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茶具是什么?
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红紫色而得名。根据现有史料和考证,建水紫陶产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繁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云南建水县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的标志性产品。2065438+200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建水紫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建水陶艺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篆刻和彩泥镶嵌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学、篆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体。
扩展数据
传统的建水陶窑称为龙窑,一般沿山势由低到高呈纵横状建造,底部有防火门,上圈以下为马蹄形断面。建水紫陶的烧结温度一般在65438±0000摄氏度以上。由于陶瓷坯体中颜色元素的含量不同,高温下窑气的变化使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颜色和花纹,形成意想不到的“窑变”。
因为陶土无砂细,所以可以精细打磨,得到陶明如镜的“无釉打磨”效果。高温烘烤使陶器像铁一样坚硬。一件好的紫陶要经过七八道工序,使用不同的磨具才能完成。烧皮是第一道打磨工序,要用粗砂打磨。不宜用力过猛,拉伤陶瓷表面无望。
随后,用细砂均匀地去除粗砂抛光留下的拉丝。第三道工序,用油石打磨坯体表面,再用当地找到的鹅卵石多次打磨,直到用研磨机收集的打磨石打磨细磨。最后用油脂把陶器擦个遍。
百度百科-建水陶器
百度百科-建水紫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