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工业崛起促进县域经济崛起上的讲话

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县域经济的崛起首先必须是工业经济的崛起。近年来,会昌县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四大支柱产业构成了县域经济的基础。

年以来,会昌县扶持了一批具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发展优势的工业企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了以选矿业、食品业、机械制造业、医药业为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体系。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

1.基于资源优势的矿产品加工业。会昌是矿产资源大县。已探明和开发的锡、盐、萤石、石灰石、稀土等矿产有万余吨,以数亿吨岩盐居亚洲第一、江西第二。目前,金龙锡业公司已形成日加工矿石吨、年生产销售金属吨的规模;石磊和彭颖已形成年产10,000吨荧光粉的规模,并获得产品自营出口权。华昌水泥厂年产1万吨;92盐矿已达到年产10000吨碘盐,是全国碘盐生产单位之一。年,矿产企业产值突破1亿元。

依托特色农业的食品工业。会昌作为农业大县,拥有万亩耕地,盛产水稻、大豆、辣椒等农作物。五丰和华大昌公司已形成年产1万吨米粉的生产能力。目前,他们已开发出四个系列和品种的米粉,其中同心米粉于年被科技部列入农业成果科技转化基金项目;糖厂有能力每天加工1000吨工业甘蔗,产糖率达到100% .兴昌和李佳佳的胡椒产品年产量为100万吨.传统干粮酱已形成年生产能力万吨,其中“首寿”牌干粮酱被列入东航消费产品。2004年,食品工业出口创汇100万元人民币.3.市场前景看好的机械制造业。年,原会昌制革鼓厂进入中国轻工机械百强企业,产品畅销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泰国、越南、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改制后,宇通鼓公司开发了高档程控鼓,具有年产100只鼓的能力。金马电池隔膜厂是产值过万元的大型工业企业之一。

4.决心创新的制药业。侨兴药业公司开发了片剂、丸剂、粉剂、口服液三种剂型,形成了年产1亿片、1亿丸、1万支粉剂、1万支口服液的生产线。其中,通脉降脂片和八宝惊风散被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通脉降脂片和霍青片分别被列为江西省公费医疗药品和上海市政府采购药品。

实现工业崛起的关键措施

生机勃勃的工业经济不仅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还催生了欣欣向荣的第三产业。目前,会昌县工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工业运行综合素质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实现三年工业翻一番的目标,工业比重从年的%提高到年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万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把握六项关键措施:

一是帮助优强企业,大力培育支柱产业。除了协调信贷、税费、产品销售、政策服务等方面,还应完善经理委派制,帮助优强企业。根据经济效益、市场潜力、地方特色、“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五优先”原则,结合企业人才需求,选派部分长期在经济领域工作的政府官员到企业任职,从人才智力角度支持企业做大产业,加快优势企业特色化、上档次、上规模。重点扶持的企业有:五丰、华大昌发展面条、保鲜、功能性米粉。三年内米粉产量达到1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利税达到1万元;金龙锡业有限公司与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合作,上了新生产线。锡金属年产销量达万吨,销售收入达万元,利税达万元。石磊和彭颖公司每年出口1万吨荧光粉,彭颖公司建了吨氢氟酸生产线,销售收入1万元,利税1万多元。县糖厂建成万亩甘蔗生产基地;92盐矿加入省盐业公司;宇通鼓公司开发高档鼓,企业销售收入达1亿元,利税1万多元。引进外资新建万吨回转窑水泥生产线,年销售收入1万元,利税1万元。今年全县上缴税收1万元,工业企业上缴税收增长10%以上,占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

第二,抓住招商引资的切入点,加大产业发展投入。随着近年来国道和甘龙铁路的改建或建设,会昌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但四大传统工业产业仍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因此,会昌县要始终把引进外资作为主业的抓手,为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一方面,坚持“四个倾斜”,抓好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三年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一亿元人民币和一万美元以上。第一,坚持领导对招商引资的倾斜。今年将安排县级领导带一个小招商团队,常年住在福建、广东、江浙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工作;第二,资金倾向于吸引投资。县财政安排1万元建立专项基金,每个队每年完成实际投入1万元;第三,人员倾向招商。乡镇和直属县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招商引资专业队伍,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全力以赴招商引资;第四,宣传和舆论倾向于招商引资。县有线电视台每天都在新闻栏目里播报团队招商工作的进展。县委、县政府设立招商引资公开专栏,将领导和小

团队成员、签约项目、实际投资都公开。另一方面,结合招商引资,在原有穆食品工业园的基础上,从高起点、高建设质量、快建设进度、企业快入园的规划出发,依托县城建设穆燕子窝工业园,确保三年内投资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入园,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区、城市发展的新区。

第三,深化企业改革,优化资本结构。从会昌工业企业的实际出发,优化资本结构,应从三个方面搞好企业改革,使各种要素顺畅流动。一是进一步重组和放开,加大国有企业退出力度。该退的要坚决退出,而且要退够。像糖厂、92盐矿这种还在盈利、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应该通过更换员工身份的方式进行改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将来发展得更好。二是拓宽企业改革领域。在工矿企业基本改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商业、供销、外贸、物资、交通、林业等单位企业的改革。适当的股份要分享,适当的租金要出租,适当的销售要出售,适当的破局要促进发展。三是搞好企业内部改革。改制后的企业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形成资本经营法人化、产业增值责任人化、企业监管体系化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新机制,加快产业资本产权、区位、形式、功能的置换,让死资本变成活资本,活资本更加活跃。

四、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工业品牌战略。目前,会昌米粉集团和彭颖公司已经建立了质量认证体系。五丰公司“汉鲜”米粉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云格里”服装、“寿寿”牌干酱被评为赣州市驰名商标。今后调整产业结构,要突出扶持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帮助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进行资产流动和重组,精心打造米粉、酱干、保鲜辣椒、服装、药品、桶装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促进优势企业和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以这些产品为“龙头”,发挥名牌的聚集作用。同时,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打造既融合革命老区精神和客家文化,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文化,丰富产品内在品质,提高品牌的文化含金量。

五、围绕农业产业化,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会昌工业要想迅速崛起,必须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拓展生产力布局。首先,在生产力布局上突出产业特色。建立和完善企业反哺农业机制,提高工农业关联度,促进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其次,以农促食。食品工业是会昌县的一大优势。农业大县要向工业强县迈进,必须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为此,会昌县要在稳定万亩优质水稻、万亩甘蔗、万亩辣椒、万亩大豆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米粉、糖、保鲜辣椒、干酱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目前,会昌城乡居民银行存款余额1亿元。当务之急是创造一个相当有活力的投资机制,用最活跃的机制和最简单的方法促进民间资本投资,让民间资本以最低的成本投资,收获最大的利润,让传统食品成为百姓持久的投资方向,把食品产业做大做强。第三,以工业带动第三产业。特别是要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促进消费需求,连锁化发展第三产业。

六、适应市场变化,创新企业管理机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只有通过企业的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汇昌工业要在涨潮中占得先机,顺利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着力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一是创新企业利益激励机制和灵活用工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人力资源潜力;二是创新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自觉承担起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创新企业信用机制。结合“诚信兴商”新形象创建活动,教育企业员工牢固树立“人人都是企业形象,人人都是企业竞争力”的意识。在守法的基础上,员工按照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企业按照公平、公开、互利的原则进行交易,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团队精神、一流的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