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温州人能在社会上生存的更有价值!
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不能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游荡,占领那些外地人不屑的领域,悄然致富。温州人追求自主和自立。每个人都想当老板,都敢冒当老板的风险。无论他们做什么,生活总是充满乐趣,他们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坚韧不拔,永不失望。
温州人与欧洲人的“文化冲突”:温州人三个沉浮的商业故事:2005年的中国“犹太人”炒了什么?
温州人走在广东人前面:温州人作为经济动物的海外经商经历。
改革开放后,一批批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不辞辛劳、任劳任怨的温州人活跃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起初,他们很不起眼,人们只从修鞋、小发廊和小摊贩那里知道他们。温州人除了和江南人一样瘦,一样聪明,就是默默工作,默默做生意。他们和外地的农民工、小商贩没什么区别。但是慢慢的,温州发廊、温州服装店、温州电子城、温州产品越来越多,各种温州产品的包装、标志、证书、徽章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温州货充斥全国。渐渐地,人们对温州人从冷漠和不屑,到满满的兴趣,到惊讶和敬佩,再到细细探究:温州人怎么了?这么多,所以会赚钱。
温州人做生意讲究从小做起。温州人务实,勤劳。只要赚到一分钱,温州人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做,从不好高骛远,从不好高骛远。温州人赚钱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不像有些地方的人,挣不了大钱,也不想挣小钱,只好两手空空,一味抱怨苍天不帮我。
纽扣、标签、标志、商标、小饰品、小玩具,都是外人看不起也懒得做的“小玩意”。温州人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到。温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国。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道路。不像北京人、广东人,不追求大风格、大产品。他们也从小规模起步,填补国内小商品市场的空白。在这里,尤以乐清县柳市的五金电器、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苍南县金乡的小商品最为著名和典型。
但是,温州人有眼光。等他们有了资本,就会把产品由小到大,最后从纽扣到衣服鞋子,从电子元器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用品到高科技产业,涉足地产、金融。于是温州人越来越大,越来越牛。
从小地方创业是温州商人的特长,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擅长销售
温州人最会卖。
温州人“脸皮厚”他们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我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想法:不管你怎么对我,我只想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磨破的嘴、磨破的跟,把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
从前温州有654.38+0.4万多农民,像蝗虫一样满天飞,说十万大军南北进军。
柳市五金低压电器专业市场常年有4000多名买卖双方。侨兴钮扣市场,号称东部最大的钮扣市场,有近万个农民买卖双方串起全国销售网络,镇上的胸牌、招牌、塑料薄膜市场外有7000多人在卖产品。在峄山区的再生腈纶市场,有5000多人跋山涉水,背着行囊,在村子里走来走去...温州的农民买卖队是由各种职业的劳动者改造而成的。以前可能是种地的农民,乡镇企业职工,村干部,复员军人,民办教师等。,而且有相当比例是由弹棉、手工业、小企业等行业转化而来。这些人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城市要道,腹地,在全国面前勾勒出温州人的形象。他们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受过训练;同时,长期的外出实践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积累了业务经验,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和市场需求,建立了许多稳定关系的渠道,为购销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是一支勤劳、精干、灵活的特种部队,为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温州,会跑供销的人被称为“天兵天将”。
温州人不管做什么。只要赚钱,不管熟悉不熟悉,都会去做。他们爱卖什么就卖什么,精通吃、邀、送、骗、白、黑道等各种“十八般武艺”。
因为对温州人起作用的东西,无论用什么方式都会被用到,温州人推销的产品,大部分畅销全国。
商业头脑特别聪明。
温州人的商业头脑特别聪明。在温州人眼里,钱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怎么找,怎么赚钱。
温州人非常善于从别人不经意的事情中挖掘出赚钱的机会。
最早的纽扣买卖双方是叶耀麟和叶耀庆。起初,他们从黄岩县路桥钮扣厂购买了一批钮扣,试图在桥头镇销售。不到一天,价值400元的纽扣就卖完了。消息一出,大家都做起了纽扣生意。于是,纽扣在桥头商品市场的比重越来越高。到下半年1981,纽扣摊位超过100个,成为桥头堡市场的主角。1983年2月,纽扣市场正式开业,并以奇迹般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纽扣交易中心,被洪卫坡誉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
因公外出
温州位于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自古以来,温州人就以出去做生意为荣,出门在外从来没有流浪的感觉。他们背井离乡,走遍大江南北,不是因为被迫谋生或者结婚生子挣钱,而是因为创业。相反,如果一个年轻人和他的家人呆在一起很多年,他会被认为是一个懦夫,一文不值。这和宁波人很像。
改革开放时代,温州商人遍布中国乃至世界,越来越多地从商人卖向坐商转变,从游击模式向坐镇赚钱转变,形成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就能开拓市场。”
北京是北方温州商人的大本营。北京有著名的“温州村落”,散落在大钟寺、五道口、沙窝、大郊亭,呈星形环绕全城。今天在京的温商名人很多,有“101”生发精华的亿万富翁发明人赵章光,有“中国阿信”的女老板,有来自永嘉桥头纽扣市场的纽扣老板集团,有来自乐清柳市的电器电子大王,有来自中国苍南金乡的商标大王。
大上海也是温州人大显身手的地方。南京路是上海人最骄傲的商品大世界,但数百家店铺和柜台的真正主人却是温州商人。
去北京可以去上海,“世界屋脊”西藏的温州人也敢闯进来。据统计,进藏客商近一半来自温州。拉萨还有一条“温州街”,以裁缝店为主。
只要有人,就会有温州人。
温州人也大胆杀到海外。美国、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家都有温州商人。在巴黎,还有“温州街”!在巴黎的13和14区,所有的人都住在温州,他们都听温州话。连警察都要说温州话,温州人有八万之多。
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温州700万人,流向全国的有200多万人,超过?0?4%的温州人在全国或海外做生意。
温州人“四处出击,四面埋伏”的方式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精神,不仅活跃了当地市场,而且给发展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观念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