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毅草帽哪里有特产?

陆毅草帽是河南鹿邑县的传统特产。相传为南唐时董侍卫之女所制。经过群众的不断改进,这种工艺产品在民间流传下来。据《清明上河图》记载,草帽在北宋时期非常普遍。清朝光绪年间的《鹿邑县知友房产》也有详细记载。草帽辫也叫“麦草辫”,是农民手工制作的水晶。草帽由陆毅草帽制成,产品有黄色和白色。群众总结了草帽的优点和作用:草质柔软,造型美观;人们称之为“活草”,不破;耐用,便于携带;遮雨,作为一个风扇;坐在地上可以代替坐垫。因此,深受国内外商家和用户的好评。清朝中叶以前,草帽只供农民自用或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女孩子结婚后的第一个夏天,要从家里给男方弄几顶草帽,叫做“回礼帽”。这一习俗自公布以来一直保持至今。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草帽逐渐转为商品生产,出现了职业商人——辫子村、草帽店。农民靠捏辫子、做帽子度过了很多饥荒年,至今还是一大副业。有一首民歌说“麦秸是宝,农民离不开它;捏个辫子做个帽子,装油吃盐。灾年可以买菜,丰年可以添衣。"

解放前,鲁、湘、津、沪、汉口的商人常年在陆毅设立同聚祥、恒泰祥等18辫行,年购草辫约20万元。有“干远征”“恒顺”等草帽店15家,每年购买草帽价值约65438+万两白银。

解放后,人民政府支持建村办厂,大力发展这一传统特产。80年代大部分工序机械化,采购草帽10000多包,草帽500万顶,可生产20多种新的工艺美术产品。制作手工帽是一门精致的手艺,要求“一针三辫,内外不露线。”成品帽要用硫磺熏制,帽农称之为“镀金镀银”——黄帽似金,白帽似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陆毅黄和陆毅白手工草帽的造型有鞍桥、帽、医生帽、角和儿童花草帽。机制草帽种类较多,有工农帽、绣花喷花青年帽、绣花喷花儿童帽等100多个品种,适合我国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爱好。陆毅草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外国用户,特别是一些西欧国家的公主和年轻女士,认为陆毅草帽是美丽和高贵的装饰品。草编草帽是河南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年产量654.38+0.5万顶,出口欧、亚、非近20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