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地位不保?苹果汽车将于明年9月发布。果粉们准备好钱包了吗?

嘿,Siri。

当你对着iPhone或者iPad说这句唤醒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也会对着汽车说这句话?

也许明年9月,这将成为现实。?

最近国内外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苹果将造车,称苹果计划明年9月正式发布首款电动汽车,比计划提前了两年。

继iPhone、iPad等设备之后,苹果终于要推出iCar了?

目前网上最主流的消息是苹果正在和台湾省的多家供应商洽谈,他们将在明年9月发布汽车的消息是供应商的高管透露的。

特斯拉要慌了吗?

老马说:“曾经你无视我的爱,今天我让你高不可攀。”。

马斯克在推特上发文,称自己在Model?在项目最黑暗的日子里,我联系了苹果现任CEO库克,想讨论苹果收购特斯拉的可能性,但库克拒绝了。

真不知道库克看到市值6000亿美元的特斯拉,送到嘴里的肥肉都放弃了是什么感受。?

要说特斯拉是否需要恐慌,我觉得在某些层面上没有必要。苹果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真实数据收集与特斯拉相差太大,这是一个实证问题。但说到硬件和软件,特斯拉就不得不紧张了。165438+10月,苹果发布了Mac电脑的M1芯片,其晶体管封装达到16亿,而特斯拉研发的HW3.0芯片有60亿个晶体管。粗略来说,苹果M1芯片的理论计算能力可以更好。?

对于老爷车来说,芯片强大不强大并不重要。但在电气化时代,芯片变得非常重要。就像以前大家都在比引擎技术,未来大家都在比拼芯片的计算能力。苹果的M1芯片和A14芯片足以证明其在核心硬件方面的水平。芯片的计算能力越强大,对道路上复杂信息的处理就越快、越全面,自动驾驶的能力就越强。

那么苹果和特斯拉有可能成为合作关系吗?

我的猜测是没有,两家公司都有自主研发核心芯片的能力,软件也是自己做的。就智能汽车最重要的几点来说,两家公司都有很强的实力。再加上马斯克略带恶意的推文,特斯拉与苹果合作的可能性不大。

苹果的竞争力

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表示,苹果进入汽车行业比丰田等传统车企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与丰田章男的电动汽车不同,迪斯支持电动汽车,大众集团也在努力推广自己的电动汽车。目前大众品牌的ID.3在欧洲市场表现不错,他们的ID.4也已经在中国市场正式发布。传统厂商中,大众确实是纯电动化的激进态度。?

与许多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相比,苹果在电子市场的成功使他们能够制造智能汽车。从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架构到自动驾驶芯片,无论是核心算法还是芯片,苹果都有能力自行研发。作为电动汽车的支持者,迪斯看好苹果的造车,也考虑到苹果在智能产品方面的研发能力,而智能产品恰好是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自动驾驶将成为苹果汽车最强大的竞争力。

不仅仅是芯片,苹果在传感器上的能力也值得关注。iPhone?12?Pro搭载了苹果研发的激光雷达。有媒体称,美国专利商标局近日正式授予苹果一项名为“3D物体检测”的专利,这项发明涉及车辆自动驾驶。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近期发布了车载级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自动驾驶就是传感器感知路况,然后传输给芯片进行计算,芯片做出判断,然后将指令传输给执行器。苹果如果掌握了归纳和计算两部分的核心技术,岂不是很容易实现?至于执行器,花钱买买就好了。?

车辆的智能操作也将是苹果汽车的一大竞争力。

就像我们现在用苹果的设备,注册一个苹果就行了?ID,可以登录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有了苹果车之后,用苹果?也可以使用ID登录汽车。另外,苹果的操作系统一直是他们的一大优势。无论是iOS、padOS还是macOS,实际使用中的用户体验都不错。如果你有卡罗斯,那真的很值得期待。

面临的问题

汽车电动化催生了很多跨界造车企业。比如索尼前段时间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作品。这类跨界做电子产品汽车的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车辆的智能化。以现在最火的电动车公司特斯拉为例,Model?3每一次OTA更新后,都会带来一点不一样的体验,这是汽车智能化的体现。?

但是他们面临的问题也很直接。是汽车还是电子设备?再加上电动车失控自燃等问题,电动车在中国的信任值相当低。所以,无论是苹果、索尼还是其他电动车公司,要面对的问题是用户对电动车的信任。

写在最后

智能化不仅仅是汽车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都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努力,而智能电动车只是其中的一个产物。与一百年前开始造车的公司相比,苹果最大的优势在于智能。与大众、丰田和通用汽车相比,他们更容易制造出更具颠覆性的汽车。

但是在这些老牌汽车公司多年的经营下,人们对汽车已经完全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认识,你甚至可以听到很多人说:“你把没有发动机的汽车叫做什么?”所以,不仅仅是苹果,所有的电动车公司都是如此。如何在没有政策引导的情况下吸引用户才是最本质的问题。

至于华为,他们曾经说过,“华为不造车,但是华为会帮助汽车公司造好车。”

(图片来源网络)

写文章?/?程子同学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