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冰茶的旧包装还卖吗?

河北旭日升公司作为中国茶饮料第一股,曾经风光无限,但由于管理缺陷,被抢购一空。最终,其164商标,2011,被同样做果汁的汇源公司通过拍卖获得,但汇源宣布三年后停止生产核心产品冰茶。至此,旭日一度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多年。

令人惊讶的是,最近有消息称旭日将推出暖茶产品,与原来的冰茶不同。《华夏时报》记者在这张海报上看到了“汇源集团荣誉产品”的字样。汇源集团亲自操刀能否挽救日出昔日的辉煌?暖茶产品能否帮助旭日东山再起?

旭日分化回归

从1993开始,一个以供销社为基地,投资3000万元的旭日集团,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销售额高达30亿元的饮料巨头。2002年下半年,旭日停止铺货。曾经风光无限的“旭日”,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蓝色记忆”。

关于旭日东升的衰落,有不同的理论。但知情人士认为,2000年以来旭日集团内部的一系列“管理层变动”才真正将其扼杀。

现在,如果旭日真的如外界所说,要重新推出温热的茶饮料,那就不能不让人惊叹了。据报道,旭日市场上的新暖茶重新调整了配方。除了加入柠檬汁,还加入了枸杞原浆,以药食同源的理念区别于冰茶,解决了冬季饮料难卖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旭日也想玩的不一样。事实上,日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冰茶和温茶并存,只是对外推广冰茶产品,今年上市的新温茶产品就是重新调整配方。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其营销总监许看来,饮料企业应该抓住大品类升级迭代和老品牌二次复苏的契机,共同促成新品的爆发。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北冰洋走在了前面。在北京这个小众市场创造了上亿元的销售额,并在此基础上向周边市场扩张。如今旭日东升冰茶,借助汇源集团的渠道和品牌,借助庞大的70后、80后消费群体的支持。

不过,对于旭日暖茶未来的发展规划,截至记者发稿,旭日和汇源均未回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旭日一直在推冰茶和温茶。夏季主推冰茶,9月主推温茶。目前,这种新的暖茶仍然受到追捧。

然而,据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表示,在这个节点上推广温茶产品有点晚了,或许旭日正在为明年的布局做准备。目前,本报记者试图找出上述暖茶的身影,但在JD.COM、天猫等电商平台上,只有日出蓝罐冰茶产品在售。

温茶怎么卖?

毋庸置疑,茶饮料的开创者应该是旭日。1993从供销社起步,投资3000万,选择了一个消费者熟悉但市场缺乏的突破点,开创了全新的“冰茶”概念,短短几年发展,成就了一个销售额30亿的饮料巨头。它的巨大成功也吸引了许多强大的竞争对手效仿。然而从2001开始,一日千里的旭日慢慢走下坡路。

时间定格在2002年。当时的旭日集团陷入贷款门,融资无望,资金链断裂,市场迅速萎缩。这台千疮百孔的巨大机器终于无力地停止了运转。

有报道称,一系列问题导致旭日资金链断裂,集团陷入财务危机。三位曾经供职于可口可乐和康师傅的高管被集团录用,他们想力挽狂澜,分别担任销售、营销、仓储、运输三位总监。但是集团定了一个规矩:大区和省公司经理不换,副职可以换。也就是说,到了最后时刻,嫡系不管能力如何,依然被重用。三位董事干了不到四个月,却因为不合董事长胃口,被以“可口可乐的企业文化不适合集团”为由搁置,五个月后无奈离职。

然而,旭日的“猛药”做法不仅没有解决危机,反而加速了市场的下跌。2011,汇源果汁集团通过竞价获得“旭日”全部164商标。

但汇源接手的旭日品牌一直默默无闻。外界也认为,旭日混乱的管理和薄弱的营销力会给汇源果汁带来不小的问题,旭日要“追上”汇源果汁东山再起并不容易。

如今七年过去了,汇源终于出招了,抛出了温茶这个杀手锏。

“从消费端来说,汇源做温茶有一定卖点,但同时,如何落地更重要。如果汇源把温茶产品作为新的增长点,还是有机会的。”朱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汇源在高端饮料领域仍然是第一,但市场发展不均衡,在华东和华南这两个最具消费潜力的区域缺乏布局。此次推出的旭日暖茶产品,如果双核驱动,对汇源的体量、业绩、股价都会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同时,业内人士也认为,茶叶的消费往往是周期性的,紧跟潮流和时尚,客户的喜好也在随着时代的战争而求新求变。就连曾经广受人们喜爱的可口可乐也没能跟上人们对时尚和健康的需求,其品牌销量也大幅下滑。因此,饮料食品企业只有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越来越细分,走向市场的前沿,自主品牌的地位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