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
2、相信孩子,欣赏孩子,一步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欣赏给兴趣带来愉悦,兴趣带来动力,动力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家长要学会欣赏,用钦佩和信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信心和力量,让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活动。
孩子离不开大人的欣赏,因为孩子最能敏锐地感受到大人对自己的态度,大人的态度是孩子对自己的言行做出价值判断的基础。欣赏是激发孩子内心紧张不可或缺的外在驱动力。
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不信任孩子。父母的这种理解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育儿态度和育儿方式,关系到孩子的发展。所以,作为父母,信任孩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有很大的学习和发展潜力,这是现代科研机构所证明的。有这种认识的父母,一般能更自由地培养孩子,经常对孩子说:“儿子,你能行的!”“孩子们通过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来认识自己。只要父母认为自己擅长,孩子自然会有自信,主动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和尝试,从而获得快速发展。另外,家长也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这也很重要。可以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取积极的态度,支持和鼓励孩子,让孩子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情,对孩子的发展充满信心。很多教好孩子的家长都总结出了这个宝贵的经验。
3.通过鼓励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心理学理论上,最好的说服方法应该是“影响-信息-影响”。在说服的过程中,信息不应该直接传达给对方,而应该在信息之后进行“影响”,才能收到实质性的效果。教育孩子时应用这个原则。当孩子犯错时,首先要想象改正的方法。如果三句话不离开批评和责骂,或者直接指出失败的原因,孩子会厌恶地抗议改正的内容,甚至是消极的,这样就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面对问题。
多鼓励孩子,但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注意评价方法和标准。孩子自身的经验有限,自我认知模糊,易受暗示,可塑性强。他的自信最初是基于别人对他的反思。因此,应该用微笑和表扬来鼓励幼儿。孩子很上进,最喜欢也最想被大人表扬。他们越受鼓励,就越有信心完成它。但是,也应该有鼓励的方法。比如孩子努力画完,家长要鼓励他,因为“你很棒”和“你很认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前一种方法是让孩子注重结果,后一种方法是鼓励孩子注重过程,这样孩子以后会更认真,更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画。所以,对幼儿的鼓励话语一定要具体实际,而不是“你真聪明,你真善良,你很棒”之类的泛泛称赞。
应该有合适的标准来评价孩子。毕竟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当发现孩子有一些缺点时,要多鼓励,耐心帮助孩子分析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和自身存在的有利条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正。
在孩子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只要与前期相比有进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立即给予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其实每个孩子的资质都不一样。永远不要拿他和别人比,要和他自己比。当父母能够自由运用积极思维,不断发现孩子的优点,不断关注孩子积极的方面,就能有效放大孩子的成长进步,这样的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
如果父母说,“我相信你能做到。”孩子成功后,家长说:“你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太神奇了!”下次孩子会更愿意做事。只要孩子做到了,就会得到肯定和鼓励。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和成功,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信任、肯定、鼓励和适当的欣赏,让孩子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这说明大人积极的育儿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谈到儿童的心理特点时指出,“儿童喜欢成功”,“儿童喜欢表扬”。比如,一个三岁的孩子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拿给父母看,希望得到表扬。到了四五岁,这种赞美的心理会更加强烈。家长要利用幼儿的心理特点,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和成功,给予适当的赞赏,让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鼓励还包括接受孩子的失败和缺点,因为孩子是通过错误和失败来学习的。所以,只要孩子做出了努力,家长就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过错。不要总盯着孩子做的不好或者做的不够,吹毛求疵。父母过多的批评孩子,会让孩子自卑。
4.建设性的批评
当孩子缺乏自信或失去信心时,家长可以说“嗯!”干得好。”或者“你一定是用心做的!”等待支持的话语就是前一段所谓的“试用期”,最后鼓励他:“如果你能多加注意,我相信你下次能做得更好。“只有这种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态度,孩子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更有信心与父母沟通。重要的是目标要具体明确。儿童缺乏自信的26种表现
5.正确的问题解决模式
自信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一些必须注意的事项。比如,孩子要有适应各种情况的能力,即使遇到复杂恼人的问题,也要保持冷静,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样孩子的智力和自信心才能完全成长。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引导孩子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加工信息,制定解决方案和方案,有效解决问题。
6.改善父母的观念
大多数家长并不关注“自信心”的问题,只关心孩子的学校表现和学习成绩。所以,当孩子的学习成绩或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往往会受到严厉的指责或惩罚,使孩子感到无知和内疚,从而摧毁了他的自信心,导致他的成绩越来越低,对学习缺乏兴趣。
7、使用自我暗示语言
培养孩子自我语言暗示的效果,让孩子主动自己思考,“我要自己思考”,“我要自己做”。自我语言暗示后,孩子必然会用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许多父母有一个错误的想法,认为孩子必须有专业知识才能建立自信。其实专业知识不重要。有些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主要是父母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者把自己的优点当成缺点,让孩子在心理上矮化了自己。家长如果能找出孩子丧失自信的症结所在,就能对症下药,诱导孩子。
然而,信心绝不是容易得到的。然而,只要你尝过成功的滋味,它就伴随着无比的喜悦和对自己坚定的信心。所以,让孩子先尝到成功的喜悦,是最容易建立自信的方法。当然,增强自信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鼓励孩子去尝试,去表达自己,去挑战自己,增强自我观念。
8.避免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不做负面评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地方。要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帮助孩子在一些活动中取得成功,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千万不要盲目攀比,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较,不要拿很多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较。老师和家长要抓住每个孩子自己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相信自己有优势和长处,从而树立“我能行,我很棒”的自信心。
9、让孩子做,也让孩子自己做。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学习和发展潜力很大。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比如自己吃饭,自己收拾房间。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收获了自信。家长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
孩子一般长到两岁,动作和言语都发展到一定程度,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渴望事事亲力亲为。人们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儿也是无知的,往往不自量力。但这种“自己动手”的欲望,反映了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一种寻求自我肯定的原始需求。我们经常看到婴幼儿会执拗地喊着“我长大了,我长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压制孩子,更不要说“你不行!”而是要利用婴幼儿的这种自我意识和欲望,善于引导和给予帮助,满足他们“自己动手”的需求。
另外,孩子是通过活动发展的,所以家长要为孩子的活动和表现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孩子自由地开展各种活动。活动不仅能促进孩子身体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还能使孩子对环境产生控制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如果家长总是把孩子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或者什么都不为孩子做,无异于剥夺了孩子通过活动建立自信的机会,容易导致能力低下、依赖、胆怯、自卑。
也许你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你无法执行,或者在执行的过程中你无法保证自己先做到。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定“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天鹅路儿童情商培养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将为您的事业成功、孩子成功、家庭幸福量身定制全面的规划,做您的私人顾问。帮助你培养一个快乐、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孩子,同时为你的事业成功喝彩,提升你的职场情商,改善你的人际关系,让你远离负面的想法和情绪,拥有快乐的心态,身心愉悦,轻松生活工作。电话号码是0710-3809321。国家高级家庭教育导师、儿童高级情商培训师赵燕老师将亲自为您量身定制家庭教育实施方案。正确的方法会让你事半功倍,什么都可以实验,除了教子。不要把孩子当实验品!
10,用宽容和耐心引导孩子,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在很多事情上容易面对困难和挫折。所以大人对待孩子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不是事事追求完美和正确。比如,一个孩子拿着杯子去倒水,手一滑,杯子掉在地上摔碎了。焦虑的妈妈可能会生气焦虑,开始骂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为什么要去拿杯子?看,杯子碎了!“孩子打碎杯子的时候已经很慌了,听到妈妈的训斥会更加难过。他可能会想:“我不好,我不好,我笨,我连杯子都拿不稳。“这样的负面情绪体验反复重复,孩子的自信心怎么建立?
如果母亲有教育的智慧,她会接受孩子的过错,先检查孩子是否受伤,再询问事情的过程,然后和孩子一起清理碎玻璃。利用清洁过程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比如碎玻璃很锋利,容易割伤手。不要用手碰它。清洁的时候一定要穿鞋,防止碎玻璃伤到自己。收拾好后,妈妈会肯定孩子自己做事情的努力,然后教他们如何安全使用玻璃杯,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和妈妈一起学会自己从玻璃杯里倒水。
这时,孩子经历了困难和挫折,但这些困难和挫折都转化成了宝贵的经验。孩子在妈妈的细心引导下,完成了目标的积极情绪体验,有助于他养成继续尝试的欲望。通过这样反复的努力和经历,孩子的自信心会不断发展。青少年不自信的原因。
所以,父母一定要珍惜孩子的付出,发自内心的鼓励,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让他们明白: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只有不断克服困难的人才能进步。千万不要一味的批评、否定、训斥孩子,这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无能”感,缺乏自信。
11,不安排换人,不过度保护,让孩子受挫折。
如果父母什么都代替做,或者对待孩子过于细腻,对孩子做各种事情,想尽办法解决各种问题,都是极其不利的。
童年是各种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家长要抓住这个机会,耐心细致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能力,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对孩子的过分关心、保护或经常否定孩子的想法,不仅会使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能力,失去成功的经验,还会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无所适从,从而形成懒惰、自卑、退缩的不良性格。49培养自信的方法(2)
儿童通过活动发展。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孩子自由操作。让他们学会做自己的事:早上起床,让他自己穿衣洗漱;上学的时候让他背书包。不要总觉得对不起孩子,也不要让他做什么。在家里,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上菜、擦桌子;出去玩,尽量让孩子自己活动,不要过多干涉他和孩子的互动。
孩子的自主活动不仅能促进身体和能力的发展,还能产生对环境的控制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12,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机会
做决定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孩子虽然小,但和我们大人一样是独立的人,有做决定的权利。
“人生的价值在于选择。”但是父母往往忘记了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做选择,他们不由自主地替孩子选择。所以,孩子只能做父母决定的事情。但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一方面孩子得到的资源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对生活的热情却越来越低。他们感受到这一点,想对父母说“不”。
我们做什么呢其实一方面家里要有规矩,另一方面也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想对策,自己做计划。比如孩子早上不想穿妈妈拿的衣服,妈妈可以给孩子两套衣服选择,一套或者另一套;走什么路线散步,和孩子商量;晚上是看书还是去孩子家玩;周日去东湖公园还是儿童公园,让孩子自己决定。在购买玩具、书籍或食物之前,先谈好条件,制定购买计划,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
研究表明,总是由父母做决定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判断和选择的能力,缺乏责任感,甚至不知道如何对自己负责。所以建议家长多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做决定。
一个经常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是充满活力的。虽然他会因为经验不足而遇到一些挫折,但是那些挫折会变成难得的经历,最后再加上成就感,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是有价值的。
13.调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现代情绪理论认为,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自信程度和他的成功率成正比。越是成功,他的期望值越高,自信心也越强。相反,失败次数越多,他的期望值越低,自信心越弱,尤其是对于争强好胜、意志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孩子。现在很多家长都想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出名,但是并没有按照孩子的意愿提出太高的要求,比如让孩子学钢琴,拉二胡,学珠心算等等。如果学习失败,成年人也会头晕目眩,打击自信心。从现代教育改革的四大热点问题来看,作为家长,要正确处理能力与学习、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教师与孩子为主体的关系,教育方式要寻求孩子近期发展领域的需求,要循序渐进,要符合孩子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比如发现期望值不再适合孩子,要及时调整,施加的压力超过了孩子可以接受的限度,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当然,如果父母的期望低于孩子的能力,孩子就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里要提的是,我个人认为学龄前时期不必强迫孩子读书写字。
自信的强弱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尤其是教育的作用。俗话说“从小见苗子”,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对未来影响深远。自信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要从孩子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孩子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自信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让我们培养孩子的自信,让所有的孩子都有自信。
14,帮助孩子设定具体可实现的目标,不要提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如果孩子努力的结果是达到目标,就会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
在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孩子行为的标准。如果标准设定得当,有助于孩子形成合适的“理想自我”,让孩子体验成功的经历,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如果标准定得太高,孩子会反复失败,导致不断失败的挫败感。孩子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积累“我做不到”的负面情绪体验,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另外,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想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忽略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曲折的过程。
孩子从不参加会议,从做得不好到做得好,这是发展规律。过高、过急的要求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制定具体的、可实现的目标。比如,孩子总希望家人喂饱自己,于是就定下了“坐在桌边自己吃饭”的目标;如果孩子不会做事情,就会设定“学会自己收集玩具”的目标;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就定下“培养阅读兴趣”的目标,每天陪妈妈读书15到20分钟。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往往是建立自信心的一个渠道,也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落实的。当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过程游刃有余,不需要任何事情的帮助时,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一般都比较高,可以理解,但不能期望太高。父母要适应孩子发展所定的标准,要考虑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总是主观地对孩子要求太高的标准。标准太高,孩子会反复失败,产生不断失败的挫败感,积累“我不行”的负面情绪体验,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另外,有些家长总想教育孩子一步到位,急于求成,这也是不现实的,忽略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或曲折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是绝对不会参加会议的,从做得不好到做得好。这是发展的规律,要求过高、操之过急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一些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长,往往希望孩子处处比别人强,习惯横向比较。比如有的家长去幼儿园看孩子的活动,每当发现孩子不如别人,就对他们说;“你看,某某唱歌比你好听!”“某某画得比你好太多了!”.....用别人的优点胜过自己的孩子。父母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刺激孩子赶上别人,但这种横向的比较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因为儿童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儿童在发展中各有优缺点。处处要求自己的孩子比别人优秀是非常不现实的。家长千万不要做这样的比较。
15,关注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尊心。
多表扬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因为高自尊的孩子对自己的活动充满信心,而低自尊的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有人爱他们,缺乏自信。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孩子,切忌用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较,切忌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切忌对孩子的话置之不理,切忌滥用权威,以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自卑,失去自信。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有助于自信心的发展。要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会孩子互相尊重。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会增多,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增加。如果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你真笨,真丑……”,可能会让后者伤心很久,伤害他的自尊心。如果你在生活中听到一个孩子说了一些不友善或者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坚决制止,哪怕他当时很生气很伤心。我们应该指出他的错误(你真没礼貌),告诉他我们以后不想再听到这样的话。这种教育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在不断提高自己道德品质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修养,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对他人有礼貌,不要随意伤害他人。
(2)学会耐心倾听
美国心理学家大和教授认为,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父母的细心倾听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当孩子出现问题,犯了错误,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帮助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应该是心平气和地听孩子陈述的过程。当然,孩子说的不一定是真话。但是作为家长或者老师,一定要从头到尾认真听孩子说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感觉到对他的重视;不能因为忙就不管,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
鼓励和赞扬有效的教育手段。听好话是人之常情,孩子也不例外。例如,孩子们喜欢在幼儿园向父母展示他们的“作品”,希望得到表扬。我们应该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成功,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比如,当2岁的孩子画了一个大圈,惊喜地说“孙爷爷出来了”时,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他的小成绩。而是看到他的画后,要摸摸他的头,说:“宝宝真能干,真会画孙爷爷。”当受到表扬时,他会投入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去争取新的成功。当然,鼓励也包括接受孩子的失败和不足,只要孩子努力,就给予肯定和支持。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积极的语言诱导
不要说孩子的缺点。即使发现他们有一些缺点,也千万不要说“傻逼”或者“你怎么不如人家”,以免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应该用积极的语言来诱导他们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5)坚持正面教育。
因为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说话做事往往不一致。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应该坚持并重视正面教育。比如有的孩子把别人的东西剪了,说是自己的,因为喜欢。对待这样的孩子,最好用找钱的例子来教育引导,这样效果会更好。
16.做好自己,做一个快乐自信的家长。
孩子在家庭中生活成长,父母自身的情况对孩子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开朗的父母会养出开朗的孩子,内向的父母可能会有害羞的孩子,自私小气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宽容有爱的孩子。要教育好孩子,家长自己首先要成为好榜样。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父母自己首先要成为快乐自信的人。自信的父母有足够的安全感,允许孩子犯错;自信的父母信任孩子,可以放心地让孩子遭受挫折;自信的父母相信自己,知道如何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信的父母是乐观快乐的,会经常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做快乐自信的父母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关键!
17.调整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加强父母和孩子的良好关系。孩子、老师、家长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如果孩子觉得父母喜欢他,就是对他感兴趣,爱他,尊重他。那么他很可能自我感觉良好,有信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要检查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觉得老师和家长喜欢和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感觉良好,往往活泼开朗,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训斥多,态度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会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事情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所以,作为父母,要对孩子多说一些认同和关心的话语和行为,让孩子因为父母的认同和关心而拥有自信的力量。比如“你真的让我们很开心!”“你干得不错!”等一下。
18,以身作则。创造一个培养孩子自信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平时遇到事情,我经常会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能行的,你能行的。”因为孩子的自我评价往往取决于大人的评价,大人以肯定和信服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和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所以在孩子面前,要有自信,要有乐观的性格,要有勇气,要自强,不要胆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