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的女性用肽护理品和私用护理品有什么区别?是因为里面有肽吗?肽有什么作用?

同一个问题,同一个答案,还有一个补充答案。

——分割线,前几天的答案。

我看了一下肽保护素的包装,上面标着“肽含量:0.8%”的字样,是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抗菌肽。像这样把肽和生物抗菌肽添加到私用护理品中还是第一次。没想到的是,肽的种类和含量都标注的很清楚。这就涉及到标注成分的法律问题,就是有没有,有没有,是多少。标注了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说白了,中标就要你负责。

就肽而言,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小,生理活性越强。同样的肽,分子量小的比分子量大的效果更强。而且每种肽都有四种基本功能,即抑制细胞退化、修复受损细胞、激活细胞活性、促进细胞代谢。在此基础上,每种肽都有不同的突出功能。人们熟悉的胶原蛋白肽,其突出的功能是重建胶原蛋白组织,抗衰老。再比如生物抗菌肽,人们并不熟悉。顾名思义,它最突出的功能是抗菌抗病毒。那是不是意味着生物抗菌肽的其他功能就很一般了?当然不是。生物抗菌肽在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的同时,其修复和调节功能也非常强大。比如针对感染引起的宫颈组织损伤(过去俗称宫颈糜烂,现在很多三甲医院已经放弃这种说法),生物抗菌肽具有强大的修复作用。

目前生物抗菌肽很少批量生产。在很多大的实验室里,生产少量的生物抗菌肽,甚至几克都多,而且只用于各种实验,一般人很难接触到。物以稀为贵,这里说的肽护价格肯定会比同类普通产品贵。

现在的私护产品都是药店、医院、超市等大众品牌在卖,比如FYJ,价格普遍亲民。这类渠道的产品比较正规,字号主要是萧字号、机械字号、医药字号。有走美容院渠道的产品,市场混乱,好产品稀缺,尤其是真正高科技成果的产品,真的很少。很多打着高科技旗号的产品,在产品成分和配方上并没有真正的科技含量,但由于市场运作成功,价格往往远高于产品的实际价值。

总之,真正含有生物抗菌肽,尤其是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的小分子生物活性抗菌肽的产品,才称得上是高科技产品。这样的产品效果值得期待。尤其是对于那些确实对私处护理要求很高的女性,这样的产品更有实际意义。因为生物抗菌肽存在于生物体本身,所以对各种生物体具有强大的作用。比如人防御素肽(一种阳离子生物抗菌肽),人体内天然存在,但对整个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极其重要。通过现代高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家已经能够从各种动物体内提取不同种类的生物抗菌肽。这些生物抗菌肽的一个重要价值是,它们可以在很小的量下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包装上标签最初提到的:“肽含量:0.8%”。其实这个量已经很充足了。

——分割线,一问一答。

后续问题:为什么用肽凝胶会有点刺痛?

回答:

如果私处有炎症,黏膜处于充血状态,或者黏膜褶皱受损,使用肽类保护等私处护理产品,正常情况下会引起轻微刺痛。这其实是杀菌消炎修复功能的直接体现。

按照一般厂家的做法,在研究设计私处护理产品时,考虑到女性私处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原则上我们会尽量控制这样的刺痛感。因为,如果杀菌效果不明显,而且需要长时间连续使用,普通消费者很难接受一次次的刺痛。相反,如果第一次使用,刺痛感明显,第二次使用后刺痛感变得非常轻微甚至消失,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私处护理品的明显杀菌效果。

说到这里,我顺便想起一件事。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漱口水Listerine,属于消毒产品,入口经常会有剧烈的刺痛感。对此,全国小字号产品评审委员会分析了原因。一般来说,欧美人更注重实际效果和产品的实际效果。很有可能是这家公司反复调制,收集了很多反馈,最后把入口的感觉定为有偏差。一是迎合了消费者觉得强势有效的心理;其次,鉴于产品本身的强大功效,消费者在得到产品的真实功效后,会更加认可产品。这其实是以产品为导向的,有一些营销技巧在里面。所以,没有好的产品功效,营销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价值是非常难以承受的。

这里最需要提醒的是,刺痛感对阴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在表4-15中,明确了阴道粘膜刺激评分标准,包括上皮组织、白细胞浸润、血管充血、水肿。以上皮组织为例,如果某些物质刺激阴道黏膜,可导致局部糜烂。

参考前面的回答,生物活性抗菌肽是肽保护的主要成分,具有修复组织糜烂的功能。所以这里的刺痛感并不是医学术语所说的“阴道黏膜刺激反应”,而极有可能是产品在杀菌、消炎修复过程中带来的一种体验。

必要时可以联系厂家,询问产品的检验报告中是否有“对阴道黏膜无刺激性”的明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