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八公山简介

淮南八公山风景区

八公山,历史文化名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它由40多个不同大小的山峰组成。方圆200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

八公山历史悠久,古称北山、涪陵、紫金山。早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末期,淮河流域就生活着一个怀一部落。西周建立了一个叫“周来”的诸侯国,都城在八公山下。“八公山”之名,来源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学道成仙的神话。

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汉高祖李的儿子、汉武帝的叔父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安重视文学和人才,延揽了3000多名世界知名的学者。其中,刘安最欣赏的八个人是:左雾、李尚、苏飞、田友、毛贝、、、金昌。刘安和他的弟子们经常在八公山写书,研究天象,编制历法,炼制丹砂。相传有一天,刘安和八公被制成长生不老药,服用后长生不老。《太平玉环》中有记载:“昔日淮南王、八公在此爬山埋金,白日升天。其余药在器中,鸡犬舔之,皆不死。身后有车马人迹,至今犹在,故山以八公命名。”这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典故的由来。

八公山是中国古代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因其“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地位,历史上战乱频繁,遗迹丰富,传说众多。除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后来“风吹草动,草木皆兵”的故事更是让八公山声名大噪。

虽然一些遗迹已经消失了很长时间,但这里仍然有许多著名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如淮南昆虫化石,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江淮著名的私家园林-孙嘉花园,以及许多古老的寺庙,寺庙,宝塔和古道。深厚的文化渊源,让这座名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潭都有历史韵味。

八公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用“密林、怪石、古泉、美水”八个字来概括。有面积10多平方公里的天然次生林,植被保护良好,树木高大,树种多样,森林茂密。由于流水的侵蚀、溶解和风化作用,出露的石灰岩体流线深,形态逼真,犹如微缩的“锦绣河山”,呈“石林”状排列,绵延数平方公里,十分壮观。

著名的泉水有云曦泉、蓝翔泉、碧月泉、尤鲁泉等十余处,在《水经注》和地方志中都有记载。水面数百亩的南塘湖,犹如一颗洁净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八公山主峰白鹅山在群峰之上。

八公山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早在1987就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当时管辖八公山精英区的淮南市八公山区,以南塘湖为中心,进行早期开发。投资500多万元修建了主干道和环湖路,修建了长廊、游泳池和停车场,并对淮南昆虫化石和重要历史遗迹进行了保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日益凸显,产业比重越来越大,产业形象日益清晰。在淮南市旅游发展体系中,八公山不仅是淮南旅游发展的重要景点,也是皖北旅游发展的重要景点之一,是安徽旅游发展的重要景点之一。

八公山旅游景点介绍

汪清谷

汪清谷位于八公山腹地,毗邻著名景点孙家园。山谷长2.3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蜿蜒盘旋而上,谷隙160米。相传,清朗阁建成后,孙蟠读书学画,寄情山水,忘却世间烦恼。看到这个山谷宁静宜人,他在山谷的一块巨石上写下了“健忘”二字。由于历史悠久,原迹难觅。山谷中有蜿蜒的小溪,水声如歌。峡谷两侧,古木参天,树木在岩石间,石柱簇拥在山谷四周,奇形怪状。林中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蝴蝶飞舞,确是旅游休闲避暑胜地

甘龙玉笋

“清朗亭”山谷名为孙嘉园,是孙磐在寿州所建。位于白鹅山脚下,原址面积约6.6万平方米,是巴公区的风景名胜之一。孙膑出身于科举。清朝嘉庆年间,为了做一个城里的史家,他不甘心对史记做虚假的陈述,辞去了职务,回到了家乡。他选择了八公山美丽的白鹅山修建“清朗轩阁”,种植花草树木,练习书法,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白鹅山是淮南最高峰,海拔241米。山势险峻,山谷幽深,满山绿泉。奇石怪石很多,风格各异,味道各异。山青水绿,林涛滚滚,五颜六色的山花摇曳,宛如一幅画屏。当清朝皇帝下江南时,他路过这里并参观了美丽的山脉。他看到奇岩怪石如笋,妙趣横生,便在第一世界的岩壁上写下了“玉笋”二字。刻字后,尽管历经百余年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清朗轩阁”景区一度吸引了众多游客,却因土匪等各种原因遭到破坏。然而,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和旅游业的发展,“清朗轩”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石门滩

石门湖位于八公山区王振镇南塘村,这里“巨石如丑门”,是八公山的自然景观之一。据《凤台古志》记载:“云条山与阴溪山相对为石门,两山相交,中间有隙。大门高20英尺,西面南北向。两座悬崖之间的距离是65,438+00英尺。中间有一个水池,直径65,438+00英尺,深三英尺。池水终年不枯,流过大石山。”石门附近,峭壁高耸,直插云霄。迎面悬崖上,刻有“石门潭”三个巨字,苍劲挺拔。当地的传说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写的,他被困在南塘。文学史家说是北魏李道元所作,理由是《水经注》中有洗云泉的记载:“洗云泉清净,沁人心脾,味甘,在珍珠明月之上。”西云泉是石门湖的源头,李道元勘察西云泉必经石门湖。

当你进入石门时,你会被“第一眼”吸引住。突然,我来到一个群山环抱的盆地,石门滩上的碑文,还有暴露在一簇簇桃树中的西云泉亭。传说这里是赵匡胤寿州的营地,也是后周军队作战沉沙的古战场。“几度相知,为宫娥而泣”,后周南唐之战,为李后主留下了一曲悲歌。

石门滩是八公山的古文化走廊,附近有古墓和遗址,是古代文人踏足的地方。如今,八公山区和山旺镇重点开发石门滩旅游资源,在南塘湖修建了长廊、竹楼、南塘路,发展了多项第三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石门滩开发优惠政策。日前,一批有识之士已投资石门滩。

乐建陶风景名胜区

乐建陶风景名胜区,俗称老建陶,位于南塘以西2公里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高林密,翠绿色醉人。1978后,考古人员在该地区发现了古生物化石堆积层。里面沉积的植物化石有藻类、单叶、复叶,可以随意捡拾。铺开后,植物的茎干分明,姿态各异,形态各异,犹如淋漓的水墨画。

毕夏袁俊寺

在八公山主峰的顶部,曾经有毕夏袁俊寺。该寺位于四象山山顶,故又称四奶奶寺。这是八公山的历史遗迹之一。该寺大殿以公主袁的名字命名。寿丰很多人也称沈飞为“四奶奶”,所以知道四奶奶庙的人很多,叫毕夏袁俊庙的人很少。雍《嘉靖寿州志》记“东岳庙”,梨园嘉庆《凤台县志》记“袁俊庙”。

袁俊庙(泗顶奶奶庙)的建立时间没有考证。据《凤台县志》记载,嘉庆县人吴芳春曾损资维修。凤台县志:嘉庆十九年八月,北山毕夏袁俊宫建成。新修订的碑文简短地说:“只有东岳代宗公主毕夏·袁俊有宫,拜子善;宫铃有一年,而董亮是腐烂的。吴的君,已经入宫五年了,已经在山谷里待了很多年,百姓没有流行的疾病。本县市民吴芳春用一定的私房钱选了一个吉日,辛苦劳作。刻一块石头,记住它。”

武功已不能详考。除了元代的雕像,观音和十八罗汉也被供奉在寺庙里。民国时期有过一次火灾,文革时全毁了。如今已无庙室,只有孤山陵,每年仅农历三月十五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