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腐竹的品牌转型

打响浴霸品牌争夺战。

物极必反。河街腐竹产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2000年以后,由于河街的腐竹采用传统土法制作,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产品包装不规范,导致许昌腐竹产品质量差,卫生不达标。还有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私利,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挂白块”。再加上市场无序竞争,许昌腐竹在市场上逐年萎缩,腐竹行业也走下坡路。

说起许昌腐竹在市场上的萎靡不振,就不得不说“挂白块”了。正是因为“吊白块”这个名字的频繁出现,许昌腐竹在国内市场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波,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不公。那么,什么是“吊白块”呢?是怎么让许昌浴霸受委屈的?

“是‘吊白块’毁了许昌腐竹的名声。”提起“挂白块”,许昌世纪家好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惠君深有感触。这位有着20多年腐竹制作经验的年轻人,见证了许昌腐竹兴起、繁荣、衰落的全过程。他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有所谓的“能人”追求腐竹的“卖相”,开始在腐竹中掺入化工原料“挂白块”。因为掺了“吊白块”的腐竹,颜色格外鲜艳,存放时间长,发泡后不会腐烂,吃起来特别好。这种毒腐竹进入市场后,受到了不知内情的消费者的青睐。

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在查出粉条等食品中含有“碳酸氢钠”后,开展了全面打击食品中非法使用“碳酸氢钠”的联合行动。为适应国际国内市场,捍卫许昌腐竹品牌,我市开始为期六年的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整顿,关闭家庭手工作坊,引导农民建立标准化腐竹工厂。许昌世纪家好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志远豆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集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应运而生。标准化的生产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提高了许昌腐竹的产品质量,获得了国家认证。

许昌腐竹的质量是好的,但是外地的不法商家开始假冒许昌腐竹品牌挤进市场,导致许昌腐竹遭遇不公。

2006年,北京市工商局在市场上发现标有许昌的腐竹中有“挂白块”,甚至在10多件不合格腐竹下架后,许昌腐竹在市场上的声誉一度受损。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市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力量对北京市内公布的几款腐竹产品进行调查,发现北京市内公布的几款“许昌腐竹”均为假冒产品。许昌浴霸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纠正许昌腐竹名称,保护许昌腐竹品牌不受侵害,我市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开展内查外查,彻查假冒许昌腐竹源头。发现假冒的许昌腐竹大多产自山西洪洞。为了追查假冒产品的根源,掌握第一手资料,河街乡组织相关人员和省市媒体记者连夜暗访山西洪洞,调查假冒“许昌玉竹”的真相。经过暗访发现,假冒的“许昌腐竹”大多产自山西洪洞的手工作坊。随后,一篇有据可查的报道在省市媒体发表,并被各大网站转载。

2009年4月25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刊登了北京市工商局的一则通告。北京市工商局在流通环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和抽检活动中,发现11种腐竹非法添加“挂白块”,决定对这11进行处罚。一时间,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许昌腐竹”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发生后,“许昌腐竹”在全国各地市场被责令下架,品牌和形象严重受损。得知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后,该市迅速组织市工商局、市质检局、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对被曝光的6家标有“许昌”字样的生产企业进行重点调查核实。调查结果显示,标有“许昌”的6家生产企业属于假冒企业名称和注册商标。其中,河南致远豆制品有限公司、许昌世纪家好食品有限公司、许昌市魏都区超峰豆制品加工厂3家获证企业的产品为假冒。

为抗击“李鬼”的肆虐,我市组织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一场声势浩大的许昌腐竹品牌保卫战打响了。

经过近8个月的运作,2009年2月5日,北京市工商局和许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了《推荐许昌地方特色名吃进京,构建首都食品安全源头控制协议》签约仪式,以“许昌腐竹”为代表的许昌地方特色名吃傲然进入北京市场。

当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各大媒体以“北京许昌食品安全监测”、“确保腐竹进入北京市场”为题,对推介会进行了深度报道。报告明确指出:“由于河南省许昌市是全国最大的腐竹生产基地,在北京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一些不法分子将劣质腐竹冒充许昌产品销售,对当地知名品牌造成了冲击。”

至此,“许昌玉柱”不仅在北京市场一举成名,也赢得了更多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