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继位后为什么要修理弟弟?
首先,贝勒阿敏身上的链子断了。事情发生在皇太极继位可汗后的第四年。
他是黄敏太极的表弟。努尔哈赤杀死弟弟舒尔哈齐后,要求阿敏继承父亲舒尔哈齐留下的大部分遗产。所以阿敏坚定不移地跟随努尔哈赤讨伐西域,屡立战功。他一直是努尔哈赤最重要的战士之一。他属于那种很凶,不怕死,会打架,但也很粗暴暴力的一等一的人。在推举皇太极为可汗的问题上,他很高兴。谁知,皇太极即位后不久,阿敏就要求皇太极同意他“居异国”,即有意成为自己的国家,皇太极断然拒绝。结果皇太极对阿敏不满。
皇太极第一次率军袭扰北京,可能有打通山海关,反方向行军的意图。于是,在攻克永平、滦州、迁安、遵化之后,他命令留守沈阳的阿敏领兵。当时皇太极将这些城市的官民置于投降状态,并严厉约束诸王贝勒,禁止侵犯这些人,以扩大其在关内汉族地区的政治影响,违者将受到严惩。
没想到,阿敏竟然一点都不以为意。他一到永平,就对部下说:“你们既然占领了这座城市,为什么不屠杀城里的百姓呢?我既然来了,就不会让你空手而归。”当时孙承宗带领明军进行大反攻。这厮既不组织抵抗,也不支持邻军,而是下令大屠杀,把汉官、永平、迁安百姓全部杀光,抢走所有财物,然后跑回沈阳。
血腥的大屠杀产生了严重的政治后果。从此,大凌河、锦州军民宁死不屈,饿死不投降,与大屠杀有直接关系。
皇太极接到明军反攻的军事报告后,立即派兵紧急援助。然后传来了阿敏弃城逃回老家的消息。黄太大惊,命阿敏守在城外十五里,不许入城,并问为什么。
三天后,明崇祯三年、金天聪四年的六月七日,皇太极召集所有贝勒大臣,一口气发布了阿敏的十六大罪状。平心而论,阿敏这家伙的确有他自己的死法。他活该。它太强大了,不值得同情。
永平惨案被弃后,有消息称城内血流成河,这个阿敏死有余辜。其他的罪名也明显背离了皇太极自己登基时立下的誓言。所以细究起来,虽然也不是没有落井下石打人的嫌疑,比如指责阿敏看不起皇太极、别有用心的罪名就有11之多,不完全具有说服力,但毕竟不是无中生有。皇太极让大家集体讨论解决办法,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处死阿敏。最后皇太极下令将其禁闭。皇太极率军围攻大凌河城,无法强攻,伤亡惨重。第二天,莽古尔泰找到皇太极,要求归还他派出的士兵。皇太极道:“听说你的部下总是不服从命令。”曼·古尔泰说:“有任务的时候,我的部门总是比别人多一倍。你什么时候违规了?”皇太子极为恼火,说:“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诬告,我会调查的;如果披露的情况属实,罪犯必须被绳之以法。”说完,皇太极红着脸准备离开。曼格尔急得说:“皇上应该表现出公心,解释一下为什么老是对我有意见。因为你是皇帝,我什么都跟着你,你却如此不满!你想杀了我吗?”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剑柄别在腰间,盯着皇太极。蒙古台同父异母的哥哥德格见此情景,一拳打在蒙古台身上,骂道:“你太不听话了。”蒙塔雷怒喝道,“笨蛋,你竟敢打我!”“说完就把马刀拔出来半尺,德格赶紧把他推到一边。回到营地后,皇太极痛骂大将朱:“他不过是个杀母邀宠的家伙。他怎么能鄙视我到这种程度?”后来他痛斥皇军:“养你有什么用?他拔剑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上前保护他?”
现在四大贝勒中,除了皇太极,只剩下一个贝勒岱山。
皇太极继承可汗位的时候,戴珊推荐了最好的。那时候努尔哈赤那一代人已经基本去世了。戴珊年龄最大,军衔最高,辈分最高,战功最突出。他的名气远在阿敏和芒果台之上,气质宽广柔和,深得众人心。他是后金乃至清朝决策层的平衡器和稳定器。可能与母亲佟佳氏和弟弟楚英的经历有关。戴珊谦虚平庸,没有表现出一个领导者的格局和魄力。我们说不清为什么岱山主动退出可汗斗争,却全力支持皇太极。自知之明?六年前和大公主的暧昧关系?大局?皇台的人气如何?我们不知道。从岱山的生活行为来看,可能是以上因素的综合。
总的来说,皇太极和戴珊的关系不错,团结多,斗争少。即使有斗争,也从来不涉及根本利益。一经触动,岱山立即让步,坚定支持皇太极。比如芒果台和皇太极吵架的时候,明明是皇太极不对,戴珊还怒骂芒果台:“这么乱还不如去死!”后来他主动提出不和皇太极并肩而坐,让皇太极顺利实现了“独坐江南”
天聪九年,多尔衮远征察哈尔,得国,被后金人认为是天命,从而鼓舞士气。人们沿袭了推举皇太极继承可汗位的做法,发誓拥护皇太极的称号。皇太极表明因为大贝勒年事已高,可以免于宣誓。戴珊不以为然,自告奋勇,终于率先在公开场合对皇太极的皇位宣誓效忠,表示如果他像芒古泰、德格那样心怀不轨,天地不容他好死。就这样,岱山普遍受到了皇太极的礼遇和尊重。不过他们之间的一些摩擦也很有意思,很有意义。在岱山,时不时会做一些让皇太极不舒服的事情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在皇太极,随着威权主义的日益增强,h。
按照皇太极的说法,他的妹妹哈达公主脾气不好,喜欢背后说人闲话,所以属于泼妇和长舌妇的范畴。所以可能是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兄妹关系就不好了。今年九月,皇太极率众凯旋迎接多尔衮远征察哈尔。回沈阳的路上,哈达公主和皇太极不高兴,一怒之下先走了。路过岱山的营地时,岱山让妻子把公主迎进帐篷,举行宴会,赠送财富礼物。皇太极得知后大怒,却不知道会遇到谁。他独自回到沈阳,关上宫门,禁止任何人见他。
几天后,皇太极召集所有贝勒大臣和侍卫,当面声讨岱山。他发表长篇大论,大谈家史,倾吐与岱山几十年的恩怨情仇。他生气地问岱山:“你看她过去和哈达公主关系不好。你为什么这样对待哈达公主?”你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他点名谴责另一个贝勒。最后,他生气地说:“你真是一团糟!我会住在杜门,你可以选择另一个强大的人做你的国王。我过自己的生活就够了。后来,他大怒回到宫中,关上门,再也没有露面。
最后,伤脑筋的贝勒大臣们,联合六名官员,公开审判岱山,提议改贝勒之名,削贝勒之职,夺十牛唱片,罚鞍马十匹,甲胄十副,银两千两,并提议惩罚儿子萨哈连。然后,大家来到朝廷,跪下,请皇太极出去见朝廷。
皇太子赚足了面子,下令赦免岱山和萨赫勒,并处以罚金。
有意思的是,这件事发生后不久,戴珊和萨赫勒就成了支持皇太极封号最积极的人物。皇太极即位后,戴珊被封为“和硕兄太子李”,成为皇帝之下的第一太子。更有趣的是,一年后,岱山做了一件更有意义的事。
慈禧太后登基后,制定法规限制贝勒国王的护卫人数。岱山可能不太高兴。有一天,他不带侍卫牵着马,腋下夹着床垫去见皇太极。很明显,他是故意拿给皇太极看的。后来皇太极在位的第二年,岱山违反规定,又给自己配备了十二名禁卫,并告诉有关部门负责人,皇太极的禁卫也超了定额。这件事迫使皇太极公开作证。最终证实,他的护卫并不多,但也不够。我们知道皇太极在位十七年。这件事的意义在于皇太极继位十年,当了两年皇帝。戴珊仍然敢于追随他,不把他当作可以为所欲为的至高无上的皇帝。
崇德四年年底,皇太极带着所有的人到叶赫地区打猎。戴珊滑了一跤,伤了脚。皇太极跳下马,亲自为他包扎伤口,为他敬酒,含泪训斥:“大哥老了,我再三劝你不要疾驰。为什么大哥这么被虐?”然后打猎回来,命岱山慢慢坐轿子,护送他回家。
三年后,皇太极死了。戴珊为了防止内乱,支持皇太极六岁的儿子福临继位,可能亲手毁了一个打算支持多尔衮的儿子和孙子的一生。就这样,他成为了清初帝国最受尊敬的安全阀,以极高的威望和荣誉,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一生。虽然他可能会一直觉得不开心,深深的抑郁。
从这些事迹可以看出,岱山显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在他的行动中,他甚至可以部分地欣赏到,不足百万人口的女真,可以取代大明,建立上亿人口的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