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二绝
福州左边有旗山,右边有鼓山。素有“福建两绝”之称,福州因这两座山而充满活力。
岐山,也被称为崔琦山,海拔800多米。山顶向一侧倾斜。它的形状像一面旗,被岷江从孤山分开。这些山脉崎岖多石。洞内幽静,令游客流连忘返。山上有许多景点,如仙人石阶,棋盘石,玉印石,草鞋岩,旗堰,钩洞,公鸡洞,仙人洞和仙桃凌空。
棋盘石传说是吕洞宾和李铁怪下棋的地方。草鞋眼是由八仙穿过的草鞋制成的。游仙洞是八仙的住所。钩孔,也叫串孔,是由三块岩石以之字形重叠而成。洞里的大洞被小洞覆盖。大洞可以容纳五六十人,小洞只能侧身通过。洞内有天然石阶、石床、石椅,可谓天上人间的自然景观。
岐山在古代曾是佛教圣地。早在唐朝元朝至正八年(814),在珠穆朗玛峰下修建了古龙寺,后来在清初被毁。岐山脚下的松石庙建于宋朝第三年(1010)。它被命名是因为它建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岩石的左边有三棵松树。至今仍保存完好,附近村民有时会来此祭奠。山坡上曾经有鸡鸣寺,早已被毁,只剩下遗址。
岐山还挺有意思的,但是山脚下有一条锦溪,溪水清澈,在到处被污染的今天非常难得。
鼓山位于岷江北岸,海拔969米,或因山顶有鼓一样的巨石,或刮风下雨时会发出鼓一样的隆隆声而得名鼓山。
鼓山是一个大景点,以涌泉寺为中心,周围有160多个景点。
涌泉寺,位于鼓山半山腰,被誉为“福建寺中之冠”。第一座佛教寺庙建于五代时期的侯亮。
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山的创始人是沈燕大师。据说寺庙前有一口泉(名为“罗汉
泉》)涌出地面,改此名。根据传说,当沈燕大师背诵经文时,喷泉的声音打扰了他,一个
当声音停止饮用时,泉水向东奔流,成为龙头泉,也就是今天的饮水岩。
涌泉寺四周是层层叠叠的蟑螂、松柏。全寺共有25个大殿,精美绝伦,气派非凡。主体为天王殿、大乘大雄宝殿、法堂、经文亭。有祥龙、丹顶鹤、白象、麒麟、金狮等200多种精美图案。,是300多年前铸造的。古代佛经27000余部,手抄本、血书、贝叶经等200余部。
涌泉寺前有两座陶制宝塔(庄严劫千佛塔,圣劫千佛塔),称为千佛塔。它们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这些宝塔高七米,有九层八角形的地板。每座宝塔都有1000多尊佛像,屋檐上有72个和尚和武士,挂着72个陶钟,还有莲花花瓣,舞狮,小矮人等等。寺内季翔厨房有四口大锅,其中最大的直径为167厘米,深80厘米。一次可以煮500斤大米,消耗3000斤柴火,可以养活几千人。圣箭堂前有三棵铁树,两棵雌一棵雄,都是一千多岁的。据说其中一株是开闽王种的,另一株是雍种的。
沈燕大师,泉寺山的创始人,听种植。千年苏铁年年开花,堪称奇观。
鼓山灵源洞深处,有历代名人摩崖石刻400余幅,均为真、草、官、印。著名的石刻有宋代的蔡襄、李纲、朱、岳如玉等,其中蔡襄题写的“忘归石”是一件直径700厘米的瑰丽书法珍品。鼓山风景区是各界游客向往的地方。传说八仙之一的蓝采和去孤山采药,临走时在大石头上留下了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今天“仙人巨人”的由来。
最有意思的是,蓝采和回到仙霞洞后,形容孤山比仙境还美,引起了所有神仙的兴趣。他们相约在中秋之夜相聚鼓山赏月。赏月时,他们非常开心。韩湘子先吹笛子,韩仲弹云板为何仙姑伴奏,吕洞宾跳九环剑舞,一位国舅在岩石上哼着古歌,自得其乐。张骑着在洞前踱着步,笑着,把葫芦里的酒一饮而尽。这就是鼓山“八仙岩”的传说,令游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