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化镇的“三农”工作
(二)扶贫工作有序推进。根据秦巴山区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完成了张弓、雷佳、冯佳等村土地整理项目,高山村村组道路硬化12.5km,新建幸福村人畜饮水池5个,铺设管网4,000m,解决了全镇人畜安全饮水问题。认真开展扶贫活动,帮扶经济困难多重残疾家庭501户,确定精准扶贫对象274户,兑现种养富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63万元,实现94户186人脱贫。
(3)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新种植蔬菜800亩,已完成标准化蔬菜种植面积800亩;新建蔬菜大棚28个。巩固提升核桃产业,进一步扩大赤化、章贡、雷佳高山林业综合开发,加强章贡、雷佳5000亩核桃基地管护,在泥窝、章贡村种植核桃1.5万亩,带动农户576户。赤化镇核桃林基地被命名为省政府直属林菜基地。适度发展生猪养殖。巩固提升清江、雷佳村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新发展养殖大户4户。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资源优化配置,适度扩大杜仲雉鸡养殖场,利州杜仲雉鸡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五星禽业、济阳种羊场成为省级示范养殖场。
(四)农村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我镇作为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乡镇和实验区,大胆推进改革,先行先试。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镇农村七权改革顺利推进,真正做到了赋予实权,开出了铁证让农民放心。目前,已完成司马、泥窝、幸福、赤华、张弓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小水利产权、房屋所有权等7种产权的实地勘界、测绘工作,已确权8145宗,涉及农户1623户。同时建设乡、村两级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土地质押贷款、网上流转。创新管理机制,组建土地、中药材、蔬菜、旅游等专业合作社10个,成为全市首家农业服务超市,有效释放管理权限,推进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技术交流合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繁荣。二是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我镇按照当地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在摸清家底、摸清真相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村居民真正享受到与市民同等待遇的社保、计生、民政、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省社科院、日本神户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入尼沃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我镇农村七权改革和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的实践和经验,先后被《杨光新闻》、《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报》、《广元日报》等中央、省、市、区媒体报道,得到省农委、省农业厅等相关领导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五)赤化现代农业园基本建成。按照“东扩西进”的规划,现代农业园区统筹工业、旅游、观光功能。作为全市农业园区所在地和农村改革、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示范点,园区共接待全国、省、市人大代表、CPPCC委员、省农业厅、省社保厅、京藏自治区党政代表团等120余人次,2600余人次。其建设经验和做法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成为“全省第一、全市第一”的新型社区综合样板和全市农村产权改革和城乡户籍一体化示范乡镇,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