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个案研究
社会工作者运用认知治疗模式,帮助当事人找到认知上的盲点,承认自己的现状,正视自己的问题,纠正自己对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以下是关爱青少年社工2017的案例分析。欢迎阅读浏览。
一.案件背景
周晓,男,17岁,上海某职业学校学生。周某伙同他人向被害人敲诈勒索,得款1700元。因犯罪情节轻微,未满18周岁。从检察院取保候审后,他来到我们镇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办公室接受观察、关怀和帮助。
家庭情况:当事人父母收入比较低,每人每月2000多元,还要为当事人读书,家庭经济压力大。夫妻感情不佳,经常吵架或肢体冲突,家庭矛盾激烈。
家庭关系:当事人和父亲关系不错,但由于父母和丈夫关系紧张,当事人很少和家人沟通,而是选择网络和同伴支持。
社交情况:因为客户很忠诚,愿意为大家工作,校园里有多少知心朋友?荣辱与共?,很过瘾。
社会支持系统:客户的老师更关心他们的学习,多次推荐客户参加实习,给予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有几个同学关系很好,大家经常讨论毕业后的方向。青少年事务社工和虹口检察院未检科一直关注当事人的情况,共同提供服务。
二、问题评估
1.客户面临的问题
(1)家里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长辈伺候的,尤其是爷爷奶奶。当事人从小学习成绩低下,家人认为学习太辛苦,没有必要,所以当事人整天无心学习,最终被学校分流到一所职业学校。当事人的父母长辈对他的成长道路一直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父母长辈一直无条件提供金钱物资,导致生活没有压力。当事人认为自己状态很好,但是生活没有规划,而且容易冲动,从众心理明显,对别人特别忠诚,经不起诱惑。他对很多事情的认识都是片面的,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2)当事人父母关系紧张,家庭基本三角关系有缺陷。父亲对他存在的态度就是讨好,尤其是无条件满足儿子,这就让当事人拿到钱太容易了。而母亲的生存姿态就是指责,表达自己的挑剔和批判,维护自己的形象。这样的家庭环境也导致当事人以同样的方式互动,或打断甚至直接走开,当事人也将这种应对方式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3)当事人经常出入酒吧、网吧等夜间经营场所,其中人员复杂,容易染上不良嗜好,而青年社工更担心当事人的精神面貌,他们脸色阴沉,没有朝气。
2.理论基础
(1)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个事物或物体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知,对事物的看法。失调的行为和情绪都源于失调的认知。当事人非理性或错误的认知直接导致异常的情绪或行为,而这些错误的想法往往是无意识地、习惯性地进行的,所以不容易被识别出来。
(2)家庭是每个人最初的起点。长期不健康的家庭环境,直接导致了每个家庭成员为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功能失调行为。不合理的生活条件也会出现。自小当事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但父母长辈还是在金钱上溺爱和给予满足,直接忽略了当事人想要表达的内在意思。社工应该打破这种逢迎模式,引导服务对象与家人沟通,通过合理的聚会传达他们当下的欲望和渴望。
第三,目标设定
1,服务对象:
总体目标:帮助客户重新认识自己,纠正不良行为,顺利度过观察期。
子目标:
(1)通过家庭治疗模式,家长和孩子要好好沟通,引导家人改变相处方式,改变互动模式,* * *互相帮助关心教育。
(2)通过认知疗法,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我,重新强化自己的认知,找到自己的价值,更务实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3)引导委托人树立理性的处事能力,提高委托人的法制观念,避免因一时冲动或受骗而走上违法道路。
2.具体行动计划:
(1)督促客户家长改善家庭互动模式,适当约束其行为。
(2)邀请当事人参加社会活动,增强自我保护和守法意识,逐步脱离不良群体的社交圈。
四、服务计划实施流程
(1)建立专业关系,取得客户信任,签订关怀协议。
虹口检察院胡检察官召集护理社工、护理对象及其监护人召开护理会议,这也是少年社工第一次接触服务对象。我看到当事人低着头,眼神恍惚地走进了我们的青少年社工点。整个观摩会过程中,当事人一言不发,青年社工觉得自己一直沉浸在对事件的恐惧和无助中。
青少年事务社工在了解了当事人的个人资料、家庭资料和社会经历后,走访了当事人所在社区的居委会,了解当事人目前在社区的表现及其家庭的情况。每次遇到青少年事务社工,当事人言语之间都有所保留,这是心理防御机制的正常反应。社工要做的就是取得当事人的信任,进入他们的内心。当事人谈到小时候被同学欺负,却没有人向他倾诉时,无比委屈,用言语表达对父母的不满,表达自己长期积压的情绪。
在随后的观察期内,青少年事务社工为周晓设定了观察目标,希望帮助周晓提高法律意识,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谨慎交友,纠正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
当事人和青年社工还讨论了这件事的起因,引导当事人向青年社工讲述了案发前发生的事情,当时和朋友一起作案的原因,以及当时的想法。当事人告诉青年社工是出于朋友?忠诚?还有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如果当时跑了,怕被朋友看不起。之后我反思了交友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思考了对朋友的新认识。
社工和青少年事务的当事人分析了交友的几个注意点:
(1)朋友应该做什么?君子,远小人?俗话说,如果你靠近朱者赤,你会是黑色的,如果你靠近墨西哥。交一个好朋友,就像读了一辈子的好书;交一个坏朋友就像读一本坏书,很容易让你误入歧途,甚至犯罪。如果你不幸与小人为伍,你会被贼船抓住,运气不好,你的人生会有更多的隐患。所以,交友不可马虎;(2)讲求友谊但更注重道德:交友固然要讲求友谊,但朋友之间的友谊高于人类的道德和法律。有些小人,比如歪友,坏友,恶友,往往是违反规则,不讲道德的。如果你不讲道理,不分清是非,你就很容易被他们利用。即使是朋友,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遵循做人的基本原则。控制自己,不要受制于人;(3)人不应该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不应该顺从别人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好像很多人天生就不是为自己而活的。他们要么依赖别人,要么服从别人,却迷失了自己。这很可悲。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决定。既不盲动,也不盲从,更不做别人的傀儡或马前卒。
(三)激发客户的内在优势,重新树立客户的价值观。
一味的批评教育,有违关爱帮助孩子的初衷。对于未成年人,要从保护和关爱的角度出发,从细节做起。青少年事务社工在保密的基础上,联系当事人居住的居委会,带领当事人参加居委会的社区活动,引导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结交新朋友,学习新东西。在一次为社区老人服务的活动中,一位老太太对当事人说:你是什么孩子?你这么懂事,还想去看望老人。真是个好孩子。?客户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在反复的社区服务活动中,服务对象感受到了关心、被需要、被关爱,慢慢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为了激发服务对象的内在动机,青年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以积极的方式参与发现自己面临困难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同时把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作为优势,以积极的、欣赏的方式回馈给他,从而激发其内在的优越动机,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很快,当事人告诉青年社工,学校老师推荐他参加餐饮行业实习,工作能力得到老板和同事的肯定。实习结束后,青少年事务社工通过招聘网站鼓励客户找工作,客户被成功录用?多尔岛?儿童乐园
(D)与家人沟通,引导他们改变相处方式,改变互动模式。
当事人的家庭对他影响很大。当事人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成员之间一直缺乏沟通。他把冷漠当成阻抗反射。要改变当事人的状态,首先要改变他的家庭。
青年社会工作者鼓励客户与他们的父母沟通。青年社工也会采访客户的爸爸妈妈,希望他们能改变沟通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客户的心情。客户的父母说,他们会慢慢改变,开始关注客户的想法。人与人之间再亲密,也需要交流才能了解对方。青年社会工作者鼓励客户与他们的父母沟通,并告诉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想法。渐渐地,青年社工觉得服务对象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晚上不再出入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
虹口区检察院检察长胡召集社工、当事人及其家长再次召开观摩会。客户换了新发型,眼神充满希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当事人的母亲也握着青年社工的手表示感谢。三个月的观察护理期很短。目前,小周政正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我衷心地默默祝福他,希望他能有朝气地走好人生!
动词 (verb的缩写)总结和评估
1.消除标签化话题,强调正面潜力。
我认为青少年的积极发展取向和青少年问题的矫正并不排斥,可以互相借鉴,互相结合。护士继续在原学校学习,学业和毕业实习都很顺利。与物质救助相比,护理对象在精神上自立自强,形成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加强服务对象与他人之间的联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不断增长的挑战,并学会表达和接受他们的情绪。所有的服务都是基于服务群体的身体、心灵、社会的平衡发展,结合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危机因素。
2.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认知,找到目标。
社会工作者运用认知治疗模式,帮助当事人找到认知上的盲点,承认自己的现状,正视自己的问题,纠正自己对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同时,通过当事人的成功经验,挖掘他的优点,依靠他自身的能力获得认同,重新树立自信。
3.以家庭为原点,找出客户与家庭成员的沟通障碍,改变互动方式。
客户和家人相处的方式一直都不正常。根据家庭治疗的方法,社会工作者不仅指出了当事人的生活状况,还指出了他们的父母需要改变的方向。双管齐下,双方都能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设身处地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重新接纳对方,重塑家庭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