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在哪里?你经济上富裕吗?

近年来,拉脱维亚经济高速稳定增长,超过欧盟平均水平。2001到2003年GDP年均增长率为7.5%。2004年达到8.5%。预计2005年为7.5%。强劲的国内需求、大量投资的涌入和出口的扩大为拉脱维亚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通过提高工资和增加就业机会,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刺激了私人消费。贷款规模的扩大也刺激了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刺激了投资规模的扩大。

欧元升值提高了拉脱维亚制造业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拉脱维亚不仅扩大了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而且也扩大了对其他欧盟国家和独联体国家的出口,从而表明拉脱维亚的主要制造业在国外市场上仍然具有竞争力。拉脱维亚希望这些制造业部门在未来几年保持快速增长,希望现代化的实现、基础设施的重建和欧盟资金的投入对拉脱维亚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从2004年到2005年第一季度,拉脱维亚*在经济发展和内外关系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1.政府更迭频繁,但政局基本稳定。

2004年2月5日,以拉新时代党主席雷普舍尔为首的联合政府宣布辞职。一个多月后的3月9日,拉托维亚成功建立了以“绿党-农民联盟”成员因杜利斯·埃姆西斯为总理的联合政府。执政7个月后,由于内阁提交的《2005年国家预算草案》被议会否决,政府于10年6月28日宣布辞职。经过一个多月的酝酿,12年2月2日,拉美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自191恢复主权独立以来,以艾·加尔斯-卡尔维蒂斯为总理的12联合政府。平稳过渡到政府治理的危机和政府变革的风险期。截至目前,政府执政状况良好,运行机制更加成熟,政局基本稳定。

第二,“加盟签约”平稳过渡,带来了经济效益。

拉脱维亚于2004年4月1加入“北约”,于5月1加入“欧盟”,成功实现了“入盟退欧”的总体战略。一方面,拉脱维亚非常高兴处于北约的安全保护伞之下。另一方面,在经济、贸易、税制等方面逐渐全面欧化。拉脱维亚正在努力熟悉欧盟的内部运作规则,培养“欧盟意识”。目前,该国专注于从欧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加入欧盟前的4年里,拉脱维亚仅从欧盟获得约6543.8+0.75亿美元的资金援助。2004年至2006年三年间,欧盟援助将达到6543.8+0.234亿欧元,将对拉美地区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改造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欧盟无偿援助赠款、中东欧法尔项目、农业和农村发展项目SAPARD、交通基础设施和环保项目ISPA等项目得到进一步落实,使拉美经济增长呈现近年来最强劲的势头。根据欧洲委员会2005年4月初发布的报告,拉脱维亚的经济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率约为7.5%,居欧盟成员国之首。成为欧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第三,经济发展比较平稳,宏观经济指标基本乐观。

2004年,拉脱维亚的宏观经济指标基本乐观。(1)GDP达到1363亿美元,同比增长8.5%;(2)人均GDP为5892美元,比去年的4762美元增长23.7%;(3)贸易增长10.5%;(4)交通运输业增长12.9%;(5)工业增长7.9%;(6)建筑业增长13.0%;(7)农业增长2.6%;(8)外贸出口增长29%;(9)进口增长26%;(10)失业率为8.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11)通货膨胀率从2003年的2.9%上升到6.2%。

第四,加快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拉脱维亚已经达到了加入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标准。因此,自2005年6月65438+10月1起,拉脱维亚货币“拉特”从“一篮子货币”中与“欧元”挂钩,采用固定汇率。这是拉脱维亚2008年加入欧元区并引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第一步。由于1994 Lat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一直为0.7997。拉脱维亚与欧元挂钩,汇率为0.702804,这可能有利于拉脱维亚对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出口,但同时可能对以美元销售拉美产品的公司造成损失。据专家分析,出国旅游的拉脱维亚人将享受拉脱维亚对美元汇率的好处,而进口商和国内消费者将承担进口商品成本和价格上涨的风险。引入欧元,加入欧元区,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对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拉脱维亚朝着这一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动词 (verb的缩写)国际关系和交流更加活跃。

加入欧盟后,拉美更加重视与其他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发展双边和多边关系。他们充分发挥欧盟的战略支撑作用,国际地位和对外交往能力提高,自信心增强,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平衡和务实。2005年4月,拉脱维亚总统被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任命为“联合国改革特使”。拉脱维亚总统对此表示荣幸,认为这表明了联合国对拉脱维亚改革成就的认可,以及拉脱维亚在国际组织中地位的提升。随着拉美“欧盟意识”的增强,其外交政策将更加与欧盟保持一致。努力在拉美和俄罗斯之间取得平衡。今年,拉脱维亚总统向美国总统布什发出了访问拉脱维亚的邀请,美国总统接受了邀请,并于5月6-7日率领700多人的代表团访问了拉脱维亚。与此同时,5月9日,俄罗斯举行了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普京总统向70多位国家元首发出了邀请。渤海三国中的立陶宛和爱沙尼亚明确表示不参加此次活动,但拉脱维亚总统前往出席。因此,总体而言,依靠欧洲发展,依靠美国安全,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交流,将是拉脱维亚长期的政策取向。

不及物动词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双赢

2004年2月29日,拉脱维亚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拉脱维亚议会外交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废除拉脱维亚与台湾省当局签署的所谓“相互投资保护协定”的法案。这是我涉台外交和对外经贸工作的重大成果,也是中拉外交和中拉经贸史上的重要事件。

2004年4月,拉总统首次访华,取得圆满成功。中拉两国元首致力于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为推动双方经贸等各领域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拉总统访华期间,中拉两国政府签署了经济合作协定、相互保护投资协定、海上合作协定、铁路运输合作协定等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这些协议进一步巩固了法律基础,为双方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贸和投资环境。

2004年6月,中国-拉脱维亚经贸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磋商。通过这次会晤,中拉双方进一步增进了了解,达成了共识,推动了中拉经贸合作关系在中欧合作框架下取得更大发展。

2005年3月,在拉脱维亚经济部、拉脱维亚工商会、拉脱维亚国际展览中心和拉脱维亚商界有影响力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馆商务处成功举办了近70人参加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推介会,受到拉脱维亚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商务处的介绍下,广交会代表团与拉脱维亚官员和商界人士广泛接触,举行正式会谈,参观企业,拜访客户等。,使拉脱维亚政府经济部门和更多拉脱维亚买家加强了对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了解,达到了广泛宣传、扩大影响的目的。同时也建立了代表团与拉美一些重要工商组织的联系,为双方进一步扩大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七、拉美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通货膨胀困扰经济发展

2004年第一季度,拉脱维亚通货膨胀率同比增长4.3%,3月份成为三国中通货膨胀率最高的国家。5月,拉脱维亚总理宣布成立“特别委员会”,研究解决主要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问题。然而,2004年7月,拉脱维亚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到6.7%,是七年来的最高水平。5438年6月至10月,拉脱维亚通胀率持续上升至7.2%,成为欧盟成员国中通胀率最高的国家。(当时三国中另外两个国家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的通胀率分别为4%和3.1%)。食品、服装、电力、药品、香烟和燃油价格的急剧上涨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了投资回报,减少了货币投资的实际价值。高消费和购买力、汇率变动、原材料价格、电力和天然气税率、消费税、工资和低息贷款、国际油价以及中国入世导致的人的心理因素是拉脱维亚通货膨胀率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拉美央行已采取措施控制通胀,如提高再融资利率和提高银行准备金,并要求政府削减预算赤字。然而,拉脱维亚的年通胀率从2003年的2.9%飙升至2004年的6.2%。

2005年6月5438+10月,拉脱维亚总理表示不准备采取更多方法人为干预通胀。2月,拉脱维亚天然气公司向拉脱维亚商业委员会提交申请,理由是拉脱维亚拥有欧盟国家中最低的天然气税率,期望将天然气税率提高20.3%。如果天然气税率提高20.3%,通货膨胀率至少提高0.3%。2005年第一季度拉丁美洲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6.7%。通胀率飙升已成为困扰拉美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高失业率影响社会稳定。

2004年,拉脱维亚失业率为8.5%,2005年第一季度上升至8.6%,失业人数持续上升。特别是,拉脱维亚不同地区的失业率差异很大,东部地区超过20%,鲁扎地区高达27.7%。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拉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改造要求提高,拉美劳动力的技能标准提高,低成本高质量的进口商品对拉美同类企业的冲击进一步加大,工人平均工资逐年提高,使国内生产企业的负担日益加重。因此,不得不采取减员增效、增收节支等措施来保持产品竞争力,维持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失业工人不断增加,社会稳定指数下降。2004年刑事案件62173起,比2003年增长5.3%。

(三)贸易逆差制约拉美经济发展

多年来,巨额贸易逆差已成为制约拉美经济发展的瓶颈。2002年拉美的进口比出口高77%,2003年达到865,438+0%,2004年的贸易逆差约为654.38+0.638亿拉特,约合30.25亿美元。进口仍然超过出口77%。2004年,拉美的大量贸易逆差主要发生在加入世贸组织前的上半年。许多企业因为加入WTO后的变化而大量进口,导致贸易逆差迅速增加。下半年有所缓解。特别是经常项目逆差被大量投资的涌入和资本及金融项目资金的流入所抵消。尽管如此,当来自拉美的商品进口远高于出口时,提供出口商品的企业效益必然受到影响,其经营活动将受到抑制,生产受阻,失业率上升,消费市场增长后劲不足,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逐渐降低。因此,如何减少人口少、市场小、外向型经济国家的巨额贸易逆差,进一步振兴经济,是拉美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加入欧盟确实给拉脱维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广阔而稳定的市场,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欧盟资金的支持,减少了拉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善了拉美基础设施建设。然而,政府清楚地意识到,拥有欧盟成员国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国家面临的问题可以解决,政府必须加倍努力,在欧盟的框架内实现自己的目标。目前,拉美政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建设一个具有竞争力、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致力于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创造有利的商业条件,确保平等公平的竞争机制,完成私有化。预计拉美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中拉双边、经贸发展不会打破新局面。

八。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

中拉双边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根据拉美的统计,从1998到2004年的7年间,中国与拉美的贸易排名从31上升到22位。其中出口增长最为明显,从108上升到21,出口总额从1998上升到168万。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拉双边贸易额达6543.8+99亿美元,同比增长53.1%。其中,中国对拉脱维亚出口6543.8+79亿美元,同比增长665.438+0.8%;中国从拉脱维亚进口1.981.000美元,同比增长3.2%。

拉脱维亚经济部2005年3月1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拉双边贸易额为9920万美元,占拉脱维亚贸易总额的0.9%,是拉脱维亚第22大贸易伙伴。其中,拉美对华出口654.38美元+60万美元,占拉美出口总额的0.4%,同比下降36.6%。拉美从中国进口8860万美元,占拉美进口总额的1.7%,同比增长31.3%。

从2004年中拉双边贸易分析,其主要特点是:

1,我对拉美出口持续增长。

根据拉脱维亚的统计,中国对拉脱维亚的出口从2003年的6750万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8860万美元,增长率为31.3%。

2.我们与拉丁美洲的贸易继续保持大量顺差。

2004年,我对拉美出口8860万美元,而从拉美进口1.6万美元,即我从拉美进口仅为我对拉美出口的12%,实现贸易顺差7800万美元。

3.中拉双边贸易额占拉美贸易总额的比例很小。

2004年拉脱维亚对外贸易总额为654.38+00.85亿美元,中拉双边贸易额为9920万美元,仅占拉脱维亚与中国贸易总额的0.9%。

4.我从拉丁美洲的进口大幅下降。

2004年,我从拉美进口654.38+00.6万美元,同比下降36.6%。跌幅超过三分之一。

5.我对拉美的出口主要是机械、纺织服装、鞋帽。

纺织品、服装、鞋帽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但附加值相对较低。近年来,中国对拉美出口商品结构逐步改善,机电产品出口不断提升。根据2004年拉美公布的统计,我对拉美出口的机电产品占我对拉美出口总额的27.7%。纺织品占14.5%;各种制成品占10.6%;鞋帽占9.6%。

6.我主要从拉美进口IT,航材,木材,五金,矿产。

IT技术和产品、航材零配件、木材、五金矿产是我从拉美进口的主要商品。SAF TEHNIKA是拉美的一家高科技企业,每月向我出口一百多万美元。据拉脱维亚统计,我从拉脱维亚进口机电产品占50.8%;金属及其制品占24.9%;木材及木制品占9.1%。

7.中拉双边直接投资规模处于较低水平。

2004年,我在拉丁多拉特注册了50多家企业,投资总额3万,约合5.55万美元。投资领域相对集中在贸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以私营或个体家族企业为主。投资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在拉美投资的国企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基本倒闭。但目前,一些有实力的中国公司渴望进入拉脱维亚市场。如“清华同方”、“华为公司”、“中兴通讯”等纷纷来到拉美进行市场调研、商务谈判、筹建办事处。

截至2004年2月底,拉美在华投资企业只有6家,合同外资金额114万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5438万美元。

8.中拉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拉脱维亚加入欧盟带来的新机遇,2005年,在“走出去战略”政策的支持下,随着拉脱维亚与欧盟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和投资将在运行质量和规模扩大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与拉美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4777万美元。其中,出口额4604万美元,同比增长16.3%;进口额为654.38美元+73万,较去年同期下降85.3%。预计中国对拉美的出口将继续增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将开拓拉脱维亚市场,中拉贸易将呈现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