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了解一些关于茅台的知识,比如产地,口感,如何辨别真伪等。越详细越好。
贵州茅台酒独家产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县仁怀镇。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干邑齐名的三大蒸馏酒之一,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
茅台有着悠久而神秘的历史。茅台也是中国的国酒。建国以来,茅台酒在无数重大活动中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自古以来,有无数文人墨客向往和赞美茅台。毫不夸张地说,茅台酒的每一个微小的“侧面”,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价值。就像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一张芬芳名片,具象的茅台酒和抽象的“人文”以醉人的芬芳让世界认识了自己,同时也将中国酒文化的魅力和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文化。
茅台产的酒质量特别好,自古以来早有定论。
汉高祖刘邦喝了柠檬酸酱的酒后赞不绝口。汉朝皇帝刘彻称赞它是“甜的”。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曾写过“柳春风一杯酒,江湖十年夜雨一灯”的名句,但他喝的时候却感叹“极可饮”。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写过一句千古名句“百万亩珍珠采于瓮,大王来此低头,擎天柱举赤,长江水倒饮”。王浩兵败大渡河,但他诗中“擎天柱”的比喻,让人隐约意识到,赤水河上的茅台,百年后将成为中国的“国酒”。
特性
茅台酒是典型的酱香型大曲酒,风格最为完美,所以酱香型白酒也叫酱香型白酒。其酒明亮透明,微黄,有突出的茅台味,醉人,不开杯喝,清香扑鼻,满满的,喝空杯后留下更大的香味,持久。口感优雅细腻,醇厚醇厚,回味悠长,回味无穷。茅台酒纯正、透明、醇厚,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种特殊风味组成。目前已知的香气成分有300多种。酒精是53度。
生产地点
茅台酒产于贵州省仁怀市赤水河茅台镇,四面环山,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赤水河水质纯净甘甜,含有少量矿物质,正好酿酒。
茅台酒因产于贵州北部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地带,风速较低,非常有利于酿造茅台酒的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各地的专家用茅台酒的工艺和原料,窖泥,甚至工人和技术人员异地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达不到同样的效果。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与产地密切相关,茅台酒不可克隆。因此,茅台酒成为2001年中国第一个纳入原产地地理保护的产品。
多样化
茅台酒的商标最初是用木刻印刷的,但“贵州茅台”四个字是用楷书写成花瓣状的图案。后来改为连续历史纸铅印。商标命名:成毅酒馆为“双德牌”,荣和酒馆为“麦穗牌”,恒实酒馆为“山鹰牌”。1952改为“工农”。1954后分为两种商标:国产品牌为“金轮牌”(又称“工农牌”),出口品牌为“费县牌”。文革期间一度改为“向日葵卡”,后又恢复为“金轮卡”和“费县卡”,一直沿用至今。
简史
历史上最早记载赤水河酿酒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刘彻喝了夜郎(今贵州北部)的名酒“葫芦酱”,忍不住赞其“甜”。后来就有了汉武帝派汉将军唐萌到贵州开辟对外道路,专门绕道茅台所在的仁怀的历史。有句话叫“中国政府的水粉算什么?赚唐大笑道茅台古称夷布,勾酱则被证明是仁怀赤水河加水果、粮食酿制而成的酒。
在中国酿酒史上,完全由粮食通过制曲制成的白酒始于唐宋时期。赤水河沿岸茅台地区出产的大曲酒,已成为朝廷贡品。元明时期,茅台镇杨柳湾(现茅台酒厂第一车间区)已建有一定规模的酿酒作坊。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茅台的酿造技术已经创造了独特的“回沙”工艺。
到了明末清初,仁怀地区的酿酒业,每村都有作坊。这一时期,茅台地区特有的酱香型白酒已经成型。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台酒的品牌开始出现。一批以“回沙为茅台”、“毛春”、“春烧茅台”为标志的茅台酒成为贵州最好的白酒。
乾隆年间,贵州巡抚张广泗上书朝廷,修建疏通赤水河,使川盐流入贵州,促进了茅台酿酒业的繁荣。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的烧坊已有20多家,其中最著名的有“寿生酒铺”和“大河烧坊”。到1840年,茅台地区白酒产量达到170多吨,是中国酿酒史上第一个生产规模。“户户只储卖酒,船载多盐”成为那一时期茅台繁忙景象的历史写照。
1949之前,茅台酒产量下滑,酒厂只有三家,分别是华姓出资的“成毅酒厂”,称为“华茂”;王兴资助的“荣和酒房”叫“猫王”;赖兴出资的恒兴啤酒厂叫“赖茅”。华茂是现在茅台的前身。1704年,“卓盛烧坊”正式将其酒命名为茅台。
1949年底贵州一解放,中央就打来电话,要求贵州省委、仁怀县委正确执行党的工商政策,保护茅台酒厂的生产设备,继续生产。根据中央政府的指示,贵州省对成毅、荣和、恒兴给予了大力的经济支持,帮助他们发展。他还给上司政治待遇,在人民政府安排职位。1951年,贵州省收购了最大的成毅烧坊,并将其他两家合并,成立了国有茅台酒厂。政府立即抽调精干干部,投入大量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1949 10,开国大典前夕,茅台酒进中南海怀仁堂,民国开国元勋互贺。据中国新闻社报道,开国大典的第一场建国宴会当晚在北京饭店举行。从厨师的选择到菜单酒,都是周恩来亲自审定,以茅台为主酒。国富民强,国富民强。当年治愈红军创伤的茅台,终于成为国家的“开国婚宴”。
到90年代末,茅台酒已经连续14次获得国际金奖。
酿造
茅台地区特殊的气候、水质和独特的酿造工艺,古人早已知晓,并补充到总结中。清朝光年间的《遵义府志》上写着:“茅台酒产于仁怀城西茅台村,贵州省第一。它的材料是纯高粱,其次是杂粮。方法:将煮好的原料和酒曲放入酒窖,下个月在酒窖中烘烤。它的曲是小麦制的,叫白水曲,贵州叫大曲酒,叫茅台。仁怀贫瘠穷,茅台烧的房子不下二十间,山货成本不下两万石。”这一记载准确地描述了当年茅台酒的品牌、酒质、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
茅台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小麦为高温曲,但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周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茅台酒是两次加入生砂(原粮),八次发酵,九次蒸馏而成。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经过三年以上的陈酿,勾兑,再存放一年,使白酒品质更加和谐、醇厚、柔和,出厂前即可装瓶。整个制作过程历时近五年。
法官
茅台酒的感官鉴别方法如下:
(1)制造商标识
茅台酒厂不与任何其他厂家有关联,也不与任何厂家共享商标许可权,更没有设立工厂、二厂、分厂。凡是标着合资厂、工厂、分厂、分厂的“茅台”,肯定是假的。
(2)注册商标的识别
茅台酒整瓶贴有“贵州茅台”注册商标,采用进口100g钢纸印刷,一个500ml容量瓶的商标纸规格为90mm× 125mm。国内酒商的logo分为三部分:中间从右上到左下有一条60 mm宽的白色斜带,上下两侧分别有两条细黑线和四条粗黑线,中间夹着红色的“贵州茅台”字样。斜条与左上角交界处有一条宽13 mm的金条,上面有“驰名中外”四个黑色大字。左上角有一个红色色块,中间有一个直径35 mm的白边圈,圈里自上而下有环形麦穗、金色齿轮、红色五角星。在斜带和右下角的连接处有一根细细的金线。右下角红色色块上,有“中国茅台酒厂出品”八个白色大字,白色大字下方,有黑色大字“53% vol,500mL”表示酒精度和容量。瓶身背面规格为65 mm× 85 mm,红边,四周留有宽度为10 mm的白边。出厂日期是蓝色的阿拉伯数字。商标印刷精美,颜色准确,修边均匀。
假茅台的商标和背面贴纸印在普通纸上。商标规格为100 mm× 140 mm,背面贴纸规格为133 mm× 85 mm,各种图案颜色混乱,层次不清,颜色较浅,规格不一致,使用的字体与真实商标明显不同。出厂日期用红色和其他颜色书写。
(3)包装材料的标识
茅台酒的瓶身是一个乳白色的玻璃瓶,封口是一个大红色的螺纹扭断防盗铝盖,上面有五个白色的字“贵州茅台”,瓶口没有内塞。整瓶酒采用优质方形皮纸包裹,彩盒包装:外包装彩盒采用进口白纸,瓦楞。盒子上的字体和颜色与商标和背面贴纸一致。
假“茅台”用深浅不一的红色胶帽封口,有的透明无字,有的是假“茅台”。瓶盖是白色和红色的。封面也有不同的墙壁图案,包括黄色扭断铝封面和塑料封面扭断黄色铝盖。内塞有螺旋型、带腰线、平顶等几种。外包装盒由不合格的劣质皮纸或其他材料制成。
(4)感官特征的鉴定
茅台酒以小麦为原料,经过八次发酵,储存两三年才出厂。其独特的感官指标是:白酒无色透明,饮用时醇厚甘甜,无悬浮物和沉淀,香气突出,淡雅细腻,酒体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假“茅台”多由高粱酒、白干酒、配制酒等制成。,而且很难有茅台的色、香、味的特点。
功效
酒精度低而不淡,纯正淡黄,晶莹剔透,柔和醇厚,不刺喉,不启动。饮用后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具有舒筋活血、保健益寿的功效。周恩来总理评价说,茅台酒“味道比伏特加更好,它具有不喉咙痛、不头痛、不疲劳、精神稳定的特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称赞“茅台酒能治百病”。
荣誉
1915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85法国巴黎国际食品旅游委员会金桂叶奖
1986法国巴黎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1986第十三届亚洲包装鉴定大会亚洲之星包装奖
1987第三届广告大会出口广告一等奖
1989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1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2 92日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2美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
1992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最高金奖
1993法国波尔多国际葡萄酒展上的53度、43度、38度茅台酒被授予特别荣誉奖。
1994茅台酒荣获纪念巴拿马世博会80周年国际品酒会特别金奖一等奖。
故事
1.巴拿马世博会夺冠。
1915年,北洋政府以“茅台公司”的名义将陶坛包装的茅台酒送往巴拿马世博会,外人对此不屑一顾。一个中国官员匆忙把一个瓦罐扔到地上。顿时酒味浓烈到四席目瞪口呆,茅台终于夺冠。
2.红军与茅台酒
3月1935,红军攻占茅台。为了保护知名的茅台酒作坊不受损失,军委政治部分别在茅台镇生产茅台酒最多的成毅、荣和、恒兴酒厂门口贴出告示:“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属于我军保护范围。民营企业酿造的茅台老酒品质优良,一举夺得巴拿马国际大赛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买卖,酒炉、酒窖、酒坛、酒缸、酒瓶等设备都要保护好,不能损坏。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士兵都认真遵守它。”从这个通知可以看出红军对民族工业和知名产品的重视。
为了欢迎红军,当地人民举着茅台酒。茅台酒好,当时很多红军高级领导人都知道。红军工兵团连长王跃南回忆说,他和毛泽东警卫员陈凤昌从酒楼买酒回来,正巧碰到毛泽东同志。毛泽东问,你提到了什么?陈凤昌回答说,他买的酒擦了擦疲劳的腿。毛泽东笑着说:“茅台是名酒之地,用这酒擦脚可惜了!”周恩来还向许多同志介绍,“这是茅台,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但对于当时的红军队伍来说,茅台酒恢复疲劳、治疗疾病和创伤的作用是难以忘怀的。我军第一位参加长征的女将军李珍后来回忆说:“1935年3月,我们长征到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由于长途劳累,又暂时摆脱了蒋介石的军队,大家都希望放松一下。当时听说当地的酒不错,很好喝,大家都很开心。有的人用酒搓手脚,擦脸。揉完之后真的有舒筋活血的效果,全身都觉得舒畅。喝了酒,长征的疲劳完全消失了,感冒拉肚子的同志喝点酒更好。”
著名作家程在他的《长征回忆录》中写道:“因为军事紧急,我不敢喝太多酒。主要用来擦脚,恢复走路的疲劳。茅台酒擦脚确实有奇效,大家都夸。”
抗战结束时,曾在重庆对作家姚说:“1935年,我们长征去茅台,当地老百姓捧着茅台酒欢迎我们。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和腿上的伤口,可以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腹泻,暂时解决了我们当时缺药的一大困难。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是茅台酒的一大贡献。”
虽然茅台酒对中国的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但在两年后的一次全国品酒会上,它从被誉为“建国第一酒”被评为中国“国酒”。
1952年9月,中国首届国家级葡萄酒品鉴会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不仅批准举办鸡尾酒会,还多次敦促要精心组织,严格控制,以评价好酒。此次品酒会由中国专卖总公司主办,全国各地送来数万份酒样。在品酒会正式召开之前,已经挑选了65,438+003个葡萄酒样品进行品酒。经过全国各地酿酒专家、评酒专家、学者的认真评选,最终评选出中国八大名酒,茅台酒名列榜首,自然成为中国的国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评选不仅是对历史的认可,也是对人民的认可。茅台酒当之无愧的国酒!
从此,茅台酒作为国酒,不仅成为规格最高、高贵的国宴用酒和外交礼仪用酒,而且成为中国民间的珍贵上乘之品。同时,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茅台酒的生产和质量保证。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病重的周恩来总理仍然强调“不要污染茅台河”。
199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周年之际,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一瓶50年茅台,并向茅台酒厂颁发收藏证书:“此乃以茅台与民国的百年情缘和优良品质,向其致敬,并在民国50岁生日之际陈酿50年。”现我馆接受贵州茅台酒50年酿造捐赠,并给予永久收藏。"
这份收藏证书明确肯定了茅台酒和中国革命的红色热爱、特殊贡献和优良品质,以及国酒的崇高地位。
茅台
有着著名的世界历史。
作为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享誉全球的贵州茅台,从1915开始。几乎可以说,在此之前,虽然古老的中国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丰富的葡萄酒文化渊源,众多风格各异的精品葡萄酒,但一直没有一款精品葡萄酒能够冲出中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但是茅台走出去了,代表了中国传统白酒的最高水平。第一次漂洋过海就一鸣惊人,一出道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在这次国际博览会上,经过各国评委的反复比较和评价,一致认为茅台酒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世界名酒,因此与法国干邑、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一起被评为世界三大蒸馏酒,并被授予金牌和奖金。茅台,从此走上了世界舞台,从此占据了世界三大名酒的宝座。
茅台酒获得国际金奖,成为世界名酒是必然的。这个“必然”就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独特风味和优良品质。
中奖后,茅台名声大噪,供不应求。成为当时中国各种重要社会场合的头号名酒,也是国际社会唯一的中国名酒。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被明确定义为“国酒”的茅台酒,早就有了“国酒”的含义,早就被国人赋予了极大的信任和至高无上的荣誉。
毛泽东在苏联送给史达林的第一批礼物之一是茅台酒。在新中国外交战线的第一次胜利——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说茅台酒功不可没;尼克松第一次访华,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之后,他和周恩来一起享用的是茅台酒。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田中首相回国时带给女儿的珍贵礼物是周恩来的茅台酒。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结束后,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举杯畅饮茅台酒...可以说,用茅台招待国宾几乎是惯例;茅台作为中国的国酒和对外交流的国礼酒,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国酒茅台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清代,运盐到贵州的商人多来自山西、陕西。赤水河上的茅台是一个盐转运站。当时的诗句“蜀盐去贵州,秦商举茅台”就是这种情况的具体写照。这些“秦商”富可敌国,奢侈无度,终日宴饮。远在贵州的他们,时常怀念山西的汾酒。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他们专门从山西聘请工人,与当地酿酒商合作,研究制造葡萄酒供他们享用。这一举措,据说始于清朝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经过反复试验和无数次改进,终于摸索出了一种独特的酿造工艺,生产出了一种独特的茅台酒。由于技术复杂,加上当地气候和水质的限制,无法在别处复制,所以显得格外珍贵。当初茅台是盐商私酿的。当时诗人的“家为储酒卖酒,船多载盐”“酒冠贵州国,盐登红河”都是指这种说法。道光年间,这种自酿的酒逐渐出现。《钱舆》曰:“茅台村划归仁怀县,江边土人擅酿,名曰茅台泉,极清。”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茅台酒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酒。其特点是:无色透明,香味特殊,醇厚浓郁,绵长香甜。
市场
解放后,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和扶持这一名优产品的生产。经过30多年的建设,自1953年通过港澳转口国际市场以来,茅台酒年产量已达1700吨。
茅台酒已出口到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00多万美元。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出访国家最多、吨酒汇率最高的传统白酒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