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全面详细的介绍一下湖北嘉峪关大桥这个地方?

是嘉峪关大桥还是赤壁关大桥?

反正我只听说过嘉峪关大桥,因为我老婆是琶洲人,要经过那里!

新农村并非遥不可及。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什么样子?”2月25日,咸宁市委书记李明博来到嘉鱼县官桥八组寻找答案。

初春的小雪中,八组更加整齐安静。这个方圆1.56平方公里的村组,森林覆盖率达80%。道路平坦宽阔,白瓦琉璃瓦厂房、办公楼、专家别墅、小洋楼掩映在群山之间。村北的森林公园松柏竹杉覆盖,村南的人工湖别具一格,清澈见底。

走进工厂,走进农家,采访专家,询问村民,一串生动的事实,呈现在李明博面前。

去年,八个集团实现利税4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已超过1万元。

天业集团旗下的几家高新技术企业,把八大集团打造成国内磁性材料、焊接材料、重型钻具、桥梁电缆、新型特药的生产和科研基地。

多年来,八组没有赌博、打架骂人、封建迷信、盗窃、侵吞集体财产、计划外生育和土葬。

8个组成立党委和村民理事会,重大问题向全组公开,由村民决定。

八组近100亩耕地仍是稳产高产的良田,淳朴的村民仍有下班后照料庄稼的习惯。

在与天业集团党委书记、集团领导周宝生长谈后,李明博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官桥八组是现实的蓝图。

新农村干旱。

2月27日,咸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在官桥八组召开。李明博放下讲稿,与县市乡干部畅谈在八组的所见所闻所思。“请到这里来,是为了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展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但是,新农村的理想要成为现实,必须有一个桥梁,那就是扎扎实实地去做。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农村“多予少取”的政策,目的是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现代化的成果。可以预见,在新农村建设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工业、城市都将继续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但根据目前的国情,反馈会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能等。

“我很佩服周保生,也很佩服官桥八组的村民。八组能有今天,不是靠‘等’,而是靠做。20多年来,周保生和八大集团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外市场,开小煤矿,办砖瓦厂,上合金厂,建高科技企业,不要国家一分钱,靠的是自我积累和顽强奋斗。

“目前,这八个小组都是新农村的样本。村子的生态优势没变,种植业没丢,粮食能自给。这里的新奇,体现在农民观念、村容村貌、产业结构的变化。八大集团由小农经济转型,成为股份制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聚集地,品牌产品的生产基地,新型工业化引领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有些人觉得八组学不会,但是他们不喜欢。事实上,咸宁市有很多学八组、抓八组的成功例子。比如嘉鱼县四义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了一个芦蒿村,全村60%的村民住上了新楼房;通城县宝塔村充分发挥涂附磨具产业优势,生产的砂带畅销全国各地;赤壁市邱爽村依托资源办企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学八组不是说大家都去合金厂,跑药厂。发展的道路是宽广的,渠道是多样的。

“学八组,不可能‘吃成胖子’。八组能成功,把握三点。第一,长期努力,坚持不懈20多年。二是开放务实,不局限于农业资源,敞开大门,吸纳人才和智慧。三是要科学、巧妙的做,不要拍脑袋搞形式主义。要坚决做自己做不到的事,确保一次做好一件事,紧盯科技前沿,在国内外市场占得先机。

“刚才参观八组的时候,看到大家羡慕的眼神。希望你们能用八组的经验指导地方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大显身手。

近日,嘉鱼县委书记王汉桥带着新农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多次到官桥八组实地调研,并对自己的思考做了笔记。

65438年10月20日王汉桥分八组调查思考以下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嘉鱼建了很多典型树,很多都是短命的。官桥八组如何成为「常青树」?

根据当天的所见所闻,王汉桥在笔记本上写道:首先,应该说周保生是“领头雁”好。作为一名* * *生产党员,他有着强烈的造福村民、实现* * *繁荣的愿望;作为企业家,他有拼搏精神,有市场眼光,有超前意识;再加上他人品好,为人正直,所以在村民中威望很高,大家都对他深信不疑。

其次,坚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更早地聚焦产业和项目。没有工作,就没有财富。没有产业的支撑,八大集团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第三,村庄建设有长远规划。上世纪80年代,他们要求农业部门制定生态和环境保护计划,从而避免村庄建设的无序和混乱。

此外,八大党组织有战斗力,这保证了党员的先进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八组的做法可以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

2月20日,王汉桥调查思考八组:官桥八组是嘉鱼“土生土长”的典型。如何借鉴官桥八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

在那天的笔记中,王汉桥写道:官桥八组的典型,各有特色。学习这种模式,要学习其精神实质,切忌“一刀切”照搬,更不能搞样板工程、政绩工程,更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借钱建设新农村。

我去过中国的一些地方,发现很多这方面的教训。一个村刚富起来,就打算建一个“别墅村”。第一批别墅建成后,大部分人只用一楼,二三楼还是水泥墙水泥地,堆放杂物。这个村子主要是耕地,还有农具、种子、化肥等。需要堆叠在房屋里,远谈不上“精致”。事实上,干净整洁的村庄和改善居住环境的具体要求不能在一个模式中实施。像八大集团一样,根据发展带来的实际收入水平进行优先排序,首先解决最迫切的问题,比如房屋与畜禽舍分离、供水、安全、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等集体有了更多的财力,就可以帮群众建别墅、高档住宅,营造宜居环境。

从官桥八组抓住机遇稳步发展的实践来看,当前全县新农村建设应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我县在城市附近有富裕村,如于越镇石井铺村、新街镇茅周垴村,平原湖泊地区有大量中等村,还有少部分村没有脱贫。新农村建设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生态规律和村民生活习俗的基础上,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一步一个脚印。

目前,嘉鱼可以考虑选择四义蔬菜专业村、马鞍山蔬菜专业村、大路水产专业村、藕塘黄金专业村等10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中心村标准进行标准化建设,以“改善水、厕所、道路、气”为重点,全面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这10个村的先行示范,全面推进面上新农村建设。

从官桥八组的实践来看,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发展生产。为此,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落实中央惠农政策,继续完善乡镇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建设农业项目,目的是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

“我不相信农村会一直这样!”

上世纪70年代,周保生的父亲作为组长,带领全体队员忙了一年,收成还是饥荒。高中毕业后,他爸给他在县化肥厂找了份工作,说:“哎,一个月有36斤粮食,能吃饱肚子!”"

1978春节前夕,厂里一个员工迟到了。车间主任生气地说:“你再这样,就罚你回农村!””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同样来自农村的周保生。

“我不相信农村会一直这样。”不久,周宝生辞去了化肥厂的工作,义无反顾地回到官桥八组,和乡亲们一起改变家乡的面貌。

时至今日,周保生一直不同意“让农村人过城里人的生活”这句话:“好像农村人天生就应该比城里人差。”

2月27日,周宝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要把官桥八建得更好。总有一天,人们会说城里人应该过官桥八组的生活。”

不甘贫穷的他渴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现状。这种激情和欲望,是周保生建设官桥八组的不竭精神动力。

“领先别人一步,多一步!”

1980周宝生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阳光大道与独木桥》中受到启发。作为组长,他研究小岗村,把田地分给农民,让村民们终于可以一日三餐吃到白米饭。此时,我省还没有全面推开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1,农民“在土里挖”还是“理所当然”,但宝生带着一帮农民兄弟在官桥租了三间房,办起了小卖部、熟食店、冰棍厂,一年收入7000元。

第二年,周宝生宣布关店,他要回8组办厂,搞工业项目。此后,他带领村民赚钱,办过铸造厂、砖厂、钉丝厂、手套厂、沙发厂。几年下来,八大集团居然积累了几千万元。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的资源型生产和劳动密集型方式走到了尽头,周宝生成立了一家高科技合金厂,生产永磁合金。

八大集团快速发展的秘诀是什么?周宝生对记者说:“我就是比别人先走一步,多走一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中国农村再次面临巨大的机遇。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泥腿子”有勇气和眼光“冲锋陷阵”,争第一,加快发展。

“30万是对你价值的肯定!”

刘,武汉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93下半年,他启发并指导八团成立合金厂,生产永磁合金。此后,八大集团每年获得净利润654.38+00多万元,该产品被国家计委认定为“高技术产业化促进项目”。合金厂的成功,标志着八集团走上了依靠高科技快速发展的道路。

刘对和周保生一直心存感激。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说:“公刘是八团最大的功臣,八团世世代代忘不了他。”八大集团曾经一次性送给刘50万元,还在八大给他建了一座专家别墅。2005年,由于健康原因,刘常年留在武汉。年底,周宝生前来访,根据公司董事会决定,送了30万现金。面对公刘的拒绝,他真诚地说:“30万元是对你价值的肯定。请收下。”

八大集团的发展让周保生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对知识和人才的认可和尊重,让八大集团在新农村建设中占了先机。

“有福共享!”

多年前,面对一起打拼创业的乡亲们,周宝生承诺:“大家一起吃苦,今天的困难共担,明天的祝福。”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这种中国式的朴素伦理约定也在一步步兑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8个组靠集体补助建起了人均50平方米标准的小农房。近年来,该集团平均每户补贴2万元改造房屋。去年年底,八组人搭建了一个人工湖,周宝生打算为村民们重建一套更高标准的住房,让八组人围湖而居,享受幸福。

这些年来,每年年底,八组养殖户都能领到1,000元的红包,享受按人头发放的养鱼补贴。八组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村民过上了比城里人更滋润的生活。目前,全团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已达1.1万元。

周宝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 *与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

“一个诅咒,罚款一千!”

曾经有八个左右的富人群体精神文明失败。为了杜绝打牌、赌博、打架骂人、乱扔垃圾等恶习,周保生多次和村民商量,制定了一系列村规民约。“说脏话就罚1000”,这是村规民约之一。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多年来,省内外的观察家都是这样评价官桥八组的。能做到这一点,源于八组对村民的长期制度约束,久而久之,讲究卫生、遵纪守法、文明行为,变成了村民的自觉道德要求。

官桥八组结合这个群体的实际情况,在村民管理、用工标准、收入分配等方面探索出了乡村治理的新机制,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省内外的参观学习者。

“八团不是我一个人的!”

官桥八组多年坚持村民议事制度,修路、建房、土地承包等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都需要议事会议决定。

近年来,官桥八集团控股的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管理层引进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尽管如此,身兼天业集团董事长、官桥八组组长、党委书记的周宝生,仍然定期向村民汇报公司的重大事项,请他们出谋划策。他说:“八组里我不是一个人。公司的事也是大家的事。也请大家监督我。”

周宝生告诉记者,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八集团进一步完善了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议事规则和党员民主评议制度,使全集团民主管理有了长效机制。

周宝生说,“领头雁”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没有人是完美的,需要一个机制来纠正自己的行为。因此,管理民主是衡量新农村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