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陷阱

说起装修,很多人都头大。原因很简单,装修中的猫腻太多,让人防不胜防。棘手一:报价暗藏玄机装修业主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看不懂报价。据业内人士透露,普通业主要看懂装修报价并不容易,因为看似清晰的报价隐藏着大量的专业知识,不正规的装修公司可能会在上面做文章,给业主设下陷阱。降低单品价格。业主一般会提前找已经装修过的朋友咨询,或者去市场了解某种材料的价格,但是了解到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比如业主知道现在的地板砖单价,但不一定知道地板安装和贴砖的人工费,所以把地板砖的价格降了下来,却在人工费上吃了亏。所以业主在看装修报价的时候,不能只看某个项目的单项价格,还要看人工费、损耗等各方面的费用以及其他项目的费用。“省略”一些硬性装修主材装修报价中故意省略了一些主材。业主被这个整体价格合理的报价所吸引,欣然签了合同,但在接下来的装修过程中,业主还会为装修公司的这些恶意“健忘”继续加钱。要化解这种风险,业主必须要求装修公司在装修合同或协议中把所有主材都写清楚,并注明买家是装修公司还是业主本人。模糊质量、等级、规格是不规范装修公司的惯用伎俩。虽然说明了需要一些材料,并注明了材料的数量,但没有说明选用什么质量、品牌、规格的材料。业主应要求报价中的每一项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材料的要素。装修时注意检查相关材料是否按规定要求购买。偷换计量单位是普通业主最难看的事情,因为业主很少关注报价上的单位,不了解不同的单位意味着报价数字相差很大。比如定制一个鞋柜,报价上写着“主材:8mm玻璃搁板+1cm钢化玻璃+镜子+辅料,单位:项,数量:1”。其实鞋柜的大小也没有说明,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业主应要求计算实际面积,如衣柜、鞋柜等,尽量少以“项”为单位,以免装修过程中出现误差。施工技术模糊。看图不看文字说明是大多数车主的通病。他们总觉得一个数字错误会造成损失,但是文字描述是不能篡改的。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墙面涂料施工、地面施工、下水道施工,都有各自的施工工艺要求。如果中间少了一道工序,可能会给你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墙面掉漆、卫生间渗水等问题大多是装修施工工艺不好造成的。所以业主最好多了解装修方面的知识,尽量了解各种工程关于室内装修的施工工艺标准,定期去装修现场了解工艺,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专家建议:报价应该是比较完整的装修报价,包括装修预算附件(具有法律约束力)、预算协议(注明业主采购和装修公司采购的材料,以及该材料的型号、等级、品牌、单价)、客户主材清单(业主主材清单)、装修报价表(除了所有材料的报价,还有详细的施工标准)。没有时间和专业常识的业主,千万不要只把目光放在价格上,因为你讨价还价的结果只是很小的优势,更何况不同公司使用不同材料,使用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最终总价的可比性并不高。你可以用下面的“三看”来防止报价有猫腻。看设计图,因为这是装修房子的总平面图。你可以先不看报价,让装修公司根据设计图纸在报价中标注出所有需要的材料,并在合同中详细写明自己购买和购买的材料,然后下定决心不做任何设计上的改动,这样你的装修成本最后会和你的报价成本非常接近。第二,看主材,因为主材成本占你装修费用的大头。你提前了解市场上常用的主材或者你喜欢的主材的规格、价格、款式、品牌。你看报价单明细的时候,先看看主要材料有没有问题,有没有说清楚。第三,看施工工艺,因为它决定了房子的装修质量和使用寿命。装修前你得了解一下室内装修的一般施工工艺,知道墙面涂料需要刷好几遍,地面处理分几道工序。

警惕装修中的五大陷阱

设计陷阱

所谓“设计陷阱”,就是装修公司的设计师故意让消费者多花钱,有时甚至会乱花钱。

比如有的设计师在设计中故意增加装修项目,在不需要橱柜的地方增加橱柜,在不需要的地方吊顶。这样装修报价就会高很多,设计师的提成也会水涨船高。

此外,一些装修公司或设计师与一些建材供应商有协议:只要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了他们的材料,建材供应商最终会把钱退还给装修公司或设计师。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故意用这些带回扣的材料。即使有其他价格更便宜、装饰效果更好的装饰材料,设计师也不会在设计中采用。比如一个装修设计,设计师要用价格昂贵的进口石材,但实际上同样颜色的国产石材只有进口货的三分之一。但设计师一再强调,只有进口石材才能“达到效果”。结果,消费者仅在这一项上就多花了近千元。