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多少年的酒文化?

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现在,人人都知道杏花村,人人都知道汾酒的清香。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省政府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是以生产经营汾酒和竹叶青酒为主的大型企业,是全国大型名酒生产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汾酒人坚持优质建厂、严格经营管理、科技进步、艰苦创业建厂,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传统名牌到市场名牌的跨越。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将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以品牌国际化、机制市场化、组织高效化、管理现代化的方式“勾兑”出一杯甘甜纯正的琼浆。

著名的历史文章

酒不醉人,人醉留香千年。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酒都——山西汾阳杏花村,历经沧桑,一轮明月,缺一枝花。几千年的历史滚滚向前,碾碎了多少年的红尘。而山西杏花村的美酒,穿越了时空和历史,在人间留下了芬芳。

杏花村是中国白酒和中国酒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历经四千年沧桑,杏花村酿出琼浆玉液,也留下了无数传说和故事——老人醉倒在“醉仙居”,仙人抚摸着“顾靖亭”,饮尽了浪漫的传说和梦境;“鲁酒薄围邯郸”,历史硝烟仿佛就在眼前;北齐的武成帝称赞“愤青”;唐宋绝句,牧童遥指,引千古绝唱;元时,汾州为贡酒,英法两国争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接待是对他的亲人的极大款待,接待了苏的代表* *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抒发情怀。杏花村充满了故事,充满了历史文化的光辉。“你不醉,大家都会醉”。文化的浸润,让杏花村的汾酒口感更醇厚,酒更香。

漫长的岁月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也浓缩了中国厚重的酒都文化。早在4000年前,地处汾河之畔、三晋之地的杏花村,就已经散发出一缕酒香。1500年前,杏花村的“汾酒”已成为宫廷酒。杏花村的人们代代相传着一套酿酒的传统做法和秘诀,酿酒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唐朝鼎盛时期,汾酒采用熟料搅拌、烘干、坛内发酵等方法,生产出来的酒清澈如水,清香醇厚,度数较高,成为中国白酒史上第一种蒸馏酒,流传全国。明清时期,傅山先生改良了竹叶青酒的配方,在过去使用竹叶的基础上,加入木香、丁香、砂仁等13种中药与冰糖勾兑,使酒具有多种功能。

杏花村汾酒从远古一路走来,进入21世纪。酿酒的秘密传到了杏花村新一代汾酒的手中,千年老酒再次焕发青春。目前,杏花村汾酒和竹叶青酒已经形成了4大类200多个品种的庞大家族。作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透明无色、淡雅和谐、清甜干净的风格,呈现出“色如冰清、香如兰”的独特特征。

质量特性物品

好山好水好酒,都是独一无二的风骚。

大家都知道杏花村产好酒。但是,为什么只有杏花村能出好酒,却是一个长久未解的谜。

虽然在古代有一种说法,酒仙通过触摸“神井”酿造了一种美妙的葡萄酒,但神话传说的虚幻浪漫不足以说服所有人。事实上,汾酒的酿造和发展是中国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自古以来,酿酒技术多为传统秘笈,所以杏花村汾酒有七秘十秘。如果要抽象地解释杏花村香的秘密,可以用“天、地、粮”三个字来概括。天,即地域地理气候;土地,即杏花村独特的水质;禾,即用来酿造汾酒的粮食原料。20世纪60年代,著名微生物学家秦含章对汾酒进行了数千次实验。在数以万计的数据中发现,构成汾酒独特风格的关键因素是杏花村的空气和土壤中含有多种有利于酿酒的微生物。原来杏花村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其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岩石孔隙水,地层中锶、碘、锌、钙、钼、镁、铁等元素含量较高,不仅有利于酿酒,还是一种优质的天然矿泉水。高粱、大麦、豌豆等。杏花村所用原料资源丰富,数量大,质量高,为汾酒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原料。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杏花村汾酒钟灵美丽、神奇、迷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历史悠久的杏花村汾酒散发出更加诱人的芬芳。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在古人酿造秘笈的基础上,运用高科技弘扬传统工艺,增加了“用料精准、做工细致、管理严格”的管理经验。杏花村汾酒系列在“以我为主体,博采众长,传承精华,自成体系”的理念指导下,品质上乘,品种多样,更具特色,更加光彩夺目。

改革创新篇

管理创新,高效率,质量控制和质量控制。

今天的山西杏花村已经不能和过去相比了。6月1949成立之初,杏花村酒厂只有36名员工,固定资产8300元。50多年后,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大型名优白酒生产基地,年产名优白酒5万吨,员工7000余人,年销售收入654.38+0.2亿元。

作为传统酿酒企业,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具有独特的品牌优势。但汾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没有睡在前人的荣誉上,而是奋起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激情燃烧的时代,不断创造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朝着酿造工艺、技术装备和科技团队一流的目标努力奋斗。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方面,集团公司领导以超前的意识和眼光,卓越的经营战略,采取了新的管理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整个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

首先,集团公司领导注重规范决策管理。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下,一切决策和安排都以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为重。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四大体系运行的要求,实施新的规章制度,促进集团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党委要按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厂务公开;在充分发扬民主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关集团公司的重大问题提交董事会、党政联席会议和职工代表大会集体研究通过。2002年3月,集团公司提出了“11343”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旨在做优、做强、做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次,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贯彻了“优化内部运营管理”。采购供应中心在系统集成的基础上,进行流程再造,进行质价比的深度招标,节约原辅材料成本。建立QC物理实验室,减少玻璃瓶损耗,损耗降低5%;改进了配制酒所用材料的落后计算方法,落实了准确计量出库和随领料单发放的措施,堵塞了管理漏洞;加强资金管理,优化增量,清理存量。积极推进预决算管理,完善财务制度。颁布《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等法规,对各单位成本、额度、资金实行宏观调控和优化管理;建立审计程序,组织董琦、太源办事处、金泉涌、大曲、一泉涌、白宇酒厂等子公司领导人员离任审计,狠抓工程审计、专项审计和清算审计。创新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酒都宾馆、竹叶青宾馆等单位实行公开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调整,实现了新老干部的交替,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第三,狠抓质量管理。汾酒集团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坚持以质量为生命,以用户为上帝的原则,严把质量关。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 * *设置了“五道关口”、“十七道防线”、“七十二道关口”,消除一切质量隐患。近年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等7个省市的产品进行了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汾酒、竹叶青20批次、数万瓶13项合格率为100%。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制造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近年来,汾酒集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生产的统一指挥、调度和协调,在质量、数量、理化指标、口感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集团公司从产品创新入手,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和布局,将产品定位为“高档名酒、保健配制酒、多元化系列酒”。努力形成“高档产品创造利润,中档产品保证效益,低档产品占领市场”的格局。彻底扭转了汾酒“质量一流,包装二流,价格三流”的状态。目前,集团正在开发近50种具有潜力的新产品,新产品收入已占总销售收入的30%,中高档产品营业利润占总营业利润的80%以上。

管理的创新改革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1988到1993,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六次获得全国轻工业最佳经济效益第一名。作为山西520家国家重点企业和12授权企业之一,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6543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5%,利税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世纪展望

倚栏抒怀,古酒新乐满香

进入新世纪以来,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以白酒为首要产品,在探索白酒文化的同时,打造企业文化和旅游文化,致力于打造白酒文化旅游基地。经过不断创新、资源整合、强化管理、市场拓展、品牌扩张、文化提升、环境优化,一个著名的白酒基地、保健酒基地、酒文化旅游基地正在形成。

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郭双伟告诉笔者:“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这是中国工业和汾酒集团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杏花村人民的愿望,汾酒集团公司加强了文化建设。2003年,汾酒集团公司投资500万元,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杏花村”杯全国书法大赛,在全国征集书法作品数万件。同年,“酒都之春”职工文化艺术节、“畅想杯”青年征文大赛成功举办。同年,集团公司投入数千万元进行环境建设,包括东厂改造、酒史馆扩建、九都大道拓宽改造,以及体育场舞台、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工业生态园、兴源小区职工住宅楼、商业街转角、九都文化广场、科技大厦等10扩建工程。2003年2月25日,65438由汾酒集团公司设计生产、中国国家博物馆监制的“国藏汾酒”收藏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命名的“国藏汾酒”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款白酒,存放在玉坛中,每坛总重量为8吨。这批国酒将于2008年首次启封,庆祝奥运金牌得主。第二个是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开放的。此次活动的推广,吹响了在国际国内市场树立“中国文化第一名酒”形象的金鼓。同时,杏花村人民在挖掘、研究和开发杏花村文化历史遗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在中国白酒行业确立了自己的名牌地位和市场地位,而且中国古代酿酒的辉煌历史正在变成杏花村的工业文明旅游走廊。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参观杏花村。

2004年初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打了一场漂亮仗,开创了发展新局面,向“两会”献上了一份厚礼。汾酒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日指出,2005年集团公司销售收入将达到6543.8+08亿元,利税6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8亿元。届时,一个品牌国际化、机制市场化、组织高效化、管理现代化的大型名酒集团将出现在世人面前,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