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三牛二锅头?
三牛二锅头是指百年牛栏山,俗称三牛。
北京酿酒历史悠久。清代中期,为了提高烧酒的质量,史静烧酒作坊进行了技术改造。当在蒸酒时用作冷却器时,称之为锡壶,又称天锅。
蒸酒时,第一次放入锡罐的蒸馏后的酒蒸气、冷水冷却后的“酒头”和第三次放入锡罐的冷水冷却后的“酒尾”应提出进行其他处理。
由于第一锅和第三锅冷却后的酒含有多种低沸物,口味杂,所以酒厂只采摘第二次换成铁罐的凉水冷却后醇厚流出的酒,故名“二锅头”。
含义:
每烧一壶酒,开始流出的酒叫“壶头”。这种酒的浓度比较高,可以达到75度以上,占总量的10%左右,然后浓度继续下降到25度左右。后面流出来的叫“一点酒。”
不能喝一点酒,才10度。流向1和2度,蒸馏后得到的“酒糟”随下一次底锅蒸馏循环使用,5度以下提炼食用酒精。它来来回回,甚至无限远。
烧酒的原料一般可以发酵,入锅五到六次。除了小麦、高粱、玉米等原料外,还有玉米秸秆、玉米粒、麦麸、米糠等辅料。按一定比例粉碎后,加水,蒸熟,加入酵母,搅拌均匀,然后入窖发酵。一般酒醅出窖要5天,这是第一锅。
出酒后,要将蒸笼内的物料取出,待发酵后冷却松散,再加入少量新原料和酵母,搅拌均匀后再入窖发酵,完成一个班次的工作。五天后拿出来烧酒,这是第二锅。这时开始流出的酒才是真正的“二锅头”,其实就是“快歌”酒。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