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人会涉足明式家具?

这个不是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给你抄一篇文章,比较全面:

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的巅峰之作。以其简洁的线条、简约的纹理、传神的神韵、古朴的意境,成为中西藏家珍爱的热门藏品。明式家具的迅速崛起是一个传奇,是文人对实用器具的兴趣和审美转化造就了这个传奇。欣赏明式家具,可以触摸到明清文人的精神世界。

文化名人喜欢做设计师。

即使是第一次见面,我们也很容易区分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前者是终极减法,简单空灵,充满文艺气息;后者是极致的加法,厚重奢华,富贵满堂。

明式家具的流行与当时主导社会审美的文人阶层是分不开的。当时有大量的文人甚至文化名人参与明式家具的设计和制作。

明代著名戏剧家郜琏在《尊生八记》中设计了两种家具。一个是床,椅圈靠背像个框架,可以升降。“醉醺醺地躺着,看看书,躺着打发时间,真奇妙”,另一种叫二向床,床柱上钉着铜钩,用来挂瓶子。

戏剧家、作家屠龙收录了专门为郊游设计的便携式家具,如折叠桌,可以拆开,打开成桌,折叠成盒,便于携带。行李箱类似于今天旅行用的行李箱;行李箱分层垂直,可以装杯、盘、酒具、食物。

戏剧家李渔在《我的不经意的故事》中设计了一把凉爽的椅子和一把温暖的椅子。凳子是一个小矮凳。凉凳面是空的,里面有一个空腔用来储存凉水。温暖的椅子是一张经过改造的书桌,底部有一个烧木炭的抽屉。半个身子藏在桌子里保暖,桌面也可以保暖。要出去的话,加几个横架,抬抬就行了。

唐伯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还是一位家具设计师。他在临摹五代顾的《韩熙载夜宴图》时,除了原作的二十多件家具外,又增加了二十多件苏州明式家具,涵盖桌、案、凳、屏等。在《齐秦书画人物画面》中,他全景式地展示了明代文人的书风。画中绘有屏风、竹椅、香烛、榻等30余种家具,体现了他在家具设计和结构上的天赋。

审美是一种社会思潮。

文人参与家具设计是晚明一个全新的社会现象。传统中国人分为四类:士、农、工、商。文人学者普遍鄙视工匠,不屑与工匠交往。那么为什么这种现象在明末被打破了呢?要从明朝中后期的大背景中找答案。

经世致用是中国文人的传统价值取向。但这一理想在晚明官场难以实现,因为宦官独揽大权,文官党争,使得官场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同时,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城市规模扩大,生活富裕。庙堂之上有争权夺利,江湖之间有美景。有尊严有品质的城市生活像磁场一样吸引着文人阶层。

更重要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人类解放潮流席卷了当时的中国。王阳明心学以“良知”为心的本体,以心为天下万物之主宰。心学的修行方法是“知行合一”。因此,文人生活中的诗词书画、文戏园林、戏曲,不仅仅是诗意的生活和奢华的享受,更成为文人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路径,创造一个观察大宇宙的小世界。追求美、欣赏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在游艺、立志道学的风尚下,文人和工匠融合在一起,研究衣食住行,包括家具。

追求心灵的闲适和自由,成为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明式家具风格古朴,铭文不多,但从几件家具中,还是能感受到一种精神追求。在故宫博物院里,有一件原本藏在扬州康山草堂的树根家具。在董其昌的题词中,有“松木无篇,直木不宜先伐”等句子,在陈继儒的题词中,有“翔舒云翔,升木吉祥”等句子。南京博物院藏苏州老药店雷的画案。足刻有“料美坚,工简雅,靠假工,避我百年”的篆书;的弟子周有一把紫檀椅子,斜靠在木板上镌刻“若无事静坐,一日如两天,活七十岁,便是一百四十岁”,为明式家具增添了优雅和韵味。

是一种哲学观念的寄托。

因为文人的参与,明式家具不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具,更是一种哲学观念的寄托,一种“道”的体现。

文人阶层喜爱明式家具,首先是因为其材料的自然美。王把材料之美列为明式家具美的第一位。明式家具多由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铁木、乌木等制成。黄华丽的图案委婉迂回,如行云流水,变幻莫测,有的簇拥成簇,绚丽多彩,被喻为浣熊头、鬼面;翅木的纹理细长曲折,就像鸟类脖子和翅膀上的羽毛;紫檀在硬木中重量最重,颜色从棕紫色到浓黑色不等。虽然花纹不明显,但颜色古朴幽静,纹理致密凝重,有美玉琼瑶之感,居诸树之首。至于山毛榉,即根部或树干上的伤痕,其纹理奇特,有葡萄纹、山水纹、虎皮纹、风云纹等。使用榉木材料是苏联家具的一大特色,体现了以自然为美的取向。道教是自然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之一。明式家具尽可能展现木材之美,雕嵌技法仅在部分区域略有展现;尽量不用木钉和胶水,主要用榫卯结构,消除斧凿痕迹,看起来自然;不需要刷漆,这样不会掩盖木头。文震亨《长物志》在谈及书桌时认为“画家尤俗”。明式家具的色彩温暖含蓄,不刺激不张扬,是君子的品质之一。

明式家具的造型简洁干净,用线条塑造是其最大的特点,但最简单的线条却能表达最深刻的意境。明式家具的每一条线都精致流畅,连直线都有方有圆,在书法中能读出小篆的味道。这些线条留下的空间很大,简单朴素,以少胜多,就像国画中的留白。这种虚实相生,恰恰是中国哲学的精妙之处,充满了禅意和理趣。申杰

感谢原作者,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