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敏镇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压轴戏。为什么《土崩瓦解》这部剧口碑极好?

大结局播出后,主创们也发来了告别词。

饰演男主马德富的黄轩说自己的心情有点复杂:“就像告别了一段人生,告别了一群熟悉又陌生的人。”

饰演女主角李的也发消息向自己告别:“我也要感谢,是她让我感到乐观和坚韧。我试着用微笑面对生活问题,我的生活真的因为微笑而变得更好。看看华水!”

饰演杨的在剧中也十分投入:“遂宁深情未来篇章,穿越山海去美国好前程!”

饰演凌逸农的黄觉也贴出红证:“一切归林展翼教授(角色原型)!”

毫不夸张地说,《宁敏小镇》是今年年初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一开始在豆瓣评分9.1分,比大疆大河2高出0.1分。播出10天,评分一路涨到9.4分。登上了“宁敏小镇演员从土里长出来”“热依扎演技”等诸多相关话题。

宁敏镇没有华丽的服装或男女英雄。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宁夏西海固移民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如何一步步努力建设新家园,将飞沙走石的“干滩”变成“金沙滩”。

一听扶贫剧,你可能不会奢望它有太多的观看量,但事实是,播出后无数网友和观众自发推荐。

它没有一味地唱赞歌,也没有徒劳地喊口号。相反,它清楚地显示了艰难、贫困、无知、荒凉、变化和斗争。

第一集让观众在10分钟的开场中开怀大笑,也展现了贫穷中的无奈:一个成年壮汉光天化日之下躺在床上,因为家里三兄弟只有一条裤子,谁有什么东西出去穿;看到村干部来他们家串门,村民们连说有福气,因为刚来了一批珍珠养殖者扶贫,都打死了,只吃了一个。“你必须尝尝珍珠鸡的味道”...

剧中有为了一头驴卖掉女儿的父亲,也有为了新生活走几百里的女儿。有因为太穷太苦根本不想奋斗的老农,也有为了新生活而努力的新青年。

宁敏镇,山指宁夏,海指对口帮扶的福建。创作主张是东西方合作下的“闽宁模式”,但既阐述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历程,又着眼于放大“人”的故事。

黄轩饰演的男主马德富没有“金手指”,却带领村民一步步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黄轩曾经问过导演,现实中真的有马德富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吗?他得到的答案是“马德富”确实存在,剧中的故事也确实是发生在很多基层干部身上的真实故事。

还有村里唯一的老师白校长,在戈壁滩搞了十几年菌草研究的凌教授,从福建千里迢迢赶来支援扶贫的县长,后来当上了妇联主任...剧中每个人都生动可爱。2020年6月165438+10月16日,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告别绝对贫困。现实中,正在奋力脱贫的当地群众、基层扶贫干部、福建帮扶干部、专家、各界人士,都是平凡却伟大的主角。

如果你觉得23集太短不能欣赏,看完浙江卫视的普通话版,建议你去优酷、爱奇艺、腾讯再看一遍充满“乡愁”的方言版,又是另一番滋味。

宁敏镇的故事始于30年前:199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让西海固贫困人口脱贫,实行“挂村安置”政策,将一部分人从山区迁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开荒,建设新家园。

但是穷村民搬出去也不容易,因为在大家看来,山穷,但至少有瓦遮头。但当他们搬出去的时候,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更何况要搬的地方还是一片茫茫戈壁,没有水,没有电,一年四季都是无尽的沙尘暴。

扶贫的艰辛可想而知,宁敏镇的故事由此开始。

我有一个朋友叫小龙,平日里喜欢看日剧和功夫剧,但最近却停不下来追宁敏镇。我问他为什么一个90后的帅小伙会迷上这部地方扶贫剧。他说,其实原因只有一个:真的!

很多细节和人物都有真实的原型。

宁敏镇的原剧叫《宁敏镇》,改名为宁敏镇,意味深长。剧中很多故事都有原型。

睢宁镇是真实的,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现在是“江南水乡”,村里绿树环绕,奶牛成群,果实肥硕,花香四溢。然而,在9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茫茫戈壁,没有水,也没有电。“每年都有风,从春天到冬天,大风369,每天都有小风。”

宁夏西海固地区当年被称为“苦世界”。

1996年,中央决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1997年7月15日,成为西海固聚居地的“宁敏村”在一片戈壁上破土动工。

在《焦点访谈》中,遂宁镇福宁村党支部书记谢兴昌这样描述当时的状况:“那时候什么都没有,没有树,没有房子,只有一片特别大的沙漠沙滩,干沙滩,什么都没有。”

剧中很多细节和人物也都有原型。

剧中用女儿换地窖换大动物是真的;确实冬天的时候,山上仅存的茅草都被挖去填炕取暖了。确实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确实有一户人家拖着全部家当走了七天七夜才到达玉泉营,全部家当就是镐、洗衣篮和一些口粮...

在剧中,陈瑶扮演福建宁夏办事处主任吴月娟。现实中,前闽宁办主任名叫林月婵。

在剧中,黄觉扮演在福建帮助宁夏的菌草专家凌益农。现实中,65438年4月至1997年4月,“世界菌草之父”林占义起初带着6箱菌草到宁夏,在山洞里种蘑菇。后来,他在宁敏村和彭阳县建立了菌草科技扶贫基地,并开设培训班,教村民如何种植蘑菇。

剧中蘑菇积压,凌教授只能自己去市场拿单。现实中,林展翼固执地签了一份用技术包销蘑菇的协议,却是因为林月婵的一句话:“你们是专家。不包销蘑菇,农民就没有信心,用蘑菇技术扶贫就无从谈起。”

剧情捕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说生活越来越好很简单,但是做起来有多难?宁敏镇拍下了所有辛酸的泪水。

比如第八集开始,大家都不敢投资大棚。起初,他们终于被说服建造温室,但他们不得不面对销售的困境。为了偿还拖拉机和蘑菇棚的贷款,王水坚持离家去福建打工。又有钱又有家室的李一怒之下把蘑菇棚给烧了。

来自福建的技术专家凌教授,原本痴迷于科研,对推动技术发展经济毫无热情。他带头推销,去全国各地谈供销合作。但即使谈成了合作,长途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利润也达不到预期。最后,政府出面解决运输成本问题。

扶贫真的不容易做,正如一位观众总结的那样:“有时候,人的眼光不够长远;有时候,是干部表面的政绩;有时候,个人愿意但没有能力这样做的能力很小...当时被困在土地上的人因为知识的限制不敢贸然行动,外人因为不了解这里也不知道如何帮助。”

黄轩后来接受采访时,不禁感叹自己的角色太难了,扶贫太难了:“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总是闯祸,总是为别人排忧解难。马德富的“困难”就像打了一只仓鼠。刚解决了一个,下一个就冒出来了,还是没搞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情节,让人觉得* * *。宁敏镇把这些困难都拍了下来,不加掩饰,让观众看到他们的困境,理解他们的行为,为他们着急,恨不得钻进电视机,亲自上阵。

有观众表示这部剧产生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是不是感觉这部剧代入感很强,感觉自己是他们村的一员?”很多网友干脆在剧中自称涌泉村“精神村民”。

有的人几乎看一集哭一集。

豆瓣上一个叫“马骁”的网友说他老家在甘肃108线农村。他从小就面对着熟悉的黄土和漫天黄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远离家乡。因为亲身经历,他知道家乡愿意留下来为扶贫买单的人有多伟大:“我的家乡一直在努力发展,沿途经过的无人区也没有那么荒凉。沙漠和山脉比以前更绿了。”

演员就像从土里挖出来的土豆。

小龙说,他本来想看这部剧,是因为海报上一个“孟琪琪发型”的黄轩让他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去看了两集。没想到第一眼就被迷住了,演员们“就像从土里挖出来的土豆”。

黄轩、张嘉译、燕妮、热依扎、黄瑶、郭京飞和祖峰,还有陈瑶、王锴和怀特...乍一看你还真认不出来,都被西北的沙尘暴搞得灰头土脸。

《米月传奇》中的青贵之子,《妖猫传奇》中的不羁诗人,镜头中一向温文尔雅的文艺青年黄轩,在这部剧中首次亮相,戴着一个锅盖头,皮肤粗糙,脸颊上挂着两块高原红,身上背着一个旧布袋,穿着一条灰蓝色的布裤。

当张嘉译的马喊着要水喝,嘴里叼着胡子出现的时候,已经看不到《蜗居》里那个成功人士“宋思明”的影子了,他衣服的领子太旧了,有毛边。

当裹着粉红色围巾,穿着红色衣服和袖子的热依扎出现时,许多人都没有认出她是《后宫》中的“宁贵人”。

除了外观,主创语言也花了不少功夫。从方言版可以看出,演员说话都是地道的西北味。由于西北地域辽阔,方言众多,甚至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主创参考了宁夏、甘肃、陕西等地的方言,在剧中混编了“泛西北方言”。

饰演福建扶贫干部的郭京飞不仅模仿闽南语口音惟妙惟肖,而且喝“功夫茶”的姿势也恰到好处。

《宁敏小镇》能成为2021开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大概就是因为这部剧从镜头到台词,从细节到情感,从画面到人物,都足够真实,让人捧腹大笑,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