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依山讲了什么故事?

古时候,北山有一位名叫“龚宇”的老人。在他的房子前面,有两座山,一座是太行山,另一座是吴王山。他觉得这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进出不方便。

愚公九十岁的时候,把后代叫到前面和大家商量,想把两座山搬走。后人一听,都赞同他的想法。大家都说:“这两座大山就在我们家门前,走路不方便。它们应该被移除。”

愚公的妻子听到这话时有点怀疑。他对愚公说:“你搬这两座山不容易。要知道,你都90岁了,还不能工作,何况这两座大山。我怕你在邻居的首席父亲面前连土堆都挪不动。”

听了妻子的话后,愚公感到很不服气。他说:“虽然我老了,但我不能动。我们还有儿子和孙子。这座山不会再增加了。让我们世世代代挖这座山。挖一点,就少一点。挖起来要花很长时间。怎么能不移山呢?”

妻子说:“你挖的土和石头都堆在哪里?”

愚公说:“去渤海湾。”

我的儿子和孙子都同意愚公的想法,所以他们按照他的指示行事。全家老少都去挖山了,挖的土石方都挑起来,挑着担子往渤海湾里倒。这两座山在上党南部黄河附近。从这里到渤海湾,来回需要半年时间,所以他们经常穿着棉衣去,带着轻便的衣服回来。

他们一家人就这样一直努力,一路上感动了很多人。邻居史静有个七八岁的孩子,刚换牙的时候很懂事。当他看到龚宇一家挖山开路时,他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就跑去帮助自己。许多邻村的人也跑来帮忙,越来越多的人帮助龚宇移山,逐渐形成了一支移山队。

一些人支持愚公移山的观点,而另一些人认为这很可笑。其中河曲有个叫“智作”的老人。当他看到愚公这样做时,他笑着说:“老头,你的所作所为太可笑了。你又老又弱,何必移山?你挖出来的土石,还不如山上的一根头发。这么两座大山,你怎么搬得动?”

愚公长长叹了口气,说道,“不要瞧不起人。你觉得我老了,力气小了,其实我不老。我觉得还不如京城的那个七八岁的孩子。你要知道,我虽然会死,但我的儿子会有孙子,孙子会有儿子和孙子,无穷无尽。只要我们的子孙继续挖,这座山就不会增加。”

听了愚公的话,智叟摇摇头离开了。龚宇有决心,有毅力,移山的意志不变,带领全家老少日夜移山。他的行为不仅感动了地球上的男女老少,也感动了上帝。有一天,一个神牵着一条大蛇,飘在云端。

他在地上看到了那个愚蠢的老人,虽然他已经老了,但是他和一大群人一起移山。他对此感到震惊,回到天上向天帝报告。天帝一听,也很惊讶。于是他派了两个儿子去帮助龚宇搬山。这两个仙人来到人间,带着一座山到朔东,一座山到永南。这两座山过去是连在一起的,而南方和北方是分开的。龚宇移山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战国诸子阐明各自政治观点、学术思想和论点的有力武器。

《列子》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寓言和童话集。本文选自《列子·唐雯》第五章。它讲述了愚公不顾困难挖山,最后感动天帝将其搬走的故事。也说明了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一个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征服自然。

百度百科-愚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