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名的起源
汉族是古代传说中的颜地(或神农)和黄帝(或轩辕)两个部落的后裔。这是一个在中国和海外华人占大多数的国家。
历史上,中国古代史专家许倬云认为,历经殷、商、周、秦而位于中原边缘的华夏部落,在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并在汉代形成了自称汉人的“文化认同”。汉人称为汉人、汉人、唐人、秦人、桃花石。
近代“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后,“汉族”取代“汉族”成为这个民族的正式名称。“华夏子孙”、“炎黄子孙”曾经是中国* * *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汉族”的别称,但在现代,有龙的子孙。
扩展数据
“汉”原指水。从词源上看,汉字由水,或(国家的原字)和三部分组成,合起来表示“国家的洪水”这里的“国家的洪水”其实指的是汉江,也叫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古称汉。
《孟子·滕文公上》说:尧治水,禹治水,“尤、韩要除,淮、泗要除,河要注。”这里的汉就是汉水。《尚书·龚宇》说:“伯仲引阳向东流至汉。”
也就是说汉水是从陕西省宁强县的各中山流出的。刚出山时叫溢水,后经东南勉县,东过宝城县,汇入汉水。汉水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与长江汇合。
进入河口的汉口,古称高涵,唐代的峡口,也叫绵口。汉口,地处水陆交通枢纽,九省通衢,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就是在这个夏口,柳宗元少年时期随父经历了反藩战争。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发源地。夏以后,古代中国人扩张到黄河中下游,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中原之地,包括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北方仍然占优势。南下长江流域,那是后来的事了。
顾颉刚《中国历史概论》说:“据古籍记载的古代传说,在远古时代,古人以野草为生。进入黄河中下游的有三大氏族部落。
一是来自西方的氏族和部落,以炎帝为首;
二是来自东方的彝族部落,以‘蚩尤’为首领;
第三个是来自西北的氏族部落,以‘黄帝’为首。“颜地为神农,黄帝为轩辕,蚩尤为夷,通称九黎。传说古时候黄帝和蚩尤有一场战争。蚩尤被黄帝打败后,一部分蚩尤人退到了南方的荆楚,与当地的苗族和蛮族生活在一起。
据顾颉刚说:“春秋时期,黄河两岸的古人自称‘夏’或‘华夏’。有时我们就叫它“华”或“夏”。所以‘华夏’是汉族的祖先。”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和“中国人的孙子”,都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众所周知,夏周朝本来就是羌人。
统一六国的秦朝是野蛮人。楚国是蛮族建立的国家。颜伯赞说:“早在殷朝,就有一些南蛮部落进入中原,历史上称之为满静。在春秋战国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楚人已经和中原居民完全同化了。”
中国人使用姓氏始于汉代。至于刘邦为什么用“汉”字作为朝代的象征,史书没有直接说出来。据史料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刘邦在汉中后被项羽封为汉王。刘邦“挟天子以令诸侯”,夺取政权。另一方面,从疆域和气势来看,汉大于秦。
《卢汉贾传》说:“皇帝(刘邦)...接替五帝三王统治世界,管理中国。中国几亿人口,当地万里天下第一。车多,什么都有钱,还有政府。自天地之判(自开)以来,未有始。”《高涵祖籍》说:“汉王是指皇帝位于盘(fàn)水之阳。”
对此,《史记·高祖本纪》在《汉书五年》中解释:“水泛于尹姬之世,其兼爱放大滋润。”所以我们推断,用中文称呼一个国家,应该与水和伟大有关。汉朝以汉人自居,以汉人和汉朝为荣。
这里有个笑话。《史记·西南列传》说,当时由于道路不通,有一个小小的云南王,一个县的大小。因为他不知道汉朝的辽阔,遇到汉朝的大使说:“谁比我大?”成了流传千古的“傲慢”笑话。班固《汉书·匈奴传》:“近西羌,方便汉人。”
在汉代,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划分非常明确。《辞源》对“汉”字的解释有62条,其中大部分与汉代有关。说到民族,这是一个历史概念,汉族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实更早的时候有一群人住在一起。
可能是一群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能是一群暴徒。古人造氏族字的本义是指许多拿着弓箭的人聚集在旗巾下。这大概是一个原始部落吧?* * *相同的生活环境,相似相同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字的接近和认同,逐渐形成了认知相同的汉族。
百度百科-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