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商标侵权的主观故意
行为人的主观状态是故意或过失,是外人难以察觉的内在心理活动。除了行为人认为存在侵权之外,他只能借助于他所实施的外部客观行为来推断自己的心理状态,而“通知-停止”模式是认定行为人主观状态的有效方式。权利人告知行为人侵权行为的存在后,行为人主观上知道侵权行为的存在。如果他没有及时制止侵权行为,却仍然纵容侵权行为,那么他就把自己置于了一个应该受到法律严厉批评的境地,并且应该为自己知道后继续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主观故意是判断间接侵权人是否承担责任的标准。故意是指明知他人意图或者正在实施侵权行为而提供实质性帮助。要构成间接商标侵权,行为人的主观状态不仅要知道,还要知道具体的侵权事实。仅仅知道一般的侵权事实是不够的。由于市场内商家众多,如果市场提供者只知道市场内存在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而不知道哪家店铺在销售,也不知道哪个商标被侵权,则不能认定其主观上具有间接侵权的故意。“行为人只有在具体知道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停止侵害的措施”。“如果一般推测商家可能存在侵权行为,则推测存在帮助侵权的主观过错,这无疑增加了经营场所提供者的经营风险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