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福江的民生事业
民生药业的办公楼我不是第一次进,但每每踏上那陈旧却清洁的楼梯,心底总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那应该是民生药业80多年的历史带给人的厚重感;竺福江我也不是第一次见到,甚至可以说是见过很多次,但也仅止于“见过”,面对面采访却是第一回。而当采访结束,竺福江放下盒饭,从会议室出来送我们的时候,采访时充盈在脑子里的信息一下子清晰起来。我想,我是快乐的,因为采访竺福江;民生人是幸福的,因为有竺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应该是自豪的,因为有竺福江这样的企业家。
走进竺福江的办公室时,其简单程度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讶:一张因为年份而显得有些“寒碜”的办公桌,一张最普通不过的大概用来会客的玻璃四方桌,墙边立了两个老式的书橱,书橱上摆满民生的各种产品。简单的家什使得面积并不大的办公室显出格外的空旷来。办公桌对面墙上“宁静致远”的书法作品就是竺福江每每遇到困难时的“冷静剂”,而醒目地并排张贴着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应该是他带领民生药业纵横捭阖时的战略部署图?亦或许是他的梦想所在?我没有求证,也不需要求证,因为在我看来,至少竺福江的部分“品”和“格”已经外化在这个竺氏办公室了,并且似乎也侧面佐证了竺福江对自己的自我评价———简单,平和,坦荡,从容,一切从实际出发,长远与眼前兼顾。我想,也许这些正是竺福江对自己的一种“民生”理念———简单所以快乐,简单所以更有力量。
在民生药业的员工那里,我听到这样的话,“饭桌上的竺董喜欢把每个人照顾得很周到,每次说话都尽量把目光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于是我想,竺福江这个人肯定很细心。很快,采访伊始我就得到了佐证,竺福江见我搓了搓双手,笑着说,“这屋空调不好,到我办公室可能好点。”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细心”并不确切。当我问竺福江什么人对他影响最深时,他的答案是“外婆”,“外婆很善良,宁可自己吃亏,很尊重人,即便对要饭的人也很客气”。也许正是外婆潜移默化的熏陶,形成了竺福江作为一个社会人对他人的“民生”观———尊重和宽容。虽然我不知道把竺福江“吃饭时碗里不剩一颗米粒”和“药片掉到地上一定要把它找到”的节俭行为,视作是他对米粒、药片甚或其背后的农民和工人的辛勤劳动的一种尊重是否合适,但至少他讲到“即便是个乞丐,我们也要尊重他的人格,给他钱时,要放到钱罐里,不要随地乱丢”,难道不应该为之肃然起敬?
倘若上面写的这些是竺福江作为一个普通社会人的“小民生”,那么我所感觉的竺福江内心澎湃的则是“大民生”。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企业最高领导,从毛头小伙到年届知天命,竺福江把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和激情智慧都奉献给了民生药业,可以说民生药业的一切已然是融入了竺福江的血液里,他把振兴和发展民生药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责任和使命。
虽然现在竺福江回忆当年临危受命时的困局和艰辛已是云淡风轻,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民生药业的一些细节中触摸到那种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智慧。
1996年,在竺福江的提议下,“尽心、尽力、尽责”确立为企业精神,鼓舞和鞭策民生员工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奉献力量。2000年民生药业改制后,竺福江提出了“民生药业不但要穿新鞋而且要走新路”。2001年,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局势,竺福江提出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员工信条,激励员工勤思、勤奋、勤劳、勤俭,以“勤”来求得企业的兴旺发达。并且还提出了“改变我们自己”的创新理念,指出“人不变,脑袋要变;脑袋不变,只有变人”,“如果你认为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改进和提高了,那么你离淘汰已经不远了”……这一系列的理念创新,正是竺福江作为土生土长的民生人的一种思辨的结果。而被竺福江自己称为“弱点”的“重感情”,换个角度来看,不也是其作为民生药业的一分子,愿与所有的民生人一起艰苦奋斗的情愫吗?
也正是因为这种感情,无论是全国大规模搞国企下岗运动之际,还是民生药业改制之时,民生的员工没有一个下岗。“没有企业是靠下岗发财的,我们要用发展来达到减员增效的目标。这么多的企业员工跟着我们,就是希望过上好日子。”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竺福江在他带领的民生药业的这个小社会里,实践着他最朴素的民生观。
也正是这种朴素的民生观,使得所有的民生人团结在一起,坚持一贯的专业,坚守民生的事业,创造民生的奇迹。
“做企业就像跑步,有的时候,你能坚持过这个极限,超越这个极限,成功就在你面前了。但这时候,也是特别容易淘汰的,胜利往往就在最后一刻的坚持。而企业领导的坚持,尤为重要。”因为坚持,80多年的专业换来的是当前不可复制的民生药业;因为坚持,21金维他打了十几年的商标官司终于在2007年以民生药业的胜诉而尘埃落定;因为坚持,以21金维他为代表的多维元素片正悄然间改变着中国人的健康理念。所以我想民生人是幸运的,因为在企业危难之际选对了领导,选了一个很“在乎”民生药业和民生员工的老总;竺福江说的“我的幸福指数比较高”也应该是真心话,因为至少他有和全体民生人一起坚守的民生事业,至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和谐民生的理念。
当然,我眼中的竺福江心中还有一个“大民生”,那就是作为企业家的竺福江从自己的医药行业出发,关心民众健康、国家富强的使命感。
竺福江和历代的民生人从没忘记过取意于“三民主义”的民生药业的创办初衷。时代在变,本质未变。“民族除了自强没有别的出路,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了民众的健康事业。”正由于此,竺福江说,虽然他崇拜的职业是医生和教师,但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是喜欢做企业。因为他希望通过他的努力,给后来的民生人留下一个好的品牌,一种好的文化;也希望通过他的实践,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个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