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28的曾经的挫折
活力28超浓缩洗衣粉在80年代初问世后,在洗涤剂市场一度掀起“活力28,沙市日化”的旋风,在市场上有相当大的知名度,据称活力28的商标价值高达10亿元。可这是公司上市前的形象。公司上市后,“弃旧图新”,在活力28的基础上,陆续推出波尔系列产品。波尔浓缩洗衣粉、波尔一比四浓缩洗衣粉、波尔手洗衣粉、波尔加香洗衣粉、波尔加酶洗衣粉;波尔餐具洗洁精、波尔消毒餐具洗洁精、波尔杀菌餐具洗洁精;波尔洗衣皂、波尔两用洗衣皂等产品相继问世。但其结果是,在强手如林的洗涤剂市场竞争中,不仅波尔系列难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同,反而使原有的活力28品牌名落孙山。这种猴子摘包谷――只顾摘,不顾捡的新产品开发方法,意在满足部分消费者的求新心态,但实际上使多年积累起来的活力28品牌效应、无形资产大部丧失了。
在国际上,一些成功的跨国公司,它们并不靠不断改换产品名称来讨好消费者,而是通过巩固、提高已成名牌的产品的质量,让其历年积攒起来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发挥至极,让同一品牌形象深入世代消费者的心灵。如可口可乐、吉列刀片、美孚石油等概无例外。
活力28由于产品开发的战略错误,近年来面对跨国公司对中国洗涤剂市场的介入和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渐渐招架不住,败下阵来。同是生产洗涤剂,白猫采取的是保老名牌的战略,获得了成功。近几年白猫公司通过控股当地企业,再按自己模式进行管理,已成功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设在万县市的白猫(重庆)有限公司,1996年白猫控股之前每年仅有几千吨洗涤剂的生产能力,如今生产能力已达6万吨;设在抚顺的白猫(辽宁)有限公司1998年刚开始运作,年销售额就达亿元。而活力28上市后,实行的是“弃旧图新”的所谓“第二次创业”,主营日见艰难。1998年,公司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下降47.19%;1999年上半年,公司主营收入6232万元,比上年同期又下降32.23%,出现经营性亏损2775万元。 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作为活力28的第一大股东,占有股本45.43%,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活力28在1997年底配股时,根据有关文件,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应认购400万股,每股5.80元,应认缴配股款2320万元。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承诺用股份公司历年所欠的国家股股利支付配股款,不足部分用现金支付,但直到公司1999年中报交付审计之日,上述配股款尚未到位。配股款虽然没有到位,但在配股之后的股份变动公告中,国家股已由配股前的5029.70万股增至配股后的5429.70万股。而且,湖北会计师事务所以鄂会师股验字(98)第4号文审计验证,诡称配股所募资金90165141.20元已经募足。
所谓用现金认配400万股,其实是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早就授意活力28公司董事会设下的一个骗局。活力28董事会曾于1997年11月29日,就国家股配股情况发布过一纸澄清公告,并附有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重申活力2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配股的意见。《意见》重申:1、市国资局对国家股配股的态度未变,仍按我局国资字[1997]第52号《关于活力2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配股的报告》执行。2、同意沙市活力2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方案,同意以现金方式配售国家股400万股,其余部分分配给社会公众股东。3、请你们严格执行国家国资局国资企发[1997]86号文关于活力2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配股意见。
此外,活力28 1999年上半年借款2.12亿元,但现金流量表上显示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只有3000万元,其余的1.82亿元哪里去了,恐怕只有第一大股东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能说得清楚;还有,1998年实行10派1元分配后,法人股和流通股的股利期末数均较期初数减少,但国家股股利却不减反增。作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本应集中主要精力,千方百计把公司的生产经营搞上去,而活力28的控股股东却心有旁鹜,一双眼睛紧紧盯住另外54.57%的股东的钱袋,玩弄种种釜底抽薪的花招,把好端端一个上市公司掏空。 中报公布之前,国家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上分开”,禁止“一块牌子,两套班子”,且上市公司要有自己独立的产、供、销体系。这样一来,控股股东再不能一手遮天了。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对活力28以前几年经营的明盈暗亏心知肚明,为了保住它自己控制的国有股权的既得利益,将本来授权活力28集团公司经营的国有资产全部收回,而且将活力28集团公司以往的所有费用一古脑儿全划到上市公司的帐上。活力28公司董事会按照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旨意,以“活力二八集团无经济实体”、“且目前集团公司无任何偿还能力”为由,核销活力28集团的欠款134711096.25元,成为活力28巨亏的最重要原因,然而这笔巨额欠款的来龙去脉却不向投资者作任何交待。该公司年报反映,1998年末集团所欠其它应收款只有5000多万元,而本期所核销的欠款13741万元,加上1999中期期末余额11262万元,***计24733万元,也就是说上半年集团所欠其它应收款猛增近2亿元。其根源在于,作为上市公司的活力28与活力28集团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母子关系”。1998年年报显示,活力28主营收入98%以上通过集团公司实现。不仅如此,公司1997年配股募集7000多万元,项目全部委托给集团建设。集团公司到底给上市公司带来什么?除了此次核销的1.3亿多元巨款之外,集团还欠公司11262万元。如果还要“核销”的话,活力28的每股净资产将降至不到0.60元!
另外,由于“三分开”以前“错误使用会计制度”、“审批手续不全”、“会计科目处理错误”等原因,迫使活力28对以前年度报表的多个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后,1998年利润已大幅下降。例如,活力28在1998年底转让活力美洁时公司20%股权给集团公司,确认1011万元投资收益,占当年利润总额18%,因为“审批手续不健全”予以冲回,直至目前这笔收益都还没有入帐。还调整了以前年度少计营业成本1662万元,提取坏账准备金2668万元等。最近,活力28在临时股东大会上,又一次审议通过了股份公司将所持有的“湖北活力美洁时洗涤用品有限公司20%”的股权,以原投资值4778.25万元转让给集团公司。另据1999年中报显示,由于交易价格未经认可,上市公司将集团公司原转入的固定资产退回集团公司,致使固定资产减少近6444万元;因同样原因退回集团公司在建工程,致使在建工程期内减少3418万元,两项合计达9862万元。而据董事会公告称,根据实际情况,董事会决定将经评估确认后的价值4735.25万元的三条生产线转入上市公司,冲抵预付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在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之间转来转去,资产价值越转越小,集团的欠款却越转越大。这就是活力28巨亏的根本原因。“三分开”之前,集团公司一度成为上市公司的保护伞,“三分开”之后,上市公司就成了集团公司的替罪羊。可见,活力28的骤然巨亏,主要是亏在这种非驴非马的上市公司体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