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香米饭到底健康不健康?
据“马姐姐”说,绿米看起来绿绿的,闻起来很香,煮出来的饭有一股浓浓的竹香味,但全家人还是纳闷:这绿米是种的吗?
现在不是提倡吃“绿色食品”吗?还有什么比绿色大米更绿色的呢?所以尽管这种
绿色大米的价格真的不便宜。每500g从6元到8元,是普通大米的五六倍。
然而,最近媒体的一篇报道让“马夫人”及其家人更加担心。报道称:“据山东省权威部门调查,绿色大米并非绿色食品,而是在白米中添加了一种叫做竹精的物质,使外观呈现绿色。这种物质由竹青、竹黄、松针、山楂子叶制成。有的厂家直接添加色素和叶绿素铜钠盐。”
看到这篇报道说这种竹精是不允许使用的,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害,我很震惊。济南卫生局已经禁止生产和销售这种大米。专家提醒,目前国内还没有种植绿色水稻的技术,市民不要上当。一时间,绿色大米从餐桌的宠儿变成了过街老鼠,很多市民询问绿色大米是否有害或致癌。
绿色大米的绿色是什么颜色?是用颜料染的吗?这其实才是这场绿米风暴的关键。
厂家坚持说自己卖的绿色大米上的绿色是从鲜竹中提取的,有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北京、湖南的卫生部门对这项技术做了专门的鉴定报告,这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上海的专家仍然对绿色大米说“不”。
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从一开始就对绿色大米进行监控,并抽取相关样品进行检验。监督所副所长方有宗告诉记者,绿色大米的广告上说绿色大米是从竹青等原料中提取的天然添加剂,但卫生监督所根本没有检测出这种成分。现在可以确定的是,绿色大米上的绿色是食用色素染的,这是不允许在大米中使用的。方副主任告诉记者,对于市民非常关心的绿色大米,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市场上市民可以买到的绿色大米产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其中包括北京飞利达竹制食品公司生产的“萌宗”牌绿色大米。卫生监督所抽查后发现,绿色大米的绿色是由两种食用色素——甘蓝和日落黄合成染色的。目前,这两种色素广泛应用于饮料、糕点等食品中。应该说,如果摄入适当,对人体是无害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国家明确规定大米不能使用任何人工色素和原料添加剂。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方友宗拿出了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国家添加剂管理办法》。他说,因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一些副作用,所以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这个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是由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其目的是控制食品色素和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任何厂家要在食品中添加色素或添加剂,都必须将色素或添加剂提交委员会审查,符合国家GB2760标准才可以使用。当然,使用范围和用量是有严格规定的。
绿色大米声称是用竹子提取的天然色素加工而成,但至少没有经过上海市卫生监督所的检测,检测结果也确实证明绿色大米使用了人工色素。同时,方友宗也认为,大米本来就是分等级的,不同等级的大米市场价格完全不同。绿色大米一旦染色,很难区分大米等级,确实有“掺假”的嫌疑。
对于这场绿色大米风波,生产商——北京飞利达竹制食品有限公司大呼“我们比窦娥还委屈。”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飞利达公司位于上海铜川路的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相关媒体报道绿色大米中可能使用人工色素,提醒公众长期食用这种色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公司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公司法人兼总经理杨金娥、副总经理杨为此事专门赶赴上海。当记者问到目前绿色大米的销售情况时,这位工作人员真的表示,他们公司刚来上海推广这款产品时,市民的反响不错,销量也在上升。由于最近媒体的报道,大众担心目前的销量真的不好。正在这时,杨公司的副总经理回到了公司。当记者说明来意时,杨连连称“我们比窦娥还委屈。”
杨告诉记者,其实绿色大米的学名是“竹香米”,由湖南建国竹食品公司研发,北京大兴县飞利达竹食品公司是建国公司授权的。1999飞利达公司创始人杨金娥从北京回湖南探亲。她偶然发现了这种竹子加工的大米,和丈夫一起尝试时也有一定的医疗效果。于是她与湖南建国竹香食品公司签订协议,使用和销售“萌宗”牌商标和“萌宗”牌竹香大米,并为这家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仅在上海,他们在推广上就花了200多万。公司在北京建立了生产工厂,向全国发货。目前已开发出大米、小米、糯米、泰国香米等四个品种。对于大米的质量,信誓旦旦地向记者保证,这些大米都是他自己进口的。大米采用优质东北大米,小米采用湖南金健米业小米,泰国香米完全进口。
当记者问绿色大米的绿色是什么颜色时,杨坚称,他公司生产的绿色大米是从天然竹子中提取的,是天然添加剂,是用这种添加剂给大米上色制成的。杨还拿出了国家专利许可证,湖南省卫生监督所和北京市大兴县卫生监督所做出的竹香米鉴定报告明确表示,竹香米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极微量,不可能对人体有任何副作用。至于香竹饭的问题,其实湖南早就有说法了。但记者发现,湖南省卫生厅颁发的卫生许可证上认定的商标是“孟棕”牌,并非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孟棕”牌。杨说执照上有一个错误。同时,当记者问及为什么竹香米的包装上没有写具体的成分和原料时,杨表示,包装是公司自己设计的。因为经验不足,忘了记下原料和成分,以后再改进。
杨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上海的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竹香大米,有8、9吨,价值20万元。他认为,竹香饭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实在是假冒伪劣产品的损失。自从他们公司1999年底在北京推出竹香米后,不到一年时间,各地就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包括辽宁、吉林、山东、湖南等地。2000年,湖南省卫生厅专门查封了三家假冒竹香米的工厂,这些竹香米确实使用了合成色素。但这些大米都被打上了“萌宗”的烙印,这让他们很头疼。与此同时,假冒伪劣的竹香大米在价格上;对正品也有影响。因为原料贵——每吨添加剂的价格是32万元,所以竹香米的价格也更高。然而,杨对记者的提问含糊其辞,说添加剂是不允许在大米中使用的。他想到目前市面上很多其他食品都在用添加剂,大米里用添加剂好像是可以的。
在杨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湖南桃江市竹香米的专利发明人。刘建国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从竹子中提取的添加剂叫竹精,是他在1995研发的从天然竹子中提取的添加剂。它是完全天然的,对人体没有副作用。2001,国家专利局颁发了该技术的专利证书。北京飞利达公司是他唯一授权的合作公司,他也只是将这项技术授权给该公司。“萌总”品牌也是湖南省工商部门核准的合法商标。
刘建国还将当前的竹香大米问题归咎于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他认为是因为不法商人看到竹香米的市场好,打着竹香米的旗号用人工色素骗人。刘建国解释说,卫生许可证上写的是“孟棕”牌,而不是他所说的“孟总”牌,“卫生许可证写错了”。
当记者问及国家规定大米中不能添加任何添加剂时,刘建国也承认知道这个规定。
近日,记者根据“萌宗”牌竹香米销售清单上的销售点,发现在不清楚绿色大米具体情况的情况下,不少商家悄悄将竹香米从柜台上撤下。百盛公司超市负责粮油食品的店长袁先生告诉记者,4月30日绿色大米已经下架,原因有三。第一,最近一段时间绿米销量很差,按照协议要撤柜。第二,最近媒体有不利于绿色大米的报道。作为商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撤柜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第三,这家企业虽然有上海市相关部门2000年的销售许可证,但仍然拿不出2001的销售许可证。这一次,他们被要求撤回他们的内阁。他们说执照正在办理中。我们认为没有2001的牌照,他们只能先撤柜。
看到记者询问绿色大米,很多消费者围了过来。退休干部陈认为,这种大米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因为目前的食品时尚强调绿色。人们一旦看到这种绿色大米,听到推销者介绍是高科技推广的天然绿色大米,就不会怀疑。他已经买了两三次了。米饭和粥都好吃,只是米饭味道一般。
一家合资公司的销售经理张大力说:“我第一次吃这种饭是在一家酒店。当时服务员介绍是云南特产,我印象很深。后来在百盛看到这种大米,毫不犹豫的买了10斤,6斤给父母,4斤给孩子。我在父母家烧过一次。虽然淘米的水也是绿色的,但大米仍然是绿色的。我试过了。看到大米还是绿色的,我相信这是自然的。这样一来,煮出来的粥虽然有点香,但并不黏腻,还略带苦味。吃了一碗,不敢再吃了,只能把这些饭全倒掉。"
虽然卫生部门还没有最终表态,但公众对这种染成绿色的大米已经不感兴趣了。虽然在飞利达公司办公室的墙上,有10多个代表销售点的红圈,但据记者了解,从4月下旬开始,这些销售点里的绿色大米已经悄然撤走。看来这场绿色大米风暴会随着淡出上海市场而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