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的笔迹
上帝保佑中国有中医。陈老为中医事业奉献了十年
在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的莆田仙游县,有一位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医药事业。几十年来,他在岱岳这个有着天然优势的祖国瑰宝,孜孜不倦地为人民解除病痛,为中医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贡献。他是陈国华中医,胡中天的第七代传人。
从胡中天药局传到陈国华博士手里,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传了七代。医馆上方悬挂的胡中天药局金字招牌,是第五代仙游第一位中医顾问陈元宝和翰林院大学士、清末学者张勤题写的。签名是“治理”。
胡中天药局现在有5000多种中药材,一般药店只有500多种。目前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全的中草药库。所用药材多采自深埋深山密林中的根茎或海拔3000米以上石壁上、山涧旁的野生天然植物药。它是陈国华先生几十年诊疗生涯的积累。陈国华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医理论、临床、中草药改良和再认识等方面,重视直接经验和吸收民间经验,继承了中草药在疾病防治方面的天然优势,为普及、推广和提高中草药,促进疾病防治作出了较大贡献。
张勤一生经历了清朝、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和新中国成立,见证了辛亥革命、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内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与林森、冯玉祥、于右任等国民党要员都有交往。同中国* * *地方组织生产党负责人、他的学生陈走得很近。他尊重孔子,尊重儒家,就像历代爱国知识分子一样。他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话,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在重要的历史时刻抒发爱恨情仇。闽中解放前夕,我们在莆田解放时做了一些惠民的事情,顺应了潮流。
张勤画春夏秋冬。
莆田有2345位秀才,最后一位是清末秀才张勤。张勤,1876-1952,字知如,莆田市太平街人,清末秀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勤通过考试获得了一个职位,然后申请到邗江石崇中学任教。光绪三十年(1904),成为莆田最后一个进士。1906年4月5日,与兴化知府赖、兴安书院院长屠清澜、刑部主任关商议,在设立官立兴县中学(莆田一中前身),由任督学。宣彤三年(1909)春,张勤北上京师,授翰林院编修。次年,他出任江春霖首都民学堂监事,并兼任“孔子大学”董事长。辛亥革命后,他离开北京去了上海。1914年,张勤回到兴华中学(现莆田一中)任校长。1927前后,他着手撰写《莆田县志》初稿(40卷)。后来,他担任杜的秘书,出师后,游历了大江南北。1929,他从南京归来,潜心写作,整理旧稿,准备出版。同年,他将祠堂改为“私人濮阳图书馆”,陈列多年来在北京收藏的经史书籍、藏书、典籍及各种善本,以供参考。1934-1940年,他与涵江商会会长陈杰创办莆田中医学院,以张勤为校长,教授医学史。张勤学识渊博,擅长诗歌、书法和绘画。他画的每一幅山水画都要题写一首诗。陈称他的诗“幼稚,诗中有诗,句中有句”,“莆田自近代以来独此一家”。他的诗写于唐宋,有六朝的韵味。书可以“四体”,在欧洲和欧洲之间跑;绘画传统,山水画宗郭Xi,用笔涉“四五”,另辟蹊径,笔墨严谨,清丽雅致。张勤于1952年逝世,享年77岁。谭为《云童轩声画集》题诗一首:“故人如梦,好句萦绕吾师。清理小道的旧底,结尾画一首诗。.....你可以做三件事,我也知道你为什么要扣包。”可见谭对诗文书法的推崇。张勤的作品仍然很难找到,除了他们已经丢失。据我们所知,有画诗700首、声画集、未刊稿、宣诗赋集、《孝经正义》、《学勇》、《六书考辨》、《帝国论与社会主义》等。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也有很多手稿。以下为清光绪年间进士所作“胡中天药局”碑文,题字“知如”,印章“张知如”,现藏于胡中天陈氏医术第七代传人、本草绝学真传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