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钢琴品牌和他们的故事应该是详细的。
日本和韩国
雅马哈雅马哈(日本)青年常英昌(韩国)川井川井(日本)三益(韩国)素贞郑石(韩国)铃木(日本)阿特拉斯信托(日本)
中国区
海伦海伦钢琴(宁波)珠江珠江钢琴(北京、广州)星海星海钢琴(北京)斯陶斯施特劳斯(上海)海曼海曼钢琴(上海)和声哈曼尼(福州)诺迪斯卡斯卡曲风(营口)长江钢琴(宜昌)古德威嘉德威(杭州)希尔曼
在1711年,意大利作家Scipione Maffei写了一篇介绍这种新仪器的文章,其中包括一张不准确的机制图。这篇文章在西欧广为流传,许多工匠据此制作钢琴。1726年,德国管风琴制造商Gottfried Silberman N(1683-1753)也根据这篇文章制作了一架钢琴,增加了一个类似于现代钢琴的制音踏板的手动制音器,可以升高琴弦上的制音器。1730年代,希尔伯曼将自己的钢琴介绍给巴赫,但巴赫当时并不喜欢,抱怨高音太弱,动态范围不宽。后来希尔伯曼对其进行了改进,巴赫于1747年访问柏林,试用并称赞希尔伯曼的钢琴。希尔伯曼有很多学生为早期钢琴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12学生被称为“十二门徒”。一部分人移民到英国,逐渐形成了德语国家和英国两个不同的制造学派。
维也纳式击弦机
18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钢琴被制造出来。希尔伯曼的学生约翰·安德烈亚斯·斯坦(1728-1792)在奥格斯堡开始制作钢琴。斯坦因钢琴有一个向后的琴锤,相对于现代钢琴对琴键的触感非常敏感。莫扎特在1777年访问奥格斯堡,试用了斯坦因的钢琴(当时斯坦因的钢琴取消了克里斯托弗钢琴的擒纵机构)。后来,莫扎特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称赞了斯坦因钢琴均衡的音质和精湛的制造工艺,但也指出了擒纵机构的不足。Stein后来进行了改进,发明了Prellmechanik琴弦打击机,增加了擒纵机构,完善了延音踏板。Stein的女儿Nannette Streicher和她的女婿Johann Andreas Streicher继续他们在维也纳的钢琴制造业务。他们是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拥有一架施特莱歇钢琴。与此同时,维也纳还有其他钢琴制造商,包括安东·沃尔特,他的钢琴比施特莱歇钢琴更响亮。沃尔特是莫扎特的朋友,莫扎特在1781买了一架沃尔特钢琴。有康拉德·格拉芙(1782-1851),他制造了贝多芬的最后一架钢琴,开了维也纳第一家钢琴制造企业。这些在德语国家发展起来的钢琴被称为维也纳风格的古钢琴。除了三角钢琴,维也纳风格的古钢琴还有方形钢琴。维也纳风格的打击乐器钢琴使用木架,每个音有两根弦,琴锤用皮革包裹。琴键的白键和黑键的颜色与现代钢琴相反,声音更弱,对比清晰,混响时间更短。
英式击弦机
从1760年开始,由于德国的七年战争,希尔伯曼的许多学生搬到了英国,其中约翰·克里斯托夫·宗佩(Johann Christoph Zumpe)开始在大键琴制造商布尔卡特·舒迪(Burkat Shudi)的车间里制作廉价的方形钢琴。这种方琴虽然没有擒纵机构,技术也相对落后,但却很受欢迎,在钢琴取代大键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768年,J.C .巴赫用这架方形钢琴进行了钢琴史上的首次公开演奏。荷兰人阿梅里克斯·巴克斯(Americus Backers)和舒迪工场的两位机械师布罗德伍德(Broadwood)和罗伯特·斯托达特(Robert Stodart)(两人都是希尔伯曼的学生)发明了一种更先进的击弦机,增加了擒纵机构和止回机构,使声音越来越低沉,但降低了触键的灵敏度,需要更深的触键。这种击弦机被称为英式击弦机或布罗德伍德击弦机。英国打击乐器钢琴的外观类似于大键琴,每个音有三根弦。1769年,布罗德伍德娶了舒迪大师的女儿芭芭拉·舒迪,后来接管了舒迪的作坊,并改姓(至今仍存在)。她制造的钢琴曾被运往贝多芬。
滑动软系统技术
滑音软系统技术(Slide soft system technology),简称3S技术,是立式钢琴中最好的创新,由东洋钢琴制造公司发明,至今普通立式钢琴都是通过改变打击距离和敲击琴弦来减弱琴的声音。而使用3S技术的钢琴,采用的是和三角钢琴一样的工作原理,减少琴弦的数量来达到弱音的效果。3S技术可以使有效拨弦速度达到普通钢琴的1.5倍,并且可以以不低于三角钢琴的拨弦速度进行演奏。而且用弱踏板弹奏时,连击的速度完全不会受到影响。即使安装了3S技术的立式钢琴踩在静音踏板上,琴键的触感也不会改变。普通的直立式钢琴在弹奏弱音时难免会有手感不佳的情况,但3S系列钢琴克服了这个问题。它通过用锤子的一端敲击三根弦中的两根,两根弦中的一根,一根弦来达到弱音的效果。既能降低音量,又能自由变换音色,让你享受不逊于三角钢琴的演奏效果。目前全球立式钢琴中只有东洋钢琴制造公司生产的阿波罗钢琴拥有3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