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阁镇乡镇简介
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54.38+039.29万元,比上年增长654.38+00.73%;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1万元,比上年增长32.1%;农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比上年增加600元;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654.38+0.57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5%。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和思想政治工作被市委评为先进单位。殡葬改革被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被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春秋时期,秦晋著名的阚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在西北部,坐落着高耸的王琴村。相传,它是以战国时期在此受训的王琴命名的。村东有养马场、饮马池、养马池、走马岭,流传着许多王琴练兵的故事。1946年8月,卢沟岭边区政府曾设在此。1949上格地区解放后,为5个区公所驻地。1995撤区建乡。1958,人民公社成立。1974年,指定岭南、西陵、黄。上阁辖18个行政村,163个居住小组,256个自然村,15000人。
2006年,辖18个村委会:上阁村、赤瓦村、庄子坪村、王霞村、上坡子村、盘城村、李石头村、庙岙村、杜鹤村、李煜村、飞瓦村、纸坊村、庙上村、马体村、南张村、柏树嘴村、东岭村、柏树嘴村。国土面积广阔,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深山区主要有油松、华山松、山杨、山杨,浅丘主要有侧柏、毛白杨、大叶杨、柿树、核桃树、杏树。现已探明该镇有铅锌矿等多种矿藏,分布在刘芬、赤瓦、杜鹤、盘城等村,金矿分布在刘芬、庄子坪、杜鹤等地。钼矿呈马蹄形分布,煤矿分布在盘城。
65,438+0.资源优势:国土面积广阔,国土面积2.2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万亩,林地1.6万亩。农林果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苹果和烟叶生产是该镇的两大支柱产业。
2.交通优势:省道巴关线穿境而过,上思公路、马尚公路穿境而过。村村通公路分布在全镇18个行政村,形成了纵横的公路网,为全镇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特殊优势: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生态环境,生产的苹果具有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酸甜可口、耐贮藏、耐运输等特点,深受各级专家和消费者的好评。自1989以来,尚格苹果获得省部级优质产品奖35项。6月,1998,11,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尚格牌”商标,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苹果。2004年9月,被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河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成为洛阳市唯一的名牌农产品。现在上阁镇是全省唯一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6年7月,被河南省建设厅授予“中州名镇”。尚格镇耕地面积5.6万亩,其中苹果4.6万亩。主要品种有红富士、新红星、首红、皇家嘎拉,年产量5000万公斤,年产值8000多万元。被誉为“中原第一苹果之乡”。尚格风景优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土壤肥沃,无污染。是农业部划定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尚格苹果以其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酸甜可口、耐贮运等特点,深受各级水果专家和消费者的好评。自1989以来,获得国家、部、省优质产品奖35项。1997年6月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册“尚格”牌商标。1998年6月被国家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苹果,2004年被河南省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定为河南省。
粮食总产量9965吨,占全县目标的104%。烟草种植面积357公顷,烟草税654.38+0.23万元。退耕还林150公顷,四荒造林27.11公顷,通道绿化15公里,村庄绿化2。新开发上坡子、上阁、庙洼、赤洼4个养殖示范村,70户养殖示范户。年末存栏大牲畜2761头,生猪3935头,羊4685只,家禽88228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850吨、577吨、108吨。烟草行业,戈枕植烟面积5600多亩,覆盖全镇18个行政村。该镇党委、政府把烟叶种植作为富镇富民的支柱产业,通过深入宣传、广泛宣传、典型引导、示范带动、加大投入、加强培训,不懈努力,实现了两个亮点:突出烟叶在全镇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突出烟农的主体地位,促进全镇发展。烟草业收入在百姓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不重,真正成为了强镇富民的产业。按照“扩大面积、提高单产、科技兴镇、科技富民”的工作思路,镇党委、政府狠抓烟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推广生物防治、秸秆覆盖、豆浆灌根等实用技术,狠抓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群众收入。2006年,全镇种植烟叶5782亩,新建炕房1间,其中气流下湿炕房69间,半密炕房1间。烟叶收购量创6年来新高,* *收购烟叶60.5万公斤,实现税收65438。
苹果
戈珍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大力发展苹果生产,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格镇苹果4.6万亩,人均3.07亩。苹果总产量3500万公斤,人均苹果收入1.200元,占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尚格苹果获优小产品奖45项,“尚格”牌苹果* * *获优质产品奖35项。于1998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成为河南省唯一生产绿色食品苹果的基地,获准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识。2004年被河南省名牌战略促进会评定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也是洛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产品。苹果生产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被果农称为“绿色银行”。洛宁尚格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洛宁县尚格镇党委、政府为推进苹果产业化发展而专门组建的龙头公司,也是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拥有库容1的现代化冷库1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水果交易市场1个,果树医院1个,苹果醋加工厂1个。公司资产1650万元,员工28人,专业技术人员18人。公司是以3120果农为依托,以46000亩优质苹果基地为基础,以苹果基地产前、产中、产后新技术推广应用及系列化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公司,是洛宁县重点保护企业。
2007年,全镇苹果面积达3650公顷,主要品种有红富士、首红、新红星、皇家嘎拉,年产量100897吨,产值65438+3亿元。推广草皮苹果66.67公顷,多微量营养苹果66.7公顷,增收400万元。新建1标准示范园区13.33公顷,完成引水、蓄水、微喷等配套工程,推广苹果生产新技术11项。成立上格苹果专业合作社,成员376人(其中集体成员8人)。建立合作社、村服务站、中心会员、会员四级技术推广网络,服务苹果生产。9月26日,第三届河洛金秋上格苹果节成功举办。其间举办了经贸项目招商引资座谈会、苹果技术知识讲座和技术研讨会,接待游客3.7万人次,采摘水果97万公斤,销售苹果600万公斤,创收360多万元。2007年6月,尚格苹果被授予河南省商标协会会员,2月,尚格苹果被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庄子坪位于深山区,距离上阁镇政府两公里。辖庄子坪、满草坳、前寨沟、后寨沟、西沟、前沟、帝江、杨林8个自然村,10个居民小组,290户,1008人,分布在两沟三坡。这个村庄的特点是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长期以来,虽然离镇政府很近,但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泥土小道,即使下雨天也无法在外面跋涉,更别说搞商品交易了。山里土特产因为运不出去而腐烂的不在少数。庄子平村山坡耕地2602亩,世代粗放耕种。小麦、黑豆、玉谷各占三分之一,有“黑豆不尽”之说。80年代调整种植结构,利用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优势,发展苹果2100亩。人均2亩果园进入盛果期后,这一块的人均年收入大多在1200元左右,成为支柱产业。同时,这个村的农民还种植了200多亩烟叶,这又是一笔经济收入。此外,核桃、柿子和刺槐林也是《庄子》中任平的经济来源。
2003年,在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下,庄子萍萍建成了14层323平方米的教学楼,改变了“土台子爬满土著孩子”的落后局面;2005年,金融扶贫帮助村里建起了5间83平方米的教师客厅,以及同样面积同样数量的仪器、图书和实验室。也是在2005年,“村村通”工程为庄子平铺修了两公里水泥路,实现了去上阁刮风下雨不踩泥,山里的产品可以畅通无阻地运到外地销售。
尚格镇
2006年,县委、县政府支持庄子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整村示范建设。在乡党委、乡政府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庄子任平铺了13条水泥路,总面积6400平方米。残墙断壁改造597米、1490平方米;修花带2500米,种植百日红、黄杨木等彩绘文化墙35面。圈里有85个厕所,建了130多个八立方米的沼气池。它已经体会到了“连阴雨半个月不泥,沼气一扭就烧。”在狠抓新农村硬件建设的同时,村两委无名成员带领19户村民产生党员,引导群众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软件。由此,《庄子·平》在基层组织建设、经济效益、村风民俗、农民素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六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建成农村连锁超市12家,硬化道路15公里,建设户用沼气池820座(占全县目标任务的128%)。完成饮水工程6项,解决了2800多人的饮水问题。投资20万元建设上阁镇增雨防雹站。确定农村低保531人,发放低保1.91.1.600元;救助孤儿19人,给予救助182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