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哪些渔业?

福建沿海属于亚热带海洋和大陆架浅海,海洋优势非常明显。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大12.4%。海岸线长3752公里,位居全国第二。全省200米水深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可利用养殖面积225万亩。已知海洋鱼类745种,贝类、藻类、鱼虾数量居全国前列。福建密集的陆地水系为淡水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省有内河水系29条,河流663条,总长13569公里。较大的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木兰江、胶西江,河流水域面积30.64万公顷。通过近几年鱼、虾、蟹的放流和增殖,已成为我省的淡水捕捞基地。此外,全省还有各类水库1065438+4亿立方米,湖泊2270公顷,池塘36801公顷及各类围垦区等大中型水面。

渔业经济2009年以来,全省渔业系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央扩大内需的部署要求,积极调整渔业结构,注重服务保障,有效提高了渔业产业效益,促进了渔民增收,扎实推进了现代渔业建设。2009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19485万元,增长4.14%;增加值636.29亿元,增长4.1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32%;渔民人均收入8291元,增长6.86%,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高1.61.1元;全省水产品总产量569.67万吨,增长2.79%。

水产养殖进行了标准化养殖池塘的建设和改造。2009年完成池塘标准化改(扩)建4.09万亩,投资超过2亿元。积极创建水产养殖示范区(场)。2009年,农业部新增了23个水产养殖示范场,加强了对26个获批水产养殖示范场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增强了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全省渔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试点,继续推进渔业“五新”推广,推广引导面积近9万公顷。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加强水产养殖疫病防控指导。2009年处置重大水生动物疫病13起,通过有针对性的随访指导、咨询、培训和科普,维护了疫区社会稳定。

海洋捕捞有效增强了我省远洋捕捞开发能力,新开辟闽东北、彭钓、东沙等远洋渔场和省外东海、海南岛、济州等远洋渔场。2009年,全省远洋捕捞产量达到91.99万吨,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4.89%,内陆捕捞产量由30年前的91.3%下降到2009年的55.1.1%。

水产品加工2009年,全省水产品加工总量213.4万吨,产值276亿元,其中出口额654.38+0.542亿美元,继续居我省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占全国水产品出口额的14.3%,居全国第四位。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通过现代渔业发展项目和海洋渔业重点项目,支持水产品加工项目建设,部分新建、改扩建加工项目陆续投产,带动新增投资约6543.8+0.5亿元。品牌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09-2010年度,认定省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31水产品入选省名牌产品,14水产品入选省著名商标,4家水产品加工企业获得“品牌农业企业金奖”称号。渔业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2009年,* * *发布了12省级地方渔业标准,发布了13地方渔业标准。

水产品质量监管,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批准筹建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东南沿海);投入420万元支持7个区市局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全省5个县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获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扎实开展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执法年活动,加强水产养殖执法监管。全年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98.9%,7个设区市100%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纳入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大力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原产地标识和产品认证。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76个,1.3万亩,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80个,1.3万吨。加强海洋贝类养殖的区域分类和管理。目前,全省海洋贝类养殖面积12600多公顷,全年监测贝类有毒有害物质200批次。

休闲渔业,厦门市政府和中国渔业协会联合举办2009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加强休闲渔业产业的合作与交流。联合省体育局、宁德市人民政府、省钓鱼协会,成功举办了2009年海西“水乡渔村”杯海星岩钓鱼大赛。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海钓比赛。加快推进我省水乡渔村创建工作,会同省旅游局批准并公布第二批水乡渔村项目,11。截至2009年,我省已公布两批23个水乡渔村,覆盖22个县(市、区)。

外向型渔业积极推进闽台渔业合作。“2009海峡(福州)渔业周暨渔业博览会”成功举办,参展观众超过8万人次,采购商签约贸易订单8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对台湾省出口水产品41.8万吨,金额251.0万美元,同比增长62.65%和1.58.76 %,台湾省成为我省第二大水产品出口目的地。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构建多元化市场体系,水产品出口逆势增长。2008年,全省水产品出口创汇达6543.8+0.542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37.56%。我省成为为数不多的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大幅增长的沿海省份。

科技普及在科技产业化方面,开展了“鲍鱼种质改良优化及生态养殖工程技术”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省鲍鱼养殖品种结构,使福建鲍鱼养殖产量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68%。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充分利用6?平台18开展项目成果对接,* * *征集国内外海洋与渔业科研成果200项,入选海洋与渔业关键技术问题48项,企业技术需求31项,实现对接项目87个,总投资* * * 1.5.3亿元。已实施对接项目30余个,并逐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09年,* * * 18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3项科技成果获得2009年度省科技奖,其中二等奖1,三等奖2项。深入开展渔业科技示范工程,全省6个县(市、区* * *培育发展科技示范户1146户,辐射带动渔民21460人。

防灾减灾扎实推进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快“百个渔港”建设。建成了晋江深沪、香纸、廉江黄岐中心渔港;东山大澳中心渔港正在进行扫尾工作;惠安崇武中心渔港、莆田石城一类渔港项目正在建设中;1个中心渔港、2个一类渔港、1个内陆渔港、1个渔业执法码头已获农业部批准。颁布实施全国首个地方《渔港建设标准》,完成全省渔港建设布局规划。注重防灾减灾。福建海洋预报台成立,不断拓展和完善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建设。风暴潮和洪水预警辅助决策系统、赤潮预警系统、海浪海流数值预报系统和海洋突发事件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均已进入业务化运行,为预防海洋和渔业灾害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万艘渔船应急体系”建设。全省已完成29957艘渔船的终端推广,实施率达94.5%。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实施海洋渔业救助16起,救助渔船16艘,救助渔民160余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应急指挥系统在保障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渔业安全管理认真组织“渔业安全生产年”,深入开展渔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大检查,* * *登渔船约2.5万艘,组织渔业安全应急演练20次。开展省级渔业安全宣传活动,成立省级渔业安全宣传组和9个设区市分组,开展大型渔业安全宣传活动52场,各类渔业安全研讨会近350场,举办船东、船长培训班60期,“四小证”培训班约90期,参加人数超过5万人。全年* * * *各类渔船发生水上事故57起,同比下降17.4%,死亡失踪35人,同比下降22.2%,沉船25艘,同比下降19.4%。

渔船信息管理实施“福建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有效统一、法律规范、网上公示、信息共享、随时查询的信息管理目标。全省渔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分阶段推进。到2009年,泉州渔船信息化管理试点项目实船验证全部结束,系统顺利转入试运行阶段。宁德、福州船舶验证工作进展顺利。

渔业保险通过与省财政厅、PICC P&C福建分公司联合下发通知,将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任务分解到市县(区),切实落实为民实事。全年全省沿海市县(区)参保渔民1,21,675人,占应参保渔民的93.27%,政策性渔民保险覆盖率达到93.27%。投保政策性渔船7647艘,占拟投保渔船的76.24%;政策性渔船保险覆盖率达到76.24%。* * *办理政策性渔业保险理赔939件,赔付2230.8万元。

渔业执法加强执法力度。扎实推进“2009护渔”为重点的渔政执法行动,制定量化指标,要求各区市建立例行海上巡航机制。护渔行动期间,全省* * *出动执法船艇883艘,执法人员8813人,登临检查渔船13101艘,罚款1653600元,维护了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加大打击非法捕捞力度,组织省、市、县三级在闽江、九龙江流域开展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渔政执法船艇52艘、执法人员800余人,查扣电动捕捞工具32件,暂扣电动渔船4艘,拆除销毁非法渔具376件,渔民自行拆除非法捕捞设施和渔具236件。加强伏季休渔监管,确保调整后的伏季休渔制度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