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为什么叫天津卫?

原因:“天”是天子的意思,“金”是渡口的意思。天津赐名后,同年设立军部。“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当时天津有天津卫、天津佐为、天津有为,合称三味。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把儿子们分作王,驻扎在全国各地。他的第四个儿子朱迪被封为太子,驻扎在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死后,他传给了他的长孙朱允炆。为了与朱允炆争夺皇位,朱迪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南之战。

1399年,燕王朱迪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攻打沧州。1402年,入侵明朝都城南京,登上皇帝宝座。朱迪即位后,非常欣赏他征战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他认为这是一个风水宝地,并要求他的大臣给他们的名字。最后,朱迪选择了“天津”这个词,意思是“天子穿越天津的土地”,因此得名天津。

不久,朱迪迁都北京,天津成为北京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天津* * *设三魏,兵力1.6万余人。因此,人们也称天津为天津卫。建城就是建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扩展数据:

天津简称津,又称津沽、津门。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汇处,也就是现在的津港桥三岔河口,历史上被称为“三汇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朝中期以后,天津成为南粮北运的水陆码头。金朝在支固设“支固村”,元朝设“海金镇”,为军事重镇和漕运中心。

“卫”是明朝的军事机构,由都督指挥,直接隶属于军事都督府。魏的建制虽然没有行政权限,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和屯田)、大量的人员(屯田的士兵和军属)和政治事务(军政和屯田)。

随着人口的增加,商业的发展,众多的事务和纠纷,健康中心已经无法管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城市。明朝廷纷纷在天津设官、办公处、学堂,或将外国官、办公处迁至天津任理事。

1949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业中心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港口优势不断增强,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进入新世纪,天津已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

百度百科-天津卫

人民网-天津的起源(天津周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