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来自哪里?
普陀佛茶是舟山传统特产之一,因生长在普陀山最高峰佛顶山上而得名,有“海天佛国”之称。
仿江苏“碧螺春”外形,普陀佛茶外形紧细卷曲,色泽翠绿润泽,黄绿色鲜艳,滋味醇厚清淡,沁人心脾,尤其是第二次饮用时,茶香浓郁,香甜可口,大有“六月肌肤微汗,发丝筋骨凉”之感。
普陀佛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记载。经过当地僧人和居民的精心培育,以风味独特而闻名。
据史料记载,普陀佛茶不仅有清心提神的作用,还能治病。《普陀山志》上说:雨前采集的佛茶,若与当地泉水同饮,可治肺脓肿、血痢。(舟山)
地域范围
普陀佛茶,又名普陀山云雾茶,是我国古老的绿茶品种之一,产于中国浙江省普陀山。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又称“普陀岛”。普陀山的最高峰佛顶山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冬暖夏凉,四季湿润,土地肥沃,树木茂盛。日出前,有雾有露水。此外,茶树多分布在山峰的向阳面和山谷的避风处,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自然环境。
特定质量
佛茶制成后,具有特殊的风格,紧细的外形,螺旋状,色泽翠绿润泽。冲泡后,汤色鲜黄绿色,芽叶盛开;喝后感觉清香淡雅,味道鲜美浓郁。
文化典故
相传唐朝十二年,日本高僧慧娥来华留学,到五台山朝圣时,得到一尊观音像。他准备从明州坐船回国,快到普陀山东边的新罗礁时,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上百朵铁莲花,挡住了船的去路。尽管多方努力,铁莲花还是顶住了船,无法行驶。慧萼和尚知道观音不肯出中国,就说:“要使我国众生见不到佛,就按我们的方向造精舍。”。慧娥随后上了船,在这里留下了一尊观音像,建了一座庙。后因《华严经》有普陀罗家吉祥访之音,故称“普陀”。从此,普陀山成为供奉观音的道场,俗称“南海”。山上有许多寺庙,包括福赛基、法雨寺、长生寺、盘陀寺和灵石寺。山上土地归寺,茶由僧人们采集,是对佛的祭祀,是对僧人们的膜拜,故称“佛茶”。
地域范围
舟山市位于中国沿海中点,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东经12131′~ 123 17′,北纬29° 32′~ 30° 38′。由1390个岛屿和3330个礁石组成,海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440平方公里。主岛舟山岛是中国第四大岛,面积502平方公里。普陀佛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定海区的城东街道、环南街、解放街、郭昶街、盐仓街、临城街、白泉镇、甘兰镇、马岙镇、肖莎镇、岑港镇、双桥镇、金塘镇、北禅乡。普陀区的沈家门街、东港街、勾山街、展贸街、朱家尖岛街、桃花镇、刘恒镇、邓埠乡;岱山县高亭镇、东沙镇、戴东镇、黛溪镇、曲山镇、秀山乡。
产品质量特性
(1)感官品质:根据感官评价,普陀佛茶按品质等级分为三个等级:特级(一、二级)和一、二级。(2)理化指标:(3)质量安全要求:普陀佛茶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