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王做过亲子鉴定?对此我不得不说点什么。
这种消息在周末凌晨发布,不得不加班赶稿的媒体朋友很苦恼。
因为众所周知,娱乐圈的爆料往往会出现转折,一出就要持续关注。果然,有媒体称王在国外包养了三名女大学生,但没过多久就被证实是谣言。
后来有媒体爆料,王给两个孩子做亲子鉴定,“DNA相似度只有2-8%”。
致力于借助一切热点做科普的蝌蚪君正苦于没有切入点,造谣者就要找上门来了!
热身:经北京二院确认。
司法鉴定需要相应的资质。北京二院有吗?我们可以登录北京市司法局官网(/)查询。
官网首页有查询服务。
经查询,这家医院不具备司法鉴定资质。
亮点:DNA相似度2%~8%?
不是说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还是96%吗?DNA相似度只有个位数是什么鬼?难道让我们心疼的王宝宝竟然是外星人?
为了搞清楚亲子鉴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首先需要邀请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孟德尔。
(没错,这是我高中生物老师的PPT,后面的图片几乎是同一个风格。Ps,最后一排的同学,请认真听。)
(敲黑板)
虽然都是豌豆,但是因为性格不同,所以看起来很不一样。
同样的,虽然我们都是人,但也有很多不同,比如平舌/卷舌、指/弯指、酒窝等等。
闫孔一定是在想哪个更好,孟德尔在想。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也就是你永远不会明白的部分),他终于发现了所谓的“遗传因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因。
一个人的一对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需要确定自己与孩子是否存在亲子关系的男性,在法医学上被称为争议父亲、假设父亲或被告父亲(AF)。
了解了这几个术语,就可以通过一张图简单的了解亲子鉴定的原理了。
左边,孩子的基因型是OO。如果AF的基因不含O,AF就不是孩子的生父。右边,孩子的基因型是OO,AF的基因中含有OO,所以AF可能是孩子的生父(来源:法医物证学)。
由此我们发现,基因鉴定的基本原则是只能排除,不能确定。也就是说,如果王宝宝真的做了亲子鉴定,证明他不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很容易,但很难证明有人是孩子的亲生父亲。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
“实验中使用的遗传标记的累计排除概率应等于或大于0.9999。为了避免潜在突变的影响,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因为一个遗传标记不符合遗传规律就排除亲子关系。亲权指数要根据检测到的遗传标记来计算,包括符合和不符合遗传规律的遗传标记。获得所有个体遗传标记的父系指数后,计算累计父系指数。”
-“法医物证”
现在我们知道概率是0.9999而不是1,这是针对基因突变的。当概率小于0.9999时,需要不断检测新的遗传标记,直到达到0.9999。否则,如果结果是2%~8%,说明还不确定。这亲子鉴定不是白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