为代表的果业规模不断扩大,标准化基地建设得到加强。2005年水果总面积38.6万亩,年产量46.2万吨。人均水果面积、人均水果产量、人均水果收入继续居全区首位。实施无公害标准化水果生产32万亩,成为全区最大的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被列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恭城月氏”注册商标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以淘汰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品种为重点,实施水果品种改良,成功实施柑橘基地建设,新增优质柑橘近8万亩。黄龙病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富裕生态家园”建设工程为载体,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以红岩、横山、佘山、大岭山为代表的新村示范点,基础设施、产业、经济、环境、收入不断提升,成为提升生态农业质量的新起点。今年我们启动了北东园新村建设,开启了新村建设从自然村到中心村的新篇章。该村被列为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大产业:县域工业得到很大发展。2003年,县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在继续巩固和完善生态农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工业”的重要决策后,全县把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形成了全党抓经济、抓工业、抓项目的发展氛围。工业投资逐年增加,县域工业持续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5年工业总产值为654.38+0.24亿元,是2002年的654.38+0.6倍,年均增长9.5%。当年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6.5亿元,是2002年的两倍,比2004年增长72%,居全市首位。税收收入达到3853万元,有力支撑了财政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比2002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特色产业会做大做强。2005年,两大特色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有色金属冶炼业产值达到4.02亿元,比2004年增长87.7%,税收达到2868万元,比2004年增长77.9%。其中,广银公司、鑫源钽业公司产值均超亿元,道坪矿、矿业公司税收超千万元。食品饮料行业产值超过1亿,两大行业产值占工业总规模近80%。特色产业新区作用突出。园区引进企业35家,投资近4亿元。园区经济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05年,茶东和严新新区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亿,产值超过2亿,占工业总规模的30%。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在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企业改革的范围,将企业改革延伸到外资企业,推动企业改革向更深的方向发展。13经贸口岸国有企业完成12企业改制,进一步盘活了国有资产,为企业改制和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龙兴和合力公司改制重组后,预计今年产值1亿,上缴税金超过1.5万,是企业改制前的近1倍。4.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县委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一号工程”提出来,坚持实施了几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刘家栋为代表的资源型水电项目实现了多年夙愿;以益隆奥锌化、合力氧化锌为代表的矿产品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以汇源果汁、汇坤柿子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以东大电子为代表的“两头在外”加工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旅游、城市建设、商业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增强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后劲。旅游业、生态文化旅游跃上新台阶。依托红岩、衡山、佘山、大岭山、潮水岩等“富生”
“泰家园”示范点,以“节”为载体,将生态田园风光与民族文化风情相结合,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桃花节已成为桂林春季旅游的新亮点,以红岩为代表的农家乐休闲旅游越来越红火。2005年,红岩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全县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68万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25.93%和327.26%。今年一季度,全县旅游人数33.8万人(其中境外游客2500人),同比增长59.4%,有力促进了商贸、餐饮、通讯等服务业的蓬勃发展。6.基础设施坚持“以项目为纲,工业强县”的方针,狠抓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到2005年,* * *已建成项目193个,资金100多万元,比“九五”期间增加一倍多。党的十大以来的四年,是我县完成投资规模和投资增量最大的时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重点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沼气池建设、富民生态家园建设、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改造和续建军山灌区、刘家栋系列电站、西南电站、迪达电站等项目。积极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完成人畜饮水工程31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38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3项、农业综合开发工程5项,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一代天气雷达标准自动站的建成,为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到5702万元,是“九五”期间的2.5倍。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围绕“生态文化城市”定位,提升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城市建设累计投资21万元,比“九五”期间增加751.2万元,增长280%。完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农网、县城供电网、供水网改造。加大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力度,拓展县城西区、滨江区和严新区,城区面积继续扩大;完成县民贸市场至县医院至防疫站道路及民乐路、茶北路、茶东路、滨江西区道路改造;新建县城中心广场、周伟庙前广场、滨江花园防洪堤、水果批发城等项目;启动客货运输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陈宫西路改造等项目。在县城实施绿化亮化工程。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县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县城创建先进单位。莲花、板栗、嘉惠、西陵等乡(镇)建设也取得新成绩。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四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民生,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7482元,同比增长1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70元,同比增长22.3%,居全区首位,比2002年的1864元增加806元,增长43.2%。在过去的四年里,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全县117个行政村全部通了路,通了电话,通了广播电视。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7万户,互联网用户2100多户。城乡居民存款9.89亿元,人均存款3532元。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全区率先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以38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实施基础设施扶贫和产业扶贫。近年来,* * *争取扶贫资金14万元,帮助2万多人脱贫,得到了区市的肯定。2005年在我县召开全区扶贫开发现场会,推广了我们的经验。交通设施日益改善。交通建设累计投资6543.8+2亿元,是“九五”的两倍多。完成恭城段、嘉惠至龙湖、县城至莲花二级公路建设和李灌油路改造,建设莲花至三江柏油路,进行联通路、西陵至治平路路面改造,建设下山源、门楼等近百条农村公路,使县城路网趋于合理完善。”“十五”期间,新增公路270公里,改建二级公路86.6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69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汽车。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9.98亿元增长到48.45亿元,年均增长14.9%;财政收入从1.1.5亿元增加到3.02亿元,年均增长21.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6543.8+0.246亿元增加到3654.38+0.67亿元,年均增长20.5%;第三产业结构由47∶30∶23调整为365,438+0 ∶ 43 ∶ 26。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交通优先战略,成功争取到贵广铁路建立中转站;莲花至同安、平安桥头至嘉惠、嘉惠至平乐治平经西陵、三江至迪达、观音至牛眼塘等改扩建工程相继完成,共建成县乡公路18条,农村公路100条,硬化自然村(村)道370条,总里程270公里。电力设施不断完善。装机容量65438+20万千瓦的刘家栋系列电站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严新、虎威2座65,438+065,438+00千伏变电站完成送电,瑶乡、嘉惠、龙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建设。嘉惠杨家等土地整理项目、9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验收,3万亩干膜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军山、兰东等水库除险加固,军山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龙湖渠等750处小型农田水利和水毁修复相继完成。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6.6亿元增加到39.27亿元,累计完成6543.8+003.28亿元,年均增长42.9%。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665438+6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1.9亿元,增长28.4%;工业增加值25.27亿元,增长26.8%;财政收入3.62亿元,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97元,增长10438+0%;农民人均纯收入5755元,增长12.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荣获“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全县整体推进重点项目6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全年新开工项目39个,竣工项目20个,投资28.5亿元。自治区推进的龙兴654.38+万吨电锌项目试生产运行,经恭城至平乐高速公路纳入自治区公路网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各单位争取项目资金成效显著,其中水利局争取项目资金超过7000万元。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实施投资项目11个,完成投资8.7亿元。二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总量实现新增长,重点做强大矿产、建材、农产品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大规模工业正在增长。普兰德入笼监管企业,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2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34亿元,增长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